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筱园诗话》是清代云南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朱庭珍的一部论诗专著,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史上一部有一定影响的著作。朱庭珍(1840—1903年)字小园,号诗隐,举人,云南石屏人。工诗文,著有《穆清堂集》六卷,续集三卷,《筱园诗话》四卷等专著。据载,朱庭珍幼年早慧,聪明过人,“君父名家学,以进士改官京县,尹随父任,七岁即刊稿于京,《穆清堂集》中,‘蓬莱阁摩崖碑’诸篇,皆七岁作”。他一生敏而好学,“发愤读古今书,上溯史籍,  相似文献   

2.
《本事诗》是一部专门记载诗歌创作、传播及品鉴类故事的诗本事专著。尽管它的内容带有综合性,兼具文学、文献及理论的价值,但其主要价值仍在文学批评方面。《本事诗》可称为"唐人诗话",它不仅是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也是宋代诗话成型的重要先导。  相似文献   

3.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上卷《六一诗话》条,谓赵翼称欧阳修《六一诗话》为《归田诗话》,“则不免巧立名目,易滋淆误。岂以修有《归田录》,遂误合为一耶?”语城是。然郭先生没有指出,即在宋时,就有不少人将《六一诗话》和《归田录》合而为一。与欧同时的吴处厚所作《青箱杂记》卷九,谓欧《归田录》记楚僧惠崇佳句不甚多,查今《归田录》无此内容,《六一诗话》中则有之: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古代诗话的繁荣时期,诗人、学者多喜论诗,论述观点多见于诗话专著和笔记中,宋初学人创作诗话"以资闲谈",后期国家衰败,学人论诗聊以自慰。南宋末年俞文豹的《吹剑录》并非诗话专著,且俞文豹在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中的地位也不高,所以《吹剑录》并不被学界所重视。本文拟以《吹剑录》为研究对象,探究并梳理其诗学主张,发掘其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梧门诗话》是蒙古族古代汉文文论中的一部论诗专著,也是清代卷帙浩繁的诗话体著作之一。它产生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大环境中,而又继承和发展的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点,尤其受到了王士祯的《渔洋诗话》和袁枚《随园诗话》的直接影响。但作者法式善并未盲从王士祯和袁枚,从而使其《梧门诗话》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搜集广泛、理论独特、品评公道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诗话产生于宋代,也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 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代王渔洋的“神韵说”,又引出了宋以后“诗话之话”的话头,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专辟一卷义正辞严地履行《严氏纠缪》的职责。他们都毫无顾忌地站出来或抑或扬地来断这千百年公案。为什么围绕着《沧浪诗话》会出现这种纷杂的文学现象?这还要留给文学史研究家们去解说。本文试图解说的是《沧浪诗话》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绍虞先生在《宋诗话考》上卷《六一诗话》条中云: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称欧阳文忠公有《杂书》一卷,不载于集中,凡九事。其卷前自题一行云:“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顾见案上故纸数幅,信手学书。枢密院东厅。”今按其所言……数事均见《六一诗话》中。是则诗话之作,盖退居以后整理旧稿之所为也。《杂书》一卷即《诗话》之前身已。郭先生发现的材料诚然重要,分析也颇有道理,但还有几点意思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9.
严羽《沧浪诗话》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禅喻诗”。在《沧浪诗话》中有很多佛教词语,对《沧浪诗话》中佛教词语进行诠释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以禅喻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小草斋诗话》是晚明闽中诗人谢肇淛的一部诗话专著。国内传本稀少,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其唯一的明刻残本(三卷)现存日本内阁文库。此后,该诗话在日本以抄本和刻本的不同形式流传,我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两卷和刻残本。论文对《小草斋诗话》流传日本经过及在日抄、刊的流变进行了详细的考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容斋诗话》与《容斋五笔》逐条核对论定《容斋诗话》决非洪迈自编,编辑者并非依《五笔》次序“掇其论诗之语”,而屡经变动补充,因此无法寻其规律。《容斋诗话》对诗歌评论之见解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沧浪诗话》是宋代文论家严羽的重要诗学著作,其具有开创性的独具特色的诗学理论对后世诗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诗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文学批评史上,《沧浪诗话》也是一部争议不断的诗学著作。本文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透”过文本,“视”其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3.
《随园诗话》初论谭再励《随园诗话》是清代中叶袁枚(字子才)撰写的一部诗话著作。袁枚在诗中提“性灵”诗学理论,以反拟古、重个性、求创新为旨趣,较准确地揭示了诗歌审美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性灵”理论的提出,其实并非始于袁枚。郭绍虞先生就...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明清之际,论诗之风极盛。一时论诗专著如春花烂漫,景象峥嵘而壮观。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堪为装点此时旖旎风光的一朵瑰葩,光泽璀璨,馨味透鼻沁心。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后半生隐居湘西石船山,潜心翰墨达四十年,筚路篮缕,著述甚丰。是明清间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王氏论诗之著作,有《绎诗》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卷,及《南窗漫録》一卷。近人丁福保汇辑《清诗话》,仅撮其前两书的部分材料,编成《姜斋诗话》,收入《清诗话》中,且为这一佳构之压卷篇。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作为中国古代诗话体文论的开山作这一点,已为大家所熟知。然而,关于《六一诗话》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郭绍虞先生曾指出:“欧氏学有根柢,故是书虽取随笔体裁,不成系统,然细加抽绎,不难窥其全貌。正不能以此为不甚经意之作而轻率视之。”鉴于欧阳修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我以为,对《六一诗话》进行一番研究,对于全面了解欧阳修的文学观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即试图作一引玉之砖,谈谈个人对《六一诗话》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 《静居绪言》刊于郭绍虞先生主编之《清诗话续编》。郭绍虞先生“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平生搜集清人诗话不遗余力,而朋辈中复有以孤本、抄本见贻者,故收藏较为完备”(《清诗话续编·前言》),而《静居绪言》即是“未刊稿本”(《清诗话续编·校点说明》)而首次于《清诗话续编》中公诸于世的,确实弥足珍贵。此书作者“阙名”,据其于《清诗话续编》中排列顺序看,郭先生当视之为乾、嘉年间著作,并  相似文献   

17.
《升庵诗话》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慎评论诗词、记载诗人故实的一部专书,自明代以来,版本较多。目前见到的有三种:一是明刻本《升庵诗话》,是个残本,仅存三、四两卷;一是《函海》本《升庵诗话》,十二卷;一是《历代诗话续编》本《升庵诗话》,十四卷。此外,收入总集或别集的有:《丹铅总录·诗话》四卷,《升庵文集·诗类》八  相似文献   

18.
《沧浪诗话》所涉及的几个诗歌美学问题郭建平诗话产生于宋代地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51起争议最多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是一部继往开来的理论著作,作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理论,如“妙悟”、“取法乎上”等,对中国古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沧浪诗话》中包含着辨体的思想,体现了作者明确的辨体意识,《沧浪诗话》中的辨体理论是我国古文论中辨体理论的一部分,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六一诗话》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颍州是欧阳修热爱的地方 ,欧阳修曾在颍州组织和参与了一些文学活动 ,其自号“六一居士”也是从颍州开始的 ,这也促进了《六一诗话》的产生。西昆诗人创作的众多杂史 ,给《六一诗话》的产生提供了文体条件 ;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本身也成了《六一诗话》的重要内容。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看 ,他先后著有《杂书》和《归田录》两部杂史 ,《六一诗话》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