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速度滑冰运动产生速度的动力来自于蹬冰,蹬冰技术是速度滑冰的核心技术.什么样的蹬冰技术才能使蹬冰产生最大效率,经过速滑界很多人的实践、研究和总结,提出最佳蹬冰技术应该是充分利用体重进行蹬冰,蹬冰方向向侧,利用倾倒加大蹬冰力量,蹬冰发力时机要早等等.怎样才能掌握速滑最佳蹬冰技术,掌握早蹬冰技术和其关键技术环节,是速滑项目重要的致胜因素.探讨了早蹬冰的涵义、意义,早蹬冰的关键技术、时机和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目的速度滑冰运动发展非常迅速,比赛争夺十分激烈。谁占鳖头,技术是关键。弯道滑跑技术比直道滑跑技术难度大,而且,弯道滑跑比直道滑跑速度快,可见弯道滑跑技术是提高速度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力学角度对速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进行力学特征的初步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运动员弯道滑跑时身体产生运动数值变化一般规律,为速度滑冰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的部分理论依据。二、动作分析与结果我们来分析一下单足支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作。(见图一)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  相似文献   

3.
冰上运动     
G862.1 19 9703913对速滑直线测蹬冰动作的解剖学分析=Ananatomic analysis of rectilinear side-kicks in speedskating[刊,中,A]/董萍,李连群,李迪//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7(2).-12-14参6(SML)速滑//测蹬冰//技术分析//解剖学//训练//蹬冰技术速度滑冰是人体在冰上进行的一种非对称性的周期运动,一个动作周期是由两步组成的,每  相似文献   

4.
篮球运动员跳投肌电及足底压力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辽宁青年男篮和沈阳体育学院男篮为研究对象,采用8 通道ME6000 型肌电测量仪、Foot- scan insole 足底压力测量仪和运动录像,对运 动员跳投时腹背及下肢肌的IEMG、肌肉做功负荷百分比、肌肉的激活顺序以及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肌肉在跳投的不 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IEMG、RMS 存在差异;腹直肌的做功/ 负荷百分比相对于其他的肌肉较低;不同位置队员跳 投时各肌肉被激活的顺序不同;跳投蹬地阶段足底压力中心基本在一条直线上移动,且变化比较均匀,波动比较小。建立了篮球运动员跳投过程 中肌电信号和足底压力曲线的同步测量模型,以此加深教练员对跳投运动规律的认识,指导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跳投训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1996、1998年度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男、女运动员短、中、长距离运动成绩对比与研究 ,分析出冰刀革新后对速滑运动成绩提高的幅度和超出以往成绩提高的规律 ,主要表现在途中滑单圈速度上 ,这是冰刀改进后促进新技术作用所在 ,关键在于克莱普新式冰刀的刀跟与冰鞋能随着蹬冰角度自动脱离和还原 ,有利于延长蹬冰距离 ,避免后程用刀尖蹬冰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入弯道和出弯道蹬冰技术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速度滑冰中双支撑阶段的重心速度大于单支撑蹬冰阶段;出弯道阶段速度大于入弯道阶段的速度;在一个单步中,无论是入弯阶段还是出弯阶段,右单步的支撑时间大于左单步,而这种时值的延长体现在单支撑阶段;出弯的步频明显大于入弯,步幅却小于入弯;入弯与出弯在步幅上的显著变化表现在单支撑蹬冰阶段的步长分量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速滑运动员男子500m出弯道技术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对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出弯道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目前我国男子速滑500m运动员在出弯道阶段左右腿蹬冰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优秀运动员出弯道阶段身体重心偏高,膝关节角度偏大;在双支撑转向单支撑阶段髋膝关节主动用力不够,爆发式蹬冰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速度滑冰成绩的飞跃提高,与不断改进滑跑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益求精的滑跑技术驱使我们必须破除影响技术改进的惯例,在原来的础基上,废弃一切不必要的多余动作,这是速滑技术发展的必然。在速滑技术动作中,双支撑蹬冰阶段,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被认为是存在的,也是必要的。现在速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和改进,双支撑蹬冰已成为过时的错误动作,实践中已经不存在了。双支撑蹬冰阶段“就是蹬冰腿在没结束蹬冰之前,浮腿冰刀着冰并和蹬冰腿同样承担一定的身体重量,同时,蹬冰腿还在继续完成没有完成的蹬冰动作。  相似文献   

11.
速度滑冰是一种计时竞速类项目,对速度的控制与分配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而数字化冰场正是了解运动员滑跑速度的有效工具。基于AMB系统基础平台,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冰场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以张虹和于静500 m比赛为实例,详述了该套系统的功能与具体应用方法,表明分析软件已经完成与AMB系统的无缝结合,并将数字化冰场速度动态特征:各区段速度差异、弯道加速率与直道保持率、高速区滑跑长度、高速区滑跑稳定性、高速区降速量分析与个性化比赛模式研究体系以计算机代码的形式加以整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改进训练方法,优化临场指挥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同时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数字化冰场研究与应用模式,充实了速滑运动员滑行速度数据库,为今后完善数字化冰场研究体系及其他相关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我国运动员在今后的冬奥会上有所新突破,提出一种新型速滑冰刀连接装置.方法与内容,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试验分析法,分析了Clap式速滑冰刀结构特点与不足,以及速滑冰刀结构相关研究进程,并在论述跖屈型新冰刀研究情况基础上,提出对屈趾型速滑冰刀的改进.结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结构力学和生物力学的对比,提出了符合速滑冰刀结构特点和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的一种短臂铰链与钢片软桥的屈趾型速滑冰刀连接装置.结论,这种新型速滑冰刀连接装置结构,有助于脚部跖趾关节发挥生理性功能,使冰刀与冰鞋的固定更加牢靠.将有可能提高速滑成绩.  相似文献   

