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活动目的1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课内交流 ,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 ,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2 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 ,了解对联的特点 ,并尝试练习对简单的对联。3 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能力。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 ,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 ,搜集精彩的对联 ,准备课内交流。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讲对联故事主持人 :同学们 ,这段时间 ,我们都读了一些关于对联的书和文章 ,知道了一些有关对联的知识 ,长了不少见识。今天 ,我们就来随便聊聊对联…  相似文献   

2.
所谓深内外结合的大语文教学。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内的语文教学同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写作、课外生活有意识地给合起来,使学生课内的语文学习得到充实、丰富的机会,让学生课外的语文活动得到语文学习的帮助和指导。一、课内语文学习应对课外语文活动具有指导性教师课内的语文教学一方面传授有关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知识逐渐积累起来。只有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广泛地阅读理解课外各类文章。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能得到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的潜意识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内主要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我国富于民族风格的独特艺术。中学生掌握了写对联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对对联的艺术,既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趣味,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知识,更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开展写对联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结合学生思想,讲古今大师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对联的兴趣。开始,学生认为是搞单纯的文字游戏,“没意思”,“不如看小人书痛快过瘾”。我就给学生讲古今历史上对联大师巧对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杨新丽 《宁夏教育》2009,(10):61-61
【题记】 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虽然表面上看是故事性的文章,但实际内容中却蕴含着一些科学性、生活常识性的知识。在教学时学生读懂了故事,知道了人物的特点,却没有了解其中的真正“奥秘”。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忽视了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口语能力 ,加强口语训练 ,其作用不仅在于说话本身 ,还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一个笨嘴拙舌的人 ,大都是思维长期处于含糊凌乱状态的人。只有通过口语的特意训练 ,才能达到思维敏捷流畅、处事不惊、从容对答的要求。从中学生的特点考虑 ,如下三种口语训练方式是切实可行的。一、充实课内 ,学对作对作对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基础训练方式之一。口头形式的交际对联 ,由甲出上联 ,乙对下联 ,合作完成一副对联 ,联络友谊 ,抒发情感 ,较量才艺 ,是有趣的游艺活动。作对训练前 ,先由教师介绍一些对联知识 ,再讲解作对…  相似文献   

6.
设计背景1.面向群体:学生2.学科:传统文化3.课时:l课时4.年级:五年级5.课前准备:幼儿搜集春联,教师制作课件(对联的由来、发展,对联的故事,对联的妙对等)。课堂目标I.知识与能力:通过搜集对联,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知道对联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重视课堂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课外和家庭的语文教育活动.他们认为“在各种有意义的经历和活动中使用语言时,那么能动的交流就会兴旺起来,学生每天读和写,他们与伙伴或者小组组员们一道学习知识,研究策略并互相影响.他们对语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象地使用语言。”正因为如此,教师要尽力安排学生的课外语文活动,并与家长配合开展家庭语文教育活动。关于课外语文活动,常常是采取和课内语文学习密切结合的方式来安排。在语文课上经常会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完成,以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在一所高中,语文课讲  相似文献   

8.
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两语相对,应用性极广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文学样式。虽然目前语文教学大纲对对联知识并未作学习规定,教材也未把对联知识作一种文体知识进行介绍,参考资料中也不重视对联,中学语文老师也较少提及对联,但这并不表示对联不重要。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很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对联用对联、教学生写对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9.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10.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1.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语文学习的丰富和深刻有赖于课外的阅读和积累.《语文书里的故事》是一篇习作教学,在课前,学生已经带着一颗探求的心走进了语文书中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并利用课外的时间走进了课外读物、网络,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获得了新的知识,真正地从语文书中走出来,向更宽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漫游.我们要让习作课不断地向课外拓展,同时,也要让课外阅读有效地向课内渗透.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有真实、真情、真效.  相似文献   

13.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点化在课内,功夫却在课外。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也就提上日程,所以有必要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进行一番探究。1注重趣味性《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一至二年级学段的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我们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全自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课外活动”列人语文教学内容中,认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突破。但同时找们也进一步地思考:课内是否也应有语文活动,如何开展?因为我们知道,“课外语文活动”往往是某些有专长学生的天地,注重的是少数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只有课内外语文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又获得个性的发展。而且,我们的“活动”的“活”是“灵活、活泼”之“活”,“动”是“机动、主动”的“动”。所以,语文教学只有在灵活主动的活动中才能发展学生智…  相似文献   

15.
课外小花朵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是语文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新大纲把语文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了“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它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内容。我校于1984年成立的“小花朵”文学社,一直坚持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为中心,在一系列语文课外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文学人才。我们经常开展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及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得益于课…  相似文献   

16.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17.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而语文课,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看则都不能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毫不夸张地说,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比之于浩瀚的大语文,的确是沧海一粟。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本只能是一种工具和桥梁,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掌握和积累一些学习的方法,为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课内,力量使在课本,目标局限于传授知识。而应十分重视和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巩固所学…  相似文献   

18.
与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观相比较,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我们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相匹配。我们要在一些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轻松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相似文献   

19.
朱桂兰 《现代语文》2009,(3):112-112
对联是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充分体现了汉语修辞的对称美和韵律美,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实用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完全有责任教好这方面知识和技能。其实,学对联知识和学语文是完全一致的。如讲修辞的对偶,笔者就让学生搞清楚对偶、对仗和对联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既是对偶也是对联。特别是古诗歌平仄教学,更能让学生学习对联中的平仄对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典型的五言联。所以说,结合平时教学学习对联知识,不可谓节外生枝;相反,学习和写作对联对语文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高考题目都涉及对联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下面谈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