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14,(11):38-40
新时期课程改革转型与深化的策略是"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其意蕴是让儿童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和个体课程个性化的实施;其意义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意境是让儿童主动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儿童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个体课程个性化挖掘。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有的影视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设置高中英语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构建影视课型,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标"有关开发校本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英语听说水平。  相似文献   

3.
梁华 《梧州学院学报》2010,20(2):78-82,91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人才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影视课程作为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的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是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中,影视课程的教学依然相对滞缓.如何改进高校影视课程的建设,加快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步伐,深化普通高校影视课程素质教育的职能,关键在于改变偏狭的影视教育观念形态,建立大影视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14,(17):8
<正>主持人语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只有充分认识儿童的诗性本质才能在语文教育中真正确立起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性,引领其超越,实现儿童的自主生长。当前,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尝试着从儿童的文学阅读和创作、课堂师生的诗意对话、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视角去关注语文课程中的儿童,但是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开发相融通的整体视角来实践儿童立场的探索还是远远不够的。本话题试图描述一所学校如何基于特色校本课程——儿童诗,从中提炼出"诗意儿童文化"来反哺整个语文课程,进行语文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为探索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全面实践儿童立场提供一种思路,也为师生在语文教育中的诗意生活展示一种可能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是中国儿童影视发展的契机.中国儿童影视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现实问题也很多.就此,儿童影视批评专家们直面中国儿童影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6.
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儿童教育,走向学校课程儿童化、儿童课程校本化.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第十五届“校长论坛”,主题聚焦“儿童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旨在突出学校课程的儿童特性、校本特征、时代气息,以兼具丰富性、选择性、品质性的学校课程.促进儿童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课程改革转型与深化的策略是“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课程建构”,其意蕴是让儿童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和个体课程个性化的实施:其意义是生命成长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意境是让儿童主动参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让儿童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生本化建构,让儿童主动参与个体课程个性化挖掘。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理念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大思政课”理念的实质,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影视教育是一种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具有感性价值、参与价值和导向价值,能够充分体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理念,具有特殊的教育优势。当前,中小学影视教育因其特殊形式较难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之缺乏影视教育师资力量及影视教育模式单一,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无法充分发挥。总结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影视教育实践,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开设微电影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并积极借助专业影视团队力量、举办微电影节且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的方式,充分发挥影视艺术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儿童影视现状堪忧目前我国的少儿影视状况.专家们作了“一高三少”的概括,即质量高,数量少、发行量少、放映场所少。近年来,本来就太少的儿童影视还在逐年下降。据统计,1990年全国儿童电视剧制作为90部102集,1991年为26部59集,1992年只剩...  相似文献   

10.
范希亮 《考试周刊》2014,(87):181-182
<正>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影视艺术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教育较发达地区,校园电视有着广泛基础。多年来,一大批热心校园电视制作的老师和同学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校园电视作品,很多作品在各级各类媒体播出,在各种影视评比中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电视不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并有可能使他们缺乏思考空间,为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如何根据学前儿童在影视接受中的心理机制和影视音频的相应发展规律来确定影视学习资料的相关制作理念和儿童视听教育。儿童视听学习的认知机制是由被动反应向主动加工转变的,因此相关影视学习资料的制作首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维持幼儿的被动反应,其次要从画面空间、影视声音出发激发幼儿的主动加工。  相似文献   

12.
2016年初,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提出了"角落课程"的理念,基于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致远教育"引领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合作研发的方式,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涉及健康、高雅、创意、开放、和谐五大领域的校本课程。在角落课程开发过程中,经历了"师生磨合-生生合作-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等阶段,以"学问思辨行"的学习轨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儿童课程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吕建国 《生活教育》2014,(13):97-100
课程,在西方教育语境中有"跑道"与"奔跑"之说。当今教育在国家课程过度强势、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校本课程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优势,站在儿童立场上,为孩子铺设自由"奔跑"的"跑道"。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为一线英语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方向与指南。在"英语影视欣赏"拓展课程开发中,重点关注课程目标制定、内容选定、课程实施、保障与开发、评价体系等方面。影视欣赏课程教学可具体分为导读、欣赏、分析、模仿、延展环节。在选择影视资源时,应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考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学习渐进性,注意选择配有中英文字幕的影片。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提出"儿童立场"的课程观,把课程建设目标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并融入"随化至贤"的学校文化核心内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评价立体化"为基本特征,采取年级课程与学校课程纵横交错推进的策略,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架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科普影视包括科普电影和科普系列剧,内容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包括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对促进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把科普影视作为校本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探索,目的是将科普影视这种超文本形式引入学校和课堂,丰富科学教学资源,探索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弥补科学探究活动"深度"有余、"宽度"不足的局限,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更为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影视媒介素养是媒介素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小学影视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着负面影响比较大、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不足等问题。应当通过把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影视市场管理、重视家长的"疏导"作用、推进学校的流行文化建设、多生产中小学生喜爱的影视产品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56):17-18
绘本教学是儿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绘本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所认可。而且在当前注重培养核心素养、鼓励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的背景下,儿童绘本教学逐渐从课堂上的临时"借用"上升为特色校本课程。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的契合度高,将泉州地方文化与儿童绘本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增加儿童对于本地文化的了解与感知,从而逐步创作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作品。基于此,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泉州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之外,设计独特的班本课程,可以进一步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在班级开展"小先生制"活动课程、数学写作课程等班本课程,既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探索,也进一步丰富了儿童的课堂生活,使得儿童热爱数学,提升儿童的数学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20.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课题《为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已圆满结题。我校在开展影视实验研究的四年时间里,首先把电影课列入课表,作为校本课程安排,做到每个学生每一星期保证能看上一场电影,围绕观片,学校课题组还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影视辅导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显示了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