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心率遥测仪测试了1991年参加郑州冬训的部分运动员赛前训练与比赛时的心率,运用调查实验统计法、对比法和文献资料对照法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赛前训练课的负荷强度与比赛时的负荷强度变化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训练课平均心率低于比赛时;训练课最高心率低于比赛时;训练课心率变化范围大,呈高低间相交错现象,比赛时心率变化范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心率是反应篮球比赛和大运动量训练课程度与负荷的主要生理指标。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找到篮球比赛时心率、心率曲线的模式,比较分析大运动量训练课心率达不到比赛时心率水平的原因、探索训练与比赛相同的负荷刺激形式,为篮球训练中安排达到比赛时心率的训练课提供参考依据。二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测试的方法,对我国UI5足球运动员的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对20名运动员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前卫、中卫,后卫三个位置)的训练课,使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在训练现场实时监控测定了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有明显差异.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差异显著.赛前周训练课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反映出足球训练要有明确的位置意识和必要的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篮球业余训练中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是训练的负荷强度和密度低、训练达不到比赛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明确平时训练与比赛实际状态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各种原因。本文通过使用心率发射机,对上海体院男女篮球队的近50场比赛和训练课进行现场心率遥测,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导致训练课负荷强度、密度低于比赛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训练中缺乏负荷强度大,持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手段血乳酸及心率的测试,评价不同训练手段的运动强度,为教练员科学安排训练提供依据.以广州队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测试教学比赛课运动员每轮比赛后的血乳酸和心率、测试实战训练课和专项力量训练课的心率,并与其它学者的有关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教学比赛后的血乳酸为(8.01±2.11)mmol/L;(2)教学比赛准备活动与第一轮教学比赛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21±11)次/min、(146±13)次/min和(160±7)次/min、(183±10):次/min.实战的准备活动和实战第一轮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分别是(146±14)次/min、(168±11)次/min和(158±9)次/min、(171±11)次/min;专项力量训练的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为(159±10)次/min、(171±10)次/min.结果说明,教学比赛时,在对手安排和比赛气氛的营造上,要使之更接近正式比赛;要适当提高准备活动的负荷强度,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应适当安排高强度、高质量的训练课,以满足正式比赛时对大运动强度的需求;影响心率的因素较多,为对运动强度进行准确判断,最好对血乳酸和心率同时测试.  相似文献   

6.
400米栏跑的科研工作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的:1.比赛活动;2.技术;3.身体训练程度;4.训练负荷。在观察比赛活动时,作者着重于全程跑的速度变化(这里用以说明的不是一般指的速度,而是每次下栏的时间和通过一个栏周期所消耗的时间)和全程各段所需的步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XF——3型心率遥测仪,对参加1986年全国女足锦标赛(10场比赛)的长春、山东、广东15名优秀运动员以及1987年国家女足冬训期间练习比赛和大运动量训练课进行了心率测定。旨在取得代表活动负荷强度的心率指标,探讨其变化范围及规律,从而为女子足球大运动量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测试结果表明,全场平均为168±4.1次/分,最高心率的平均值为192±8.9次/分,最低心率的平均值为142±8.3次/分,比赛中心率较安静时的增长值平均为105±8.8次/分。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率在174次/分以上出现时间平均为36±12.5分钟,持续时间平均为8.1±4.5分钟。180次/分以上出现时间平均为20.6±10.4分钟,持续时间平均为4.5±2.3分钟。女子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在  相似文献   

8.
王勇  陈峰 《福建体育科技》2014,(2):25-26,38
以福建省花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花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课和模拟比赛课全程进行实时心率测试分析,认为模拟比赛训练课能达到实战训练强度的要求,有利于高水平运动员提高技战术的实战能力,技术训练课负荷强度较低,适合于技术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应根据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合理安排技术训练课与模拟比赛训练课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索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运动项目自身独特的比赛负荷特征,为我国女子三人篮球运动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指导训练和比赛,以期提升我国女子三人篮球的竞技水平。方法:使用SIMI 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和Polar Improve系统,测量和分析我国女子三人篮球队在国际比赛、队内比赛和对抗训练中的运动负荷。结果:在国际比赛中,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的单位时间跑动距离要显著低于同场竞技的外国选手;国内比赛中成年优秀选手与青年选手在单位时间跑动距离上没有明显差异;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和队内比赛中的单位时间跑动距离也没有明显差异。我国优秀女子三人篮球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的最大心率和平均心率均显著性高于对抗训练,最小心率则无明显差异。在不同速度区域的跑距占比分析中,比赛和对抗训练的跑距占比均随着速度的提升而下降;在速度区1和速度区2中,正式比赛的跑距占比要显著高于对抗训练,而在速度区3和速度区4中,比赛的跑距占比则要显著低于对抗训练。结论:我国优秀三人女子篮球运动员国际大赛中的运动负荷要低于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可根据对抗训练和正式比赛的运动负荷特征,对对抗训练的运动负荷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正式比赛的预期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0.
