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考察击剑运动员后腿膝、踝关节在向前弓步刺中的关节力矩、角度和角速度生物力学参数表现,寻找影响弓步速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对12名击剑运动员后腿在测力台上进行原地向前弓步刺动作的三维捕捉,运用VISUAL 3D分析软件计算运动员动作过程中重心最大水平速度,后腿膝、踝关节峰值力矩及最大关节角速度,动作启动时的后腿膝、踝关节角度,并对影响重心最大水平速度的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各个因素对运动员向前弓步刺重心最大水平速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踝峰值力矩>膝角>膝峰值力矩>踝角>踝角速度>膝角速度.结论:在后腿的训练中优先发展肌肉力量对于提高击剑运动员弓步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训练时要加强击剑运动员后腿股四头肌群力量、趾屈肌向心收缩力量、踝关节肌肉快速力量训练以及在实战中基本姿势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两种不同水平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进行了起跳腿的“拉长缩短周期,,收缩能力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的肌肉反应特性,是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平高的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腿“拉长一缩短周期”收缩能力总体上高于低水平运动员;髋关节并不是缓?中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膝关节的退让工作能力对起跳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水平运动员之间,踝关节伸肌群的退让工作能力不具显著性差异;踝关节的缓?中幅度很大程度上是受上板水平速度的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踝关节蹬伸平均角速度要大于低水平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3.
<正> 跳高是一项要求有强大腿部支撑力量和爆发力的运动项目。 要提高跳高运动员起跳蹬地的力量,除增加运动员的大腿和小腿各大肌肉群的力量外,加强踝关节周围和足部小肌群、韧带的力量,对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稳定性和预防足部运动损伤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 一、加强踝关节、足部蹬伸力量  相似文献   

4.
对男子跳高运动员下肢肌力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男子跳高一、二级运动员下肢肌力的测试分析,发现两者表现出以下肌力特征:一级运动员踝关节向心肌肉力量训练效果不佳;一级运动员的两腿膝关节和踝关节伸肌离心肌力矩显著大于二级运动员;与向心肌力相比,一级运动员更具有膝、踝两关节离心肌力的优势。建议在训练中,不仅要提高运动员下肢的蹬伸力量,更要增强下肢的退让性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5.
关于速滑蹬冰动作"爆发力"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速滑蹬冰动作“爆发力”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蹬冰技术动作是典型的爆发式动作,逐渐加大用力的蹬冰方式无法实现再加速作用。克莱普冰刀蹬冰动作下肢肌群的工作特点与传统冰刀蹬冰动作的肌群工作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新式冰刀中更好地利用了小腿的能力,增加了蹬冰力量。  相似文献   

6.
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动作运动学与肌电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以快速力量为代表的跳远起跳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动作,利用先进的运动生物力学设备进行同步实验,获取运动员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和肌电学指标参数,运用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理论进行分析,以探讨起跳动作神经肌肉工作的专项特征,将有助于推动跳远专项力量训练由粗犷型向集约型的转化,提高运动训练过程的科学化水平,为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认为: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蹬冰结束瞬间膝角在149.9°±6.63°~158.4°±4.83°之间。由此推测,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在下肢蹬伸技术动作上的差异并不是由膝关节所引起,可能与踝关节和髋关节蹬伸技术动作的改变有更大的关联性;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依此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篮球运动员下肢膝关节肌力在疲劳状态下的变化,以便加强容易疲劳肌群的力量训练。方法研究选择高水平女篮11名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关节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屈伸肌力及做功情况。结果篮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容易导致屈肌产生疲劳,左侧下肢膝关节屈肌的总功力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篮球运动更容易引起膝关节屈肌产生疲劳,加强屈肌的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分析羽毛球杀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特征。方法运用表面肌电的测试方法,以二级6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以起跳杀球动作为依据,研究选取上肢和躯干两组肌肉。结果三角肌、斜方肌、肱二头肌、背阔肌放电较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在起跳引拍阶段三角肌、肱二头肌、斜方肌放电最大,为获得杀球高度表现出积极动员;肱三头肌、三角肌、桡侧腕屈肌、肱桡肌放电大且肌肉利用率和贡献率较高,为完成杀球关键动作至关重要。结论训练中应加强这几块肌肉的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而且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自行车运动员在骑行过程中的踏蹬动作进行了研究。测试中使用了肌电、测力和高速摄影同步采集系统。结果表明,测试对象在骑行技术上存在着踝关节力量不足和膝关节主动屈曲不够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武术技术动作研究领域,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肌肉力量的量化研究是现在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速肌力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优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部位肌肉力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肌肉屈、伸肌两侧力量发展较均衡,且右侧伸肌力量好于屈肌力量,左侧屈肌好于右侧,这有利于完成跳跃转体接静止类动作,快速度下一级以上运动员相对功率好于二级运动员。通过量化评价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发展水平,指导训练适合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肌肉配布规律的方法,为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材,进行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员跳投肌电及足底压力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辽宁青年男篮和沈阳体育学院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8 通道ME6000 型肌电测量仪、Foot- scan insole 足底压力测量仪和运动录像,对运 动员跳投时腹背及下肢肌的IEMG、肌肉做功负荷百分比、肌肉的激活顺序以及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肌肉在跳投的不 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IEMG、RMS 存在差异;腹直肌的做功/ 负荷百分比相对于其他的肌肉较低;不同位置队员跳 投时各肌肉被激活的顺序不同;跳投蹬地阶段足底压力中心基本在一条直线上移动,且变化比较均匀,波动比较小。建立了篮球运动员跳投过程 中肌电信号和足底压力曲线的同步测量模型,以此加深教练员对跳投运动规律的认识,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跳投训练。  相似文献   

