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哲学家称之为“对话”。语言学家称之为“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心理学家称之为“同化”和“顺应”,说的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学生与语文的内在交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就在于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这种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内在的交流是否流畅,是否完整,是否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语文”都是个性化的、不确定的。事实上,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和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也决定了我们实施阅读教学必须灵活多变,追求个性教学。在实践中,也只有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才能启发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构建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教师的教应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2.
追求有效的课堂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但观察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平等对话和交流.学生常常是在没有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条件下,被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学生的情感和内在的思维没有真正地被激活,师生之间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导致课堂交流形式化和表面化.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学生应当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苦恼,收获与困惑,通过各种形式与同伴、与教师进行交流。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在教学实践中,这种交流足否赋予了真情实感,是否以真实为基础,学生是否在用漂亮的语言“哄”着教师,他们头脑里是,否有几套博得老师欢心的“应急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交往活动最内在的、最深层的属性,也是最有表现力的交往形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师生交往互动中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要求学生与多元化的活动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否畅通、及时和有效是影响研究性学习的“瓶颈”。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人人参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的多向交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于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很快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并迅速流行开来,甚至有人把在课堂上是否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践行新课标的一个标准,不顾实际情况在每一节课上都加以使用,使得这一教学形式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传授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内在情感的积极作用,教师用自己的爱心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语调、语句的传播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民主、和谐的情感交流和智慧的开发,是学生交流能力的早期培养。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既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同人贵在脚踏实地一样,课堂教学则贵在高质、高效。那么,经过新课程理念创新的新课堂又怎样了呢?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它正健康、迅速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为它的内在潜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否有了同步的、良好的发展而挂心。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评价主要强调“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灵性是一个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敏、敏锐程度。一个人是否具有灵性、灵性是否灵敏,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的关键。如何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灵性,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素质而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一 灵性以兴趣为基础。灵性虽然是人生来就有的——人先天都有灵性的自然的、生理的基础,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后天所展现的灵性有很大差异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兴趣开发程度不同,因为兴趣是使灵性得以激活的重要因素。灵性是潜在的,一旦受到外在刺激,它就会形成兴奋点,使人的内在活力得以集中,推动一个令人激动的概念产…  相似文献   

12.
合并重组高等学校中原学校间的文化交流传播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以及其交流,协调、融合的平台是否形成,是合并重组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多样文化间交流、传播渠道的畅通,合并重组高等学校及其文化才能在一个平衡和稳定的状态下发展.通过文化的交流传播,使得合并前各学校间的文化能够相互认同,相互适应、相互融合,这是合并重组高等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体验,达到“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的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助、交流、意义建构是学习得以产生的四大要素。知识是情境化的,学习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本文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建构意义、互动交流加深理解、拓展延伸积累语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流程,实现语文意义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5.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过程。”细细体会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作其实注重的是内在感受的喷涌、是言之有物、不吐不快;写作只是表达方式,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提倡为了应试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在新课程实施中,合作交流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要知道这些交流是否令人满意,必须有一个好的分析语言交流的方法来探究语言交流究竟是否发生了互动,这种互动是呈现了怎样一种过程和状态.本文利用一种分析语言交流的新方法,以两位学生之间的一段数学语言交流为例,探究并分析这次交流是否成功,希望能够更确切地把握形成成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7.
王聪 《宁夏教育》2005,(1):71-72
1.制定的目标要“活”。数学实践活动有别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外活动课,它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其活动目标的侧重点在于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完成,是否独立探究,是否与同伴交流合作等。因此,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要求的尺度、标准就不能划框框追求统一,而应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结果、效果如何?是否还存在不科学的做法?这些都需要在交流中得到展示和检验。学生虽然在交流前经过了一定时间的独立思考,对需要交流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看法,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但还是不足以将探究获取的信息、想法积极有效地向他人传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分享与交流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能够引导学生有效交流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学语教学论坛》于2002年第1期刊登了白金声同志《本于语,不可偏指》一,此对张田若先生的“小学应以书面语教学为主”的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张田若先生的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否站得住脚?在实践上是否经得起检验?我个人的看法是肯定的。我想把自己很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作为相互之间的交流吧。  相似文献   

20.
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是否生动形象,是否引起情感交流与共鸣,是否具有艺术性。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艺术的创造。本文提出了艺术教学的改革思路,用实例阐述了物理教学具有艺术性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