张莉  林丽雅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64-1070
目的:对赛前专项训练进行监控,为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22名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的监控,阶段训练后评价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结果:1)3种教赛负荷强度不同。2)全场抢7分训练课的全场平均心率为155.1b/min。3)攻防转换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56.9b/min。4)300m×4间歇跑的乳酸峰值达13.7716.26mmol/L。5)专项综合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20.3b/min。6)阶段训练后,队员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显著提高。结论:1)教赛3达到比赛强度。2)全场抢7分能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3)攻防转换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攻防转换速度有较好的作用。4)300m×4间歇跑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的作用。5)专项综合训练课不利于运动员发展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6)赛前大强度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取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心率监测系统对14名大学足球专项学生在3场课堂教学比赛中的内、外部运动负荷进行量化,采用数据级数推断法对比其上、下半场比赛负荷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足球专项课堂教学比赛中,大学足球专项学生平均跑动距离为8 319 m,平均跑动速度为5.59 km/h,平均完成19次高速跑和7.6次冲刺跑。学生在上半场的跑动总距离,平均跑动速度,慢速跑、低速跑、中低速跑、中速跑、中高速跑和高速跑跑动距离、跑动时间与次数,高强度减速跑跑动距离和时间,低强度减速跑跑动距离、时间和次数,低强度加速跑跑动距离和次数,加速度负荷、反复高强度跑动次数都明显高于下半场(ES介于0.35~1.22,可能性>75%),上半场的步行移动时间(ES=0.94,可能性>99.5%)和反复高强度跑动的平均恢复时间(ES=1.60,可能性>99.9%)则明显低于下半场;(2)大学足球专项学生的课堂教学赛的比赛时的平均心率为165 次/分钟,约占最大心率的82.8%,大学足球专项学生在整场课堂教学比赛59.5%的时间中处于中高强度和高强度心率区间,学生在下半场处在中高强度心率区间的时间明显多于上半场(ES=0.5,可能性介于75%~95%),而上、下半场处在高强度心率区间的时间只存在微小无意义的差异(ES=0.15,可能性介于75%~95%)。  相似文献   

12.
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心率变化特征及其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心率遥测仪对参加全国武术42式综合太极拳比赛的男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率进行了测定,观测其运动强度及其心率变化的特点,有助于为竞赛套路提供时间与强度方面的最佳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受到生物节律的制约。一系列的生理机能,如:心率、摄氧量、直肠温度以及钾和儿茶酚胺的排泄都显示出鲜明的节律性变化。在24小时时间,这些指标在夜晚最低,下午则达到最高值。而且,这些变化与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年女足运动员在比赛与训练中活动距离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青年女足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活动距离进行测试,将训练课的活动距离与比赛的活动距离加以对照和比较,结果表明,训练课的活动距离明显低于比赛的活动距离,说明训练课的活动距离不能满足比赛的需求,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北工业大学田径队3000米障碍运动员祁某、张某的两周三堂训练课的实验监控,以速度耐力间歇训练法为主,对他们的基础心率进行调查,从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等不同层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对于强度的刺激,心率的变化是很明显,通过用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可使运动员的心率储备增加,安静状态下呈能量节省状态,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健身房运动环境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健身必须依赖于环境,良好的健身运动环境是科学健身的内涵之一。诸多因素可以影响健身的环境,其中空气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健身房空气质量的检测,分析健身房环境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健身房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运动健身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大众科学健身选择有利的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空气质量检测: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三个健身房:动感单车房、有氧健身房及跑步机房;生理指标测试:选取平均年龄23岁大学男生12名作为受试者,测试项目:心率、血氧饱和度、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评价表;心理学指标测试:采用简式POMS量表。