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体育发展观念的变迁与前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体育改革20年,大约可分为改革的酝酿、摸索、重新定位、深化四个阶段。中国体育发展的观念,逐渐形成了以奥运战略为核心的发展观,以两个战略协调发展、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以人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托的体育发展观。未来中国体育的发展,应遵循整体性、系统性、持续性和长远性的原则,体育发展是体育与社会、与自然、与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不断趋于协调和合理化的过程,并提出了中国现代体育应确立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新时代体育发展观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一个着眼"、"两个结合"、"三个维度"及"四种路径"是新时代体育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一个着眼"即着眼于体育强国建设;"两个结合"即把体育梦与中国梦、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相结合;"三个维度"即从国家崛起、健康中国及体育治理的维度来阐释新时代体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四种路径"即践行新时代体育发展观的举措是"精神引领,筑牢根基,深化改革,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3.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发展方式将要实现从"建设观"向"发展观"、从 "物本主义发展观"向"人本主义发展观"、从"唯经济生产力发展观"向"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体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体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发展观及其问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及意义,从我国体育发展发展轨迹与时代特征,分析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转换,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实现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依据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以人为本"入手,提出了人即是"运动员"、"观众"两大人群的划分,并在新的形式下即体育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国有制办竞技转向多渠道、多途径发展竞技体育事业,解决好运动员的"文化"与"就业"两大症结。"创建和谐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优先搞好群众体育,这是当前形势下发展竞技体育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和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认为,两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中国与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都突出了两条主线,中国除运动主线外,但还突出了健康主线;美国则主要突出运动主线与发展主线。对两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吸收和借鉴美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更有效地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智力 《体育学刊》2005,12(1):99-102
对中国和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日两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中日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突出了运动主线和健康主线。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中的身体练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课标在显著的位置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指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采用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的特征,离开了这个特征,体育课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体育课了。新课标还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实际上五个领域目标包含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发展主线,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另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如果说发展主线是灵魂,那么运动主线就是载体,发展主线永远也离不开运动主线。这实际上告诉大家,体育课上实现的一切发展基本上是通过身体练习来实现的。但当前的情况是对体育课程发展主线的研究较为深入,对体育课程运动主线的研究还较为肤浅,特别是学制不同阶段的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所采用的身体练习各有什么特征,更缺少有针对性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以小城镇体育在中国的基本进程为主线,概述了中国小城镇体育发展客观必然性;描述了中国小城镇体育的发展现状;并从理性的角度展望小城镇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历史与现实因素的结合,决定了发展中国的小城镇体育必须做到:依托政府、保证硬件、优化软件、角色定位、确立重点、贵在普及和市场导向。  相似文献   

9.
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引用《体育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坚 《体育科学》2002,22(1):45-47,59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引用《体育科学》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体育科学》发表的论文有很高的权威性,出现了论文普遍被引用的现象;从引文的作者来看,出现了一批被学术界认可的被引或高频被引的学术代表;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平均每期引用《体育科学》论文3.47篇(5.09篇次);Z《体育科学》的引文半衰期为5.98a;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体育科学》还应加强与港、台和国际之间的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10.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围绕我国民族体育所代表的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向奥运如何接轨、能不能接轨的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民族体育在中华民族化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所起的凝聚作用十分突出;历史上,民族体育的理念主要依托孔子所确立的儒学表达出来的,但它并不是跟在儒学后面亦步亦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后期儒学愈演愈烈的重轻武倾向,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地区体育发展中重物轻人的思维定势,依据我国国情,提出西北地区应选择对体育发展起决定性内驱作用的逐层推进的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伴随制度创新及西部体育人文精神的弘扬和体育文官制度的确立,实行灵活的"不求长住,但求常往"的体育人才交流政策,促进西北地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成功体育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体育思想是在成功教育的启迪下产生的一种体育教学思想,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认同,并备受关注。成功体育教学是发展的教学,对它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文章就成功体育及成功体育教学基本概念的多种阐释、目标理论、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体育”名词在使用上存在泛化或扩大化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育”的本质属性和造成泛化使用的原因分析,提出了Sports名词汉译的构想和引入体育理论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对我国体育和Sports事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普及体育选项课改革实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在“淡化竞技、注重健身、以人为本、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下,对大学生普及体育选项课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确立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加强教学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是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上升到98%;体育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述标率与对教师的评价分好于以往,学生的价值取向与目的性更加明显,观念和意识发生转变,掌握3—4个运动项目的健身方法,97%的举生能够坚持课外自我锻炼,学生锻炼习惯有所养成.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对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推进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系统探讨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价值定位、内容布局和路径设计。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有机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全程,对于满足体育课程建设的理论、素材、内容和资源方面的独特需要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健康第一”“全民健身”“中华体育精神”“体教融合”方面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且全面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元素,经过教学化设计可以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行对接。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动态化、结构化和制度化的路径设计,使习近平总书记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发挥出高质量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两条主线一直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一条就是教育理论,另一条就是整个体育的发展走向,其理论和实践反映到体育教学中就构成了“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体质论与技能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这两对基本矛盾斗争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是从"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思想中融合提炼出的,以健康观为基础、以生活观为核心、以文化观为先导的,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活动的基本观点。高校体育课程应当树立文化观、建立生活观、坚持健康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除体育课外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也是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窗口。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提出构建“立体式”教育管理模式,以此来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其中,使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纲要》要求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对竞赛体制改革有了新要求。为更好地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模式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思考。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可分为探索阶段、深入阶段、放缓阶段、重启阶段和新阶段。其模式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目标到多重目标博弈,从集体为主到人民为主,从全运会为主线到多线齐发,从事业性竞赛效益到产业性效益驱动,从政策滞后到政策引领。基于此,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应以协调发展理念明确改革目标,把握竞赛边界和适度原则;以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改革主体,推动人民主体地位的建立;以开放发展理念探索改革路径,调动地方和单位的自主性;以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改革方式,挖掘体育竞赛的潜在效益;以创新发展理念培育改革动力,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