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子文件时代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 ,以“新来源观”的形式出现在档案工作者面前。深刻理解“新来源观”的实质 ,对于电子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从语言分析、历史回顾、哲学思考等角度剖析了“新来源观”的实质 ,论证来源原则在电子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原则。作者进一步阐明了“新来源观”的提出对于把握档案学其他相关问题 ,如来源原则与全宗原则、事由原则的关系的实践意义 ,并对“新来源观”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电子时代的到来使得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一种新来源观摆在了档案工作者的面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来源观深刻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3.
传统档案来源观是现代理性主义的产物,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档案学者对基于现代理性主义的传统来源观的认识论进行了解构,对传统来源观否定文件形成过程中所涉及主体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进行了反思,并对传统来源观将情感排除在外进行了批判,档案来源观由此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即由“实体来源”转向“概念来源”,由“形成环节来源”转向“文件全生命周期来源”,由“单一机构形成者”转向“多元主体形成者”。档案来源观的后现代转向体现了人本思想,为多元主体参与档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实现档案资源智慧化开发与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关档案鉴定必要性的探讨在数字时代以别样的形式受到关注。已有的三类代表性鉴定观可综合为“档案鉴定非必要论”,三者的实质内容与最终导向存在密切关联。“档案鉴定非必要论”的产生有历史与现实双重背景。“档案鉴定非必要论”忽视了鉴定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也未发现档案与历史、记忆并不等同,以未经实证的技术构想为立论依据,很可能造成另一种形式的责任转移。但其中重视档案工作历史使命、正视档案鉴定的主客观局限具有合理性。故而,数字时代科学档案鉴定观的培育应关注档案实存状态的演变,拓展档案鉴定空间,明确档案馆在数字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吸纳参与式鉴定的合理要素,并辩证看待智能鉴定。  相似文献   

5.
詹金逊和谢伦伯格鉴定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拉里·詹金逊和T.R.谢伦伯格作为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档案学者,撰写了大量对现代档案理论与实践有深远影响的文章。他们常持对立的观点,詹金逊认为谢伦伯格的思想“太激进”,谢伦伯格则称詹金逊为“老顽固”。二者最大的分歧在于档案鉴定观,詹金逊认为档案人员的职责是保管文件,反对档案人员参与鉴定;谢伦伯格则主张档案人员主动干预档案鉴定。一、詹金逊与谢伦伯格的档案观了解詹金逊和谢伦伯格的档案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二者的鉴定思想及产生分歧的原因。1.詹金逊的档案观詹金逊在定义档案时,强调档案的保管历史、有机结构和自然积…  相似文献   