13.
手翻转体接后空翻两脚蹬地动作在技巧跳跃中可以看作为击打。运动员与支撑面击打的相互作用时,机械能部分以肌肉的弹性变形能的形式加以积蓄。弹性变形能的恢复在很多方面有赖于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因此,提出下面几个研究任务: 1、弄清楚下肢肌肉在自由体操台上做手翻转体技巧跳跃时,推蹬机制中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意义。 2、编出一套能够有的放矢地提高下肢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成套动作练习。到目前为止,肌肉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在直接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工作之后和这些特性的恢复过程基本上已经被研究出来了,同时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这些特性的差别也已被查明。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维摄像DLT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不合理,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影响蹬冰效果;运动员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应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即时红外高速摄影技术及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7名优秀羽毛球运动员蹬跨步上网接球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并计算各关节角参量、力矩和下肢关节肌群功率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屈肌群、膝关节伸肌群、踝关节屈肌群的快速做功能力对羽毛球运动中蹬跨步上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膝关节屈肌群的能力对跨步蹬跨步上网避免股后肌群的损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训练中要加强对股后肌群的专项化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专项力量训练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专项力量训练的机理不同项群部分项目专项力量特点、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特点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专项力量训练时,首先要确定目标运动的专项化神经肌肉特征,再去安排用以提高专项力量的各种抗阻力练习:体能类项目可以采用运动生物力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联合测试的方法进行专项力量特点研究,而技能类项目在对运动员完成专项技术动作的部分肌群的力量进行肌力特征评定的基础上,找出一般运动员与优秀运动员在力量成分上的差异,进而深入分析专项最需要的力量成分的实际训练水平;不同水平男子跳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在手段的选择、负荷的确定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滑行中速滑运动员的肌肉收缩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行技术和运动员参与蹬冰动作的肌肉收缩功率的大小是获取速滑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运动员的肌肉收缩功率要从加强其参与蹬冰做功的肌群的最大瞬时肌力和最大瞬时速度两方面着手训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测试方法,对优秀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功率车测试及肌电研究,了解运动员在原地起动阶段的踏频及功率变化情况,以及在原地起动阶段和固定功率车进行踏蹬时.下肢各主要肌肉的激活时间与用力情况,以便掌握运动员骑行过程中主要的用力肌肉,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发现,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肌电信号表现明显,提示这两块肌肉可能为踏蹬主要发力肌肉。在踏蹬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用力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全能运动员与公路运动员相比,肌肉用力比较平均,肌力也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9,(6):101-110
目的:检查落地高度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跳深动作下肢生物力学和反应性力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下肢生物力学指标与反应性力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跳深动作的最佳负荷高度。方法:14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参与四种落地高度下(0.15m、0.30m、0.45m和0.60m)的跳深动作测试。6台红外高速摄像机和2块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跳深动作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信号。结果:落地高度显著影响跳深动作的碰撞力和蹬伸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00和0.039),髋关节伸力矩(p=0.038)、踝关节跖屈力矩(p=0.030)和下肢支撑力矩(p=0.010),髋、膝和踝关节离心功率(p均为0.000),平均功率输出(p=0.009),反应力量指数(p=0.006)和反应力量比(p=0.029);落地高度与平均功率输出显著相关,最佳负荷高度为0.465m(R~2=0.117,p=0.037);蹬伸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r=0.816,p=0.000;r=0.927,p=0.000)和平均功率输出(r=0.961,p=0.000;r=0.770,p=0.000)与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均显著相关。结论:落地高度显著影响跳深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和反应性力量指标,蹬伸阶段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平均功率输出与反应性力量指标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在0.15m~0.60m的落地高度范围内存在实现跳深动作最大平均力学功率输出的最佳负荷高度。建议针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跳深训练时应该根据个体运动员的最大平均功率输出、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等指标确定最佳负荷高度,以实现最佳训练效果并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0.
跳远是一项要求有强大腿部支撑力量和爆发力的运动项目。要提高跳远运动员起跳蹬地的力量,除增加运动员的大腿和小腿各大肌肉群的力量外,加强踝关节周围和足部小肌群、韧带的力量,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和预防足部运动损伤,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