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敏小说十分注重语言的运用,而比喻的使用是其运用语言的鲜明特色。文章将以鲁敏小说比喻之喻体为对象,通过分析其喻体的平常性、鄙琐性、动态性和情境性,管窥鲁敏是如何通过语言来揭示作品主题的。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中都有大量比喻性词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选择也不尽相同,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问的对应关系着手,可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比喻性词语可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诸多形式表现出来,英汉两种语言在对同一本体设喻时,采用的喻体却有同有异,喻体与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小说的比喻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明喻大量运用;二是喻体就地取材;三是比喻与夸张辞格兼用;四是比喻多用于描绘人物。赵树理对比喻修辞的成功驾驭,产生了富有独创性的修辞效果:语言通俗质朴美、作品乡土气息浓、幽默讽刺效果显、人物风貌形象活。  相似文献   

5.
成语、谚语等习用性熟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是语言中具有民族个性的成分。其采用的比喻既体现了汉英两种文化的共性 ,更富于民族个性。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习语性比喻的喻体和喻义进行了比较 ,并阐述了影响喻体和喻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英汉习用性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以探讨其翻译策略。对英汉习用性比喻中原喻体的处理是翻译的关键,译者必须对原喻体的留舍转换 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7.
英汉习语比喻中的喻体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两种语言习用性比喻中喻体比较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人类文化的共性和民族文化的个性。比喻中所采用的喻体有同有异、甚至貌合神离,值得我们对比研究,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潮小说中比喻的新变归根结底出自于作家文学观,语言观的转变,比喻的创新是其副产品,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文学创作由重客观再现转向重主观表现和作家语言本体意识的确立。新潮小说的比喻呈现出这样四个新特点:1、喻体增大独立性。2、相似点趋于虚化和弱化。3、比喻的主观化,感觉化与虚化,4、比喻的变形,怪诞与刺激。  相似文献   

9.
汤欣  李婧 《语文知识》2013,(4):132-133
本文以莫言的《红高粱》中的比喻为主要研究对象,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理解小说中的比喻,并总结出小说用喻在选择喻体上具有反常规性和生活性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习语中的喻体保持了语言中具体意象和抽象概念的平衡。英汉习语中的喻体选择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其喻体的选择也各具文化特色。本文将就英汉习语中对事物设喻的异同作一比较 ,并就引起喻体选择的因素做一分析 ,以探讨其翻译的途径。一、喻体比较比喻通过“相似联想”对“本体”进行描述 ,借以构成比喻的相似事物即为“喻体”。英汉习语对同一物体设喻 ,喻体有同有异。1.喻体相同 ,喻义相同。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在翻译过程中 ,尽管会遇到文化的不同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的小说运用比喻非常广泛,形形色色的人物,多姿多彩的景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常常披着比喻的外衣方才走进小说世界。他的比喻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特征关联多元化,内容丰富。意义多重,手法多样,为比喻修辞的运用拓展出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它通常由本体、比喻词、喻体组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比喻句时,却难以弄清本体和喻体的关系称谓,这就牵涉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问题。一般来说,表述比喻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把本体比作喻体  相似文献   

13.
英汉语言中比喻性表达与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楠 《文教资料》2006,(26):178-179
比喻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比喻性表达。本文拟从喻体和喻义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两种表达的差异,并着重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就英语比喻的表达结构、喻体及语意等与汉语进行了比较,并对其比喻喻体的表达特征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擅长“比喻”,其比喻机智幽默,富有哲理性。他小说中的比喻类型多,喻体选择准确,所用的辅助手段使语言表达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6.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辞格。使用比喻是为了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艺术感染力。为达此目的,喻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选择了一个成功的喻体,也就是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比喻。鉴此,本文拟对影响比喻喻体选择的因素作出初步的探讨。第一,喻作的选择必受作者语言的主体风格的影响这一点,文学作品尤为明显。语言风格是作者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众不同的运用语言的个性特点。比喻点缀于作品中,亦打上作者鲜明的语言个性的印记。如唐代诗人李贺被人称为“诗鬼”,他用词生涩,想象奇特。因而他在诗中所…  相似文献   

18.
比喻乃语言精粹,民族风雅之遗产,因而比喻往往都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翻译时很难驾驭。本文拟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喻体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色及文化信息差异的比较,探讨其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中的比喻都有一个比喻过程,但有区别。比喻义属词汇学的范畴,由于比喻的长期使用,喻体的词义已成为本体的词义,其性质是长期固定的。修辞中的比喻只存在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性质是临时的。在公文中,如按公文语体要求,运用比喻修辞和词的比喻义,可达到用具体说明抽象、浅显说明的深奥、生动代替平淡、熟悉说明陌生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比喻性作文的特点比喻性作文,顾名思义,必然涉及本体和喻体,在作文题中出现的是喻体。命题人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喻体所对应的本体,即题目隐含的比喻义。比如以"留下阳光"为题,"阳光"是喻体,本体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