6.
档案式保护是非遗传承的基础,但档案机构被边缘化仍是事实,这与档案机构本身排拒非遗也相关。传统档案观是"国家档案观",国家档案馆把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居于首位,其所藏档案主要来源于正式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根植和传承于民间的非遗。"新来源观"体现的是种后现代档案思维,即档案来源的过程化、多元化、无中心化,这恰与非遗的活态流变、民间性、无中心性相契合。"新来源观"可使非遗档案式保护续接传统档案精神,而非遗也可使"新来源观"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一、在档案事业发展理念上,应由“小档案观”向“大档案观”转变 在档案事业发展理念上,首先要眼界宽、思路宽,要摒弃“小档案”的旧观念,树立“大档案”的新观念。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及党的建设中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档案价值鉴定(以下简称“档案鉴定”)的“回溯”与“预测”,从形式和字面上来看,两者好像一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从档案鉴定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它们却如一个圆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能够统一起来的。对此,本文再作深入探讨。一、两种观点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档案鉴定实践和理念继承发展的创新过程档案鉴定回溯观和预测观的出现与论争,既是不同档案实践作用于档案学认识的结果,也是档案实践和理论发展过程中新旧理念的必然碰撞。首先,两种观点是对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档案实践的理论创新,反映了档案学人在档案价值取向上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档案价值鉴定(以下简称“档案鉴定”)的“回溯”观和“预测”观,从形式和字面上来看,两者好像一条线段上的两个端点,是完全对立的。但是从档案鉴定的历史与实践来看,它们却正如一个圆上的起点和终点,是完全能够统一起来的。 一、两种观点形成的历史过程是档案鉴定实践和继承发展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电子时代的到来使得来源原则被重新发现,一种新来源观摆在了档案工作者的面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来源观深刻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社会档案观”、“社会服务观”与“社会记忆观”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策略:拓宽馆藏资源的广度,扩大档案形成主体与反映对象的范围;拓展馆藏资源的深度,加强特色馆藏与微观馆藏建设;树立“大收藏”意识,丰富馆藏资源的种类与形式;转变馆藏资源建设方式,直接采集与生成档案资源;紧扣社会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广义来源”、“概念来源”的外延、内涵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概念来源”就是“广义来源”,但“广义来源”比“概念来源”有更明确的边界,可操作性更强,以“广义来源”统一这两个概念,对于消除我国广大档案工作者对新来源观的神秘感,提高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档案法》规定“的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行为谈了看法,认为:“1.鉴定档案”与《档案法》本身相矛盾;“2.销毁档案”与档案法定定义相矛盾;3.在《档案法》制度下“,销毁档案”将陷入尴尬境地。并对“鉴定档案”“和销毁档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一是客观上存在着作“为档案”保管,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和社会没有真正保存价值的所谓“档案”;二是“鉴定档案”到底鉴定的是什么?三“是销毁档案”中“的档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宏观鉴定和职能鉴定文献战略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鉴定是对文件是否具有档案价值和具有何种价值的一种判断和甄别。从档案鉴定所呈现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鉴定不仅仅是一项纯粹的业务性工作,它已成为决定“那些社会生活传递给后代”的构建未来文献遗产的社会性工作。宏观鉴定是依据来源原则,以文件来源为核心,以文件有机联系为基础,侧重于从档案形成发展过程全面分析和系统评估档案价值的新方法。“宏观鉴定认为,确定档案价值的标准,既不像过去那样要按国家的命令,也不像近来这样看历史研究的趋势,而是试图通过分析公民与国家相互作用的职能反映出整个社会的价值。宏观鉴定注重管理职…  相似文献   

15.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档案整理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来源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来源原则的演变中得到启示,根据现今高校档案既具备机关、企业档案特点,又具有自身明显特点: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内容庞杂,把旧来源原则中的实体机构虚化为广泛的、抽象的、概念的机构,把自由来源原则、“新来源观”的思想综合融入到高校档案整理工作中,指导现今高校档案整理工作的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努力保持文件之间的逻辑、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宏观职能鉴定通常被认为是档案鉴定由“国家模式”走向“社会模式”的转变,从哲学基础、鉴定客体和价值追求来看,档案宏观职能鉴定的真正内核无疑是反映和尊重“社会”,但其是否为完全的“社会模式”、是否实现“知行合一”却有必要作进一步探析。[方法/过程]分别以“国家性”和“社会性”作为基本考察对象,分析阐述宏观职能鉴定对于两者的体现情况与程度。[结果/结论]宏观职能鉴定存在“国家性”有余而“社会性”不足的问题,若欲真正实现档案鉴定向社会模式转变的目标,应当将宏观鉴定与微观鉴定相搭配,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鉴定路径相结合,同时在鉴定时划分正式场域与非正式场域。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档案主要是民间档案或“泛化”档案,在“国家档案观”的惯性使然下受到忽视。我们应转换思路,以“泛化”视野包容文化遗产“泛”档案,以“泛化”收集、“泛化”鉴定和“泛化”管理应对文化遗产档案的民间性、多元性、过程性,实现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  相似文献   

19.
郭小磊 《档案》2022,(5):55-60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对“档案来源”的使用与理解进行梳理,发现档案来源有主体来源和客体来源两种理解,有来源原则和档案形成来源两种用法。两种“档案来源”在适用范围、主客类属、应用场景、与档案的关系、有限与无限、指向多寡、种属关系上各有涵义。讨论档案来源的主客体之分及各自涵义,不仅有助于我们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期间数据归档任务,还能为日后应对不断扩充的、新的档案来源,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客体归档提供建设性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方面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影响档案价值鉴定的主观因素 ,包括“对鉴定地位的认可不足”、“‘馆藏丰富’与‘收藏优化’的两难选择”、“对于档案‘精华说’、‘财富说’、销毁‘风险说’与档案管理‘效率观’的理解”、“缺乏现有联系支持”以及“理论研究的脱节”等 ,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