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际话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话语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但"西强东弱"的不平衡话语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势下,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为我国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传播、建构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选项和可能性.建设性新闻本土化发展成果,在融入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改善国际涉华舆论生态、有效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之中,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媒体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是否日益趋同. 我们知道,中西方媒体从业者在新闻思维和话语方式上存在着不小差距.本文的关注点在于,经过了多年的国际新闻交往,中西方媒体从业者所使用的新闻话语方式是否延续了其各自的表达惯性,中西方不同媒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否表现在灾害新闻文本的生产过程中,并最终转化为新闻作品上的差异,不同媒体在灾害新闻上的话语表达方式是否更加接近,在新闻角度的选择以及新闻语言的使用上是否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推进和普及,让现阶段传统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传播方式的改变,同时也成为主流话语体系再造的一个重要契机.本篇文章将目光集中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主流话语体系的再造,分析了主流话语体系在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并分析了主流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等西方智库为主的全球知名智库的话语传播对政府决策及公共舆论有重要的影响力。研究以"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传播为例,聚焦于话语体系分析中文本与机构、外部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新媒体时代西方智库话语传播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表明,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使用加强了智库研究内容文本与媒体及智库、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情境下,智库研究的扩散形成一种"耦合"的传播过程,使得智库可以以较低的运营成本接触到国际受众,获得全球性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形象研究异军突起,国际传播成热点 这类研究尤其关注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建构,这在形象研究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研究.尽管此类研究大都得出一个基本类似的结论,即在西方媒体的话语体系中,中国的形象仍较消极.  相似文献   

6.
李宇 《青年记者》2021,(6):15-17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和竞争格局下,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环境更为复杂。为此,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定位、模式和路径,创造性地构建全新话语体系和话语表达,提升对外传播话语的创新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刘立华  毛浩然 《当代传播》2011,(5):31-33,36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中国有必要加强其他国家或是不同的文化对中国表述的研究。本研究以话语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以《纽约时报》的相关案例为语料,旨在解读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话语模式和策略以及该现象的话语修辞动因。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在呈现中国故事时往往突出细节,喜好运用个体故事和声音来呈现宏观叙事,在建构两元对立凸显矛盾和冲突的同时也往往使用"伪平衡"的声音扩展策略。从宏观角度来看,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呈现出一种互动的特征,同时也凸显了其辩论和讽刺的传统,这一传统又与西方的宗教历史话语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的出现,是信息时代使世界及其传播出现重大变化的一个标志,表现在传播形式、传播内容、媒体和受众等多方面融合,并随之迎来中国话语体系重构的契机。当代媒体的多元化并存的态势中,出现了中国民间通过自媒体重构话语体系和运用新的语符的鲜活事例,说明话语体系的重构势在必行。习近平主席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构成了重构话语体系的核心与纲领。  相似文献   

9.
新论摘编     
<正>主流媒体需构建新型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官方话语体系的变革已经开始。那么,传统主流媒体又应怎样构建新的话语体系?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丰富话语表达内涵。传统主流媒体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形成了优良传统,比如有强有力的专业队伍,采写作风严谨,话语表达稳重不偏激等。在继承优良的传统作风的同时,还要大胆创新,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在西方主流话语体系当中,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是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我们要积极挺进西方主流话语场,通过在外媒刊文发声,“借船出海”,实现国际传播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伴随技术的发展,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总是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良好的兼容性及优良的场景搭建功能使得H5技术在融媒体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H5技术逻辑的作用下,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在媒介内容层面、用户关系层面以及媒介市场层面相较于传统传播体系发生了内容多样、用户参与度高、多平台融合互通的话语建构转向。本文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融媒互动类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在H5技术的实现下,新闻作品传播体系的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中国的电视台、电台、报刊等主流媒体,主要承担着面对国内进行宣传和导向的职能,这直接导致了媒体民族主义话语和国家主义话语的泛滥。由此,中国的主流媒体当前面临两种挑战:即民间媒体与西方媒体的挑战。10月9日,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峰会显示了中国媒体文化生产的一次重大转向:一直遵循国家主义生产原则的国内主流媒体,将慢慢融入到全球媒介文化话语之中,并逐步参与全球媒体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面临“收窄”,都市报应在话语体系、媒体定位、平台升级等三方面加快转型,才能求变图存,再次迎来新时代的辉煌. 经过20年的发展,都市报已经成为与党报、新媒体“三足鼎立”的主流媒体.到了现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都在转型.今天的中国都市报,又重新面临着“话语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的话语建构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软实力博弈、话语权争夺的重要筹码。本文以中国国家形象话语建构的现状与挑战为现实依据,在"两个舆论场"的视域下对比传统媒体舆论场、新兴媒体舆论场的话语建构特性,通过融合互补机制的建立,弥合传播盲区,优化国家形象话语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方媒体不断制造舆论将疫情贴上"中国标签",以此污名化、妖魔化中国,用战争话语操纵国际舆论围攻中国,企图孤立中国,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和西方霸权主义逻辑.中国要去污名化,媒体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创新媒体话语表达,运用共情传播,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相似文献   

16.
廖雨思 《新闻世界》2014,(6):176-177
公共知识分子代表大众发声,参与对社会事务的讨论,并对公权力进行监督。在网络时代,借助微博这一平台,公共知识分子逐渐拥有了一定的网络话语权,形成了独立的网络话语力量。然而,媒体规则的控制和媒体力量的操控,对公共知识分子在微博上发声造成了影响。且公众与公共知识分子长期处于两种话语体系下,种种原因导致公共知识分子的网络话语力量出现式微之势。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0,(2):66-66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一、“转型话语”奠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基本语境.“转型话语”是指新闻报道将“转型”作为报道的元语境。二、“职业话语”界定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职业道德.媒体的“职业话语”将给媒体可持续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媒体的专业素养、职业理想将得到更加自觉的维护。三、“国家话语”确立新财经时代新闻报道的国际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杜健 《新闻战线》2022,(15):111-112
在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舆论交锋中,话语和表达的力道与火候至关重要。针对西方媒体对华抹黑报道展开及时、深入的调查核实,能够澄清事实,找出西方媒体报道中的数据谬误和逻辑漏洞,让我们的反击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还可以对西方媒体的造假行为构成威慑。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垄断地位,使传播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文章从媒体话语形态上探究自媒体给传播带来的变化,认为在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话语发生了三个转向,即由宏大叙事向微叙事转变,由精英话语向草根话语转变,由意识形态话语向消费话语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语境下,过去主流媒体"高大全"式的话语体系面临着解构和重构。媒体深度融合是传统主流媒体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关键,其最终落脚点是能否讲好故事。从传播的"谁(Who)、说了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Which)、对谁说(Whom)"四个要素出发,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叙事主体形象化、话语体系故事化、传播结构立体化、阅听对象定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