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冬季项目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冬季项目是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的内在要求。整体而言,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相对落后,面对两年后在俄罗斯举办的冬季运动会,寻求怎样的突破和发展,如何实现几代冰雪人的梦想,成为国内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就当今世界冬季运动的格局、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开展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所面对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作了相应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对中国与加拿大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进行目标、来源、训练管理、竞赛状况、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将其先进经验与我国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培养实践相结合,为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探索我国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徐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9):119-125+131
摘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冬季项目的竞技发展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冬季项目取得了重要发展,同时也还面临诸多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好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的历史契机,继续坚持全面发展与多点联动的基本原则,系统梳理新时期的竞技发展思路,力争实现潜优势项目与优势项目的共同发展,有序推进冬季项目“南展西扩”工程,逐步形成“东北地区-京津冀地区-西北地区-南方省份”协同发展的区域格局,全面提高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实践出发,在总结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冬季运动陆地与冰雪训练的前沿,提出我国冬奥会陆地与冰雪训练科学衔接的关键技术、原则、方法,并对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以此建立起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地与冰上、雪上衔接训练实践出发,在总结陆地与冰上、雪上训练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冬季运动陆地与冰雪训练的前沿,提出我国冬奥会陆地与冰雪训练科学衔接的关键技术、原则、方法,并对陆冰雪衔接训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以此建立起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陆冰雪衔接训练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冰南展”是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依托南方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依靠社会化、市场化的体制,拓展大众参与冬季运动项目的广度,提升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一种发展思路.目前,冰雪运动在南方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竞技冰雪运动和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都不温不火.提出了“北冰南展”的拓展对策,包括:树立市场“南展”、人才“北上”的新思路;不断扩大群众基础;推进冰雪项目的普及;营造冰雪运动文化氛围;加快冰雪运动的社会化、科学化和国际化进程;实现“北冰南展”与冬奥“金牌”工程的有机融合;通过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面对世界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下,我国越野滑雪这一冬季运动项目正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当然搞好选材工作是越野滑雪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越野滑雪的选材需要从项目特点选拔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雪感好的优秀少儿运动选手加以进一步的培养,在训练中进行检验,检验运动员是否适合于该运动项目,为培养高水平越野滑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日、韩在历届冬奥会获奖情况,体制影响和冬季运动项目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冬奥运动发展提出参考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全民健身工程进入了第二时期关键阶段。利用奥运会带来的契机,广泛动员、发展我国北方地区残疾人参加冰雪运动,构建特色健身体系。既是对社会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又可提高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冰雪运动可以满足北方地区残疾人健身需求,它的开展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并提供良好的人文和运动环境。残疾人进行冰雪运动时,应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摘要: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奥林匹克运动同样是由思想、组织、活动三大体系所构成。以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为切入点,把可持续理念置入三大体系的维度中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三大体系各司其职,贯彻可持续理念进行发展建构。思想体系应强调进一步践行奥林匹克主义,吸纳东方思想,强化公平公正;组织体系在确保独立性的基础上,提升其透明度;活动体系则更加强调与环境的和谐互动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价值。冬季奥林匹克三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是在保证奥林匹克主义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针对冬季运动项目的独特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它是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冬季奥林匹克三大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对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筹办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法对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变化进行分析,采用比较法对各届冬奥会比赛项目设置、参赛国家、人数及其各项目的特点进行比较;运用逻辑方法推导出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设置变化情况、发展趋势及其冬奥会项目变化的原因,同时为冬奥会的发展和中国冬季项目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挖掘传统冰雪运动、弘扬冰雪运动文化,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冰雪运动强国的应有之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传统冰雪运动项目冰蹴球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冰蹴球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于2014年被挖掘整理而重现于世;其具有显著的群众性、健身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其发展面临着区域制约群众参与、内涵建设与宣传不足、社会组织有待完善、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等困境。建议:以赛事为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参与;以政府为主导,培育新兴社会组织;加强宣传,打造传统冰雪品牌;引入校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冰蹴球运动在传承传统特色文化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德国帕特伯恩大学校园网英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专家,以及多输入加权优序图等方法建立了全球化背景下竞技体育强国的评价标准,并以"夏冬奥运平等"指标对国际公认的竞技强国和中国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夏冬奥运不平等"和"奥运金牌至上"的中国竞技发展战略与国际竞技强国评价标准不甚吻合,而且性别差异特别明显,此情可能使中国竞技远离全球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4.
第20届都灵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比赛成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摩第20届都灵冬奥会比赛和查阅相关资料,全面、客观地分析这届比赛本身所带来的相关信息,了解当今世界冬季项目运动的整体发展动态以及我国运动员在本届冬奥会比赛中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在冬季项目运动的发展战略和比赛措施等,以期加快我国冬季比赛项目运动的发展,推动冬季项目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为今后我国举办冬奥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国产冬季体育用品品牌打造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基于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冬季体育用品的品牌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产品知名度不够高,夏季与冬季体育用品品牌发展不平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例偏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有待提高。同时,根据研究所得结论,从打造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国产冬季体育用品品牌的角度提出了品牌打造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与实地调查法,在对冰雪运动文化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冰雪运动文化进行研究。认为,河北省的冰雪运动文化具有资源禀赋与文化积淀的地域性特征、生命完善与精神追求的人本性特征、与历史民俗旅游紧密结合的融合性特征、极具满族文化风情的民族性特征。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河北省的冰雪运动文化得以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精神文化缺失,物质基础薄弱,制度文化不健全,竞技人才匮乏、群众影响力小等不足。指出,政府应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借助新媒体平台和打造文化品牌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河北省冰雪运动文化的建设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冬季奥运会话语权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界定,认为冬季奥运会话语权主要包括赛事举办权、赛事组织自主权、比赛规则制定与解释权、文化传播权、虚假事件的揭露权、正当权益的诉求权等方面。通过对冬季奥运会中国体育话语权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虽然中国体育话语能力成长快速,话语空间持续拓展,话语风格渐见特色,但依然存在话语经验匮乏,话语基础不稳固,话语特色不够鲜明,话语表达时机不够准确等突出问题,有必要借助冬季奥运会这一话语平台,不断争取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体育话语权利,维护国际体育发展秩序,通过增强体育话语实力,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内容,创新体育话语的表达机制和传播方式,构建我国冰雪项目的体育话语体系,不断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冬奥会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研究基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推进的意义与策略,通过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现状的分析,探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对我国冰雪运动的积极影响,进而从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诠释了发展冰雪运动的意义,最后从发挥政府政策驱动作用、实现南北场地相对均衡、探索冰雪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