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晏子使楚     
晏婴 《现代语文》2004,(4):10-10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於淮北则为枳(zhǐ)。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於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相似文献   

2.
北京版初中《语》有《晏子使楚》,中说: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也。令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楚王、晏子的政治目的我们姑且不论,为什么又大又甜淮南橘,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又酸又小的枳呢?原因是环  相似文献   

4.
讲过多遍的课文,怎样才能“备”出新意来?日前听一位老教师的介绍,颇有收获。“只有把老课文当作新课文备,才能常备不懈,常备常新。”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有两段对话,分别有“王曰:‘何为者也?’”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句式相同,为什么一用“何”一用“曷”呢?以前讲课时,他只是笼统地解释“曷通何”,似乎也足以对付过去。最近备课时,他对此自问了几个  相似文献   

5.
《唐阙史》载:“唐咸通中,俳优人李可及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谊讽喻,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褒衣博带,摄斋以升座,自称三教论衡。偶坐者问曰:‘既言含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妇人。’问者惊曰:‘何也?’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有夫有儿,非妇人而何?’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是何人?’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谕,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何有患?”若非妇人,何患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曰:‘文宣王(即孔子——笔者)何人也?’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若非妇人,待嫁奚何?’上意极欢,宠锡颇厚。”  相似文献   

6.
《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客何为者”是什么意思?就我所见到古文译注本和古汉语读本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是“你是干什么的”,其语义重心是“干什么”而不是“谁”或“干什么”。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下面试作点辨证,并以此求教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7.
桓谭《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  相似文献   

8.
<正>"讥世卿"之说首见于《公羊传》隐公三年:"《经》:‘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休注曰:"礼,公卿、大夫、士皆选贤而用之。卿大夫任重职大,不当世,为其秉  相似文献   

9.
高中人教版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课后练习(第43页)中的“弹”字。选文如下:客谓梁惠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  相似文献   

10.
原文愈与李贺书①,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②:“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③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  相似文献   

11.
《列子·说符篇》有云 :“白公问孔子曰 :‘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不应。白公问曰 :‘若以石投水 ,何如 ?’孔子曰 :‘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 :‘若以水投水 ,何如 ?’孔子曰 :‘淄渑之合 ,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 :‘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 :‘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 ,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 ,遂死于浴室。”张湛于“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下注云 :“自然之势 ,自应濡走。”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云 :“伯峻按 :《吕览·举难…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 ,按要求逐一答题。晏子之晋 ,至中牟① ,睹敝冠反裘负刍② ,息于途侧者 ,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曰 :“子何为者也 ?”对曰 :“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 :“何为至此 ?”曰 :“吾为人臣③ ,仆于中牟 ,见使将归。”晏子曰 :“何为为仆 ?”对曰 :“不免冰饿之切吾身 ,是以为仆也。”晏子曰 :“为仆几何 ?”对曰 :“三年矣。”晏子曰 :“可得赎乎 ?”对曰 :“可。”遂解左骖以赎之 ,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 ,不辞而入 ,越石父怒而请绝 ,晏子使人应之曰 :“吾未尝得交夫子也 ,子为仆三年 ,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吾于子尚未可乎 ?子何…  相似文献   

13.
疑问代词“何”一般代事,疑问代词“谁”一般代人,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并非尽然。在《鸿门宴》中,叙述樊哙闯帐后,项羽问道:“客何为者”,教参译作:“客人是干什么的?”不够准确,因为从张良的回答“沛公之参乘樊哙也”看出,答句答的是“什么人”,如果将“何为者”解释为“干什么的”,则张良的话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14.
猫号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又客说之曰:“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相似文献   

15.
[能力训练] 五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相似文献   

16.
《晏子使楚》(高语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五题)中,有这样一个假设性的对话,原文是:“王曰:‘何为者也?’对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云:“曰‘何如’,曰‘何若’,曰‘如何’,曰‘奈何’,曰‘若何’,曰‘如之何’,曰‘若之何’,曰‘谓之何’共八语微有异同”。实则尚有“奈之何”,“如……何”等式,用法颇多,并不一致。兹分别举例汇释如下: 一、“何如”、“如何”、“若何”、“何若”、“谓何”  相似文献   

18.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1)粟于监 河侯。监河侯曰:“诺(2)!我将得 邑金(3),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虚周忿然(4)作色曰:“周 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 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是曰: ‘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 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 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 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相似文献   

19.
王宏伟 《语文知识》2005,(12):20-20
《现代汉语词典》对“国事”的解释是“国家大事”,对“国是”的解释是“(书)国家大计:共商国是”。它们的意思是不是相同呢? “国是”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昔楚庄王问孙叔敖曰:‘寡人未得所以为国是也。’叔敖曰:‘国之有是,众所恶也,恐王不能定也。’王曰:  相似文献   

20.
1 诸葛亮初见刘备,不是提出来《隆中对》,而是另一种对策。《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略》曰: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固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钢练浅H艘?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亮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