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范喜梅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1):58-59,66
近年来,短语“女式坤包”较多地被人们使用。本文通过探讨这个短语中两个突出的语言现象:不对称和修饰语羡余,认为“女式坤包”这种说法是成立的,是由“坤”的词义弱化而引起的一种积极羡余现象。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并列式固定语羡余现象大部分表现为前项和后项同义或者近义,组合为固定语后,前项和后项都与固定语的语义相同;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一项在组合后的固定语中不再表义,形成偏义固定语。它们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即同义、近义并列式固定语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认知上的距离象似性,而偏义固定语羡余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是认知域中的凸显原则。  相似文献   

3.
羡余成分本是为强调或避免语义失落而添加的重复多余成分,但如果难以辨别一句话中某成分的羡余与否,便会造成歧义。本着重分析了两种与羡余成分有关的歧义现象。1、因难以判断“差一点+没DJ”句式中“没”的羡余与否引起的歧义。2.“的”的羡余与否难以确定而引起的歧义。  相似文献   

4.
词缀羡余现象是指词缀语素不参与词义构成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表现明显。从位置角度考察,可以分为前缀羡余和后缀羡余,几乎在各个词类上都有表现。羡余词缀表示高度抽象的范畴意义,不定位、不成词,容易发生轻声化。这些羡余的词缀在构造双音词、辅助成词和促使词根语素语义具体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柯敏 《现代语文》2013,(5):60-62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羡余现象十分常见,前人从双音词羡余、音译词羡余、词汇羡余等角度,在羡余定义、类型、成因、作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在前人"羡余即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的羡余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定义更为严格的现代汉语词汇羡余现象,并对其结构类型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词汇羡余的六种类型,总结了词汇羡余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羡余现象是任何像语言这样覆盖面广而又富于弹性的交际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羡余现象。本文试从语言习惯、审美观念和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分析汉语中羡余现象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消极和积极羡余的界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笑芳 《文教资料》2008,(28):267-268
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中的羡余现象,包括词汇、语用、语音中的羡余特征.着重介绍了语音中的羡余特征,就读书中看到的知识谈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这使得我对羡余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外经贸英语中.名词作为中心词.它的修饰语有单个词修饰语、短语修饰语和从句修饰语。这些修饰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在翻译这些修饰语时,无论前置修饰语,还是后置修饰语,一般都作前置处理,但对从句修饰语和短语修饰语的翻译,应该采取比较灵活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羡余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在羡余性词汇中,至少有一个语素与另一个语素的意义或重复、或陪衬、或强化、或弱化。羡余的形成与语言系统自身相关,它是信息传输的需要。是汉文化、汉民族思维特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羡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汉语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各个层面大量存在羡余现象。通过对汉语词汇中的最基本元素——双音词的羡余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可以将羡余成分的界限作出大致的划分,排除几种貌似羡余的情形。双音词两个词素的羡余性可以分为单向羡余与双向羡余。羡余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各机制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