测试时间:2011年1月-2月。结果:健身房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可吸入颗粒物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有所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感单车房温度增加最为明显,上升6℃,空气细菌总数上升明显达15.5倍;跑步机房相对湿度增加幅度最快,上升20%;动感单车房二氧化碳浓度起始为0.084%,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最高峰为0.4%,二氧化碳浓度与心率呈正相关P=0.0274,二氧化碳浓度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P=0.0088;运动中平均心率高组和平均心率低组的心境疲劳分量表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室内健身房的环境指标二氧化碳浓度在运动过程中超标,有氧健身房使用前后湿度低于标准值,表明室内健身房存在问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影响;健身房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空气细菌总数,随运动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浓度与心率呈正相关,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室内动感单车的运动心率范围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间,RPE等级在12-15之间,表明动感单车强度在有氧运动处方有效范围,从而可以达到改善心肺功能,消耗能量,减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五体球是一项集足球和篮球玩法于一体的新型球类运动,因其较高的场地利用率和观赏性而具备广阔的推广前景,目前广东省已成功举办 4.届大学生五体球联赛。采取心率监测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对5 1.名大学生运动员在第三届大学生五体球联赛中 7.场比赛的心率数据与跑动相关数据进行监测,用以量化评估五体球比赛运动负荷特征,并采用数据级数推断法对比了不同阶段比赛负荷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运动员比赛平均心率为(164.5±13.4)次/分钟,约占最大心率的82.5%±6.9%,在比赛时间内运动员每分钟跑动(67.6±14.0) m,其中低强度跑动(速度<1 2.km/h)距离约占93.1%,高强度跑动(速度≥1 5.km/h)距离仅占2.1%,最大跑动速度为(18.4±3.8) km/h ;(2)五体球联赛省赛阶段的平均心率占最大心率百分比、跑动总距离、加速度负荷、中低强度加速和减速次数、中高强度变向次数、身体冲撞次数和爆发性活动次数皆清晰高于市赛,而最大跑动速度和冲刺跑距离占比则清晰低于市赛(ES为0.95~1.12,可能性75%~95%)。研究结果说明大学生五体球比赛的总体比赛负荷要低于足球和篮球,加速、急停和变向等灵敏性素质是区分五体球比赛水平的显著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参加十一运会预赛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进行测试,以了解重大比赛前后运动员机能变化情况和比赛强度.方法:对77名参加花样游泳双人和集体项目比赛的运动员进行血乳酸测试,分别在赛前和赛后的清晨,对国家队运动员进行静脉采血,测试红细胞、血红蛋白(Hb)、血球压积、白细胞、血尿素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睾酮(T)和皮质醇,探讨比赛前后机能状态变化情况.结果:1)参赛运动员在比赛前后的机能状态整体变化不明显.血清CK显著下降(P<0.01);血清T赛后有一定下降,且参赛前后均低于以往值.2)集体项目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比赛后运动员比赛后运动员血乳酸最高值达到10.19±0.35 mmol/L和11.76±1.21 mmol/L,最低值为4.62±0.79 mmol/L和5.54±1.11 mmol/L,平均值为6.98±1.97 mmol/L和7.60±1.78 mmol/L.3)双人项目技术自选和自由自选比赛后运动员血乳酸最高值达到11.19 mmol/L和12.09 mmol/L,最低值为6.86 mmol/L和5.97 mmol/L,平均值为8.27 mmol/L和9.11 mmol/L.结论:1)一次重大比赛对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影响不明显;2)花样游泳集体和双人项目比赛强度可达到耐乳酸训练强度;3)花样游泳双人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冰雪运动》2017,(5):49-51
训练课是周期训练的最小构成单位,对运动员的运动竞技能力的培养起决定的作用.训练课主要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调整、恢复训练课等类型;教练员是依据根据周期训练计划的安排,依据训练原则、运动员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训练课.训练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引导性练习、技战术练习、对抗性训练)、结束部分等三个有机部分,三部分划分这是由于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探讨比赛中篮球裁判员心率与年龄和体重等指标的关系;进一步比较不同级别篮球裁判员在比赛中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对不同级别裁判员的赛中心率变化分析表明:在省青少年篮球比赛中,裁判级别对心率分布、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等指标无明显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篮球裁判员在省青少年比赛中的心率指标与年龄、体重以及级别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