13.
离合式轮滑鞋替代固定式轮滑鞋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克莱普式冰刀已被证实可以大幅度提高速滑成绩,很多人已经在考虑另一个相关问题:与冰上速滑(简称速滑)相似的一项运动——速度轮滑(简称轮滑)是否也可以通过“克莱普式原理”来提高成绩?从一些报道看,某些尝试使用“克式鞋”的选手并没有提高速度,甚至还有下降。是技术问题,还是“克莱普式原理”不适用于“陆地项目”?“克式鞋”是否具有取代固定式轮滑鞋的可能?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克莱普式结构没有应用于轮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陈民盛  刘彤  程湘南 《体育学刊》2006,13(1):108-110
通过对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蹬冰机制的比较得出,clap式冰刀蹬冰技术原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来改变下肢各关节的发力性质;二是通过冰刀结构的改变来揭示速滑蹬冰技术动作加速理论的适用条件。其核心是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我国冰上运动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为工具,对1999年以来我国冰上运动项目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5个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对典型资料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论文数量最多,涉及面广,研究具有一定深度;短道速度滑冰训练方面研究相对较多,教学和大众方面研究相对薄弱,中外比较研究受到关注;赛事分析是花样滑冰研究的热点,花样滑冰新规则研究受到重视;冰球运动研究呈滞后状态,发展缓慢;冰壶运动研究相对薄弱,研究面相对较窄。  相似文献   

16.
This work uses numerical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modifying an instrument used in speed skating to analyze blades from four different ice sports. The instrument, a handheld rocker gauge, is adapted to create a device that can effectively profile other types of skate blades and bobsleigh runners. Sinc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hort and long-track blades one could expect a difference in the gauges used to study these blades. Despite this expectation, the same gauge is used in both disciplines.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gauges has been proven in speed skating so it is expected that they should also be useful to study hockey blades and bobsleigh runners. To optimize the gauge size for different blade types we digitize the profile of a blade, which we use to simulate gauge data. Then we use that gauge data to reconstruct the profile and compare it to the original digital profile. The result is compared for various gauge sizes and the gauge size is optimized for each of the four disciplines. The onl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evice seems optimal for bobsleigh and long track speed skating. Smaller gauges are recommended for analyzi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es and hockey skates.
Louis PoirierEmail:
  相似文献   

17.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1) adap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from inline skating to cross-country skiing; (2) compare this new skiing technique with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cross-country technique; and (3)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improves skiing speed in a short sprint. 13 elite skiers performed maximum-speed sprints over 100 m using the double-push skate skiing technique an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V2" skate skiing technique. Pole and plantar forces, knee angle, cycle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myography of nine lower body muscles were analysed. We found that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could b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cross-country skiing, and that this new technique is fas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was 2.9 +/- 2.2% faster (P < 0.001), which corresponds to a time advantage of 0.41 +/- 0.31 s over 100 m.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had a longer cycle length and a lower cycle rate, and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muscle activity, higher knee extension amplitudes and velocities, and higher peak foot forces,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ush-off. Also, the foot was more loaded laterally in the double-push technique than in the conventional skate ski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项目的技术与训练进行相互借鉴,取其精华探索共同成功之路。通过采取对项目运动技术结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比赛形式、运动供能方式、同异性的比较研究,认为二者运动技术结构与做功原理、训练周期性的耐力、有氧训练基础、供氧方式的共性要素相同及借鉴的可行性,提出速度滑冰技术与训练应借鉴速度轮滑在运动过程动态支撑与蹬动速度、出轮方向、利用肩与腰部杠杆扭动的动力、超长距离有氧耐力能力训练以及轻器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锋 《冰雪运动》2014,(6):93-96
冰刀结构、冰刀研磨、运动服装等非运动员主体条件的技术创新不仅丰富了速度滑冰训练理论的完善,对速度滑冰技术的改进亦起到决定性作用。短道速滑运动员使用槽刃冰刀可以增大运动员弯道滑行时法线方向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斜面的支撑力,可以让运动员把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的程度加大、产生更大的向心力,以更快的速度滑过弯道。在4轴联动数控磨床基础上设计一台专门加工短道速滑冰刀槽刃的自动磨刀机,技术关键是将冰刀刀片与砂轮轴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使用单斜边砂轮,这样才可以为短道速滑冰刀磨出槽刃。短道速滑冰刀槽刃数控自动磨刀机还包括工件夹具、电源、数控装置、辅助装置等其他功能组件。  相似文献   

20.
速滑运动员利用非运动技术条件提高运动成绩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代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提高与现代多学科技术应用密切相关,探讨发现运动与非运动技术间的影响规律,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运动员的成绩,为教练员、运动员积极挖掘利用与创新提供许多新的思路,并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之一。运用运动成绩提高的历史观和现代科技发展观揭示冰刀结构、冰刀研磨、运动服装、检测监控、场地环境等技术特性影响运动成绩的关联因素,认为非运动技术条件的物理特性创造了运动者之间客观的物理条件不平等性,对速滑运动员群体来说,非运动技术条件的利用是“人为创造差异条件”——创造运动者之间客观物理条件的不平等,从而影响不同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运动员对非运动技术条件的再挖掘、利用和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