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某些动物在晚上活动时,其眼睛经常呈现荧光的颜色,例如猫的眼睛放绿光,牛的眼睛放蓝光,狼的眼睛放黄绿光。按照常识,在漆黑的夜晚照射到动物眼睛上的入射光的强度是很弱的,由此导致反射光的强度应该更弱。如果人们连入射光都看不见,怎么经过动物的眼睛一反射,反而看见反射光了呢?难道入射光经过动物  相似文献   

2.
波长的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在223页指出:"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在223页指出:“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反射的光,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互相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这种薄膜叫增透膜”  相似文献   

4.
三问三答     
第一问:为什么白天从竹帘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答:人眼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白天,室内不开灯,室内比室外要暗.室外的自然光照射到竹帘的表面,有一大部分入射光被竹帘反射并进入人眼,使人看到竹帘.还有一小部分穿过竹帘的缝隙进入室内,照射到物体上,这些物体再将入射光反射到竹帘的内表面,内表面又将大部分光反射回室内,由竹帘缝隙射向室外的光线就更少了.对于室外的观察者来说,竹帘外表面反射到眼睛里的光线比室内物体反射到眼睛的光线要多得多.所以从竹帘外看不清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相似文献   

5.
第一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产生光电效应,若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而降低入射光的强度,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B.仍能发生光电效应,但光电子从阴极逸出的时间将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课上,我门曾经学习到球形凹面镜可以使平行入射光反射后交于一点的这个性质,并由此还推导出平行入射光经球形凸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也会交于一点的性质,然而经过数次实验,我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焦点仅仅是近似存在,而不是准确地交于一个点,对此我们可以用几何方法来证明。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界里,人们是很难发现植物有视觉器官的,但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在植物叶子内有好像视网膜的东西,它叫感光器,其实,它就是植物的“眼睛”。植物依靠感光器感觉光的存在、光的强度、方向以及颜色的比率。植物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植物利用光远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光的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增透膜不失为一个好的例子.对于增透膜的增透原理老师通常作这样的解释"当薄膜(增透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上、下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相互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光的反射损失,增强了透射光的强度".但学生往往会问:"两束光(如图1中光线 A_1和A_2)都是有能量的,为什么叠加之后能量就没有了呢?镀了一层增透膜之后又增加了一个反射面,这就增加了反射出去的能量,如此看来增透膜不但不能增加透射,反而还减少了透  相似文献   

9.
反射的平面偏振光振动面的旋转和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光学教材在讨论光在界面上反射时,仅讨论了自然光在界面上反射的某些特点,而偏振光在界面上反射时也呈现出许多特点。从菲涅耳公式出发,平面偏振光在介质分界面上反射光的强度和振动面旋转对入射角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光电效应是光子说的实验基础,是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的一个重要实验.有关光电效应规律的应用也是高考常见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光电效应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入射光的强度究竟指的什么?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入射光比较强,那就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数目多,因此产生的光电子也就多.”  相似文献   

11.
在光电效应教学中,对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各种资料的解释很不相同。下面是两种典型的答案: 其一,饱和光电流的犬小由金属板在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决定。而发射出光电子数的多少,只由能激出它的光子数决定。只要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v_o,任何频率的光子激出光电子的本领都是一样的,所以,饱和光电流的值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北京市1979年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第一大题2小题) 其二,把入射光的强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的总能量,即E=nhv。可  相似文献   

12.
这与猫的眼睛有密切的关系。猫眼结构比较特殊,它的视网膜上覆盖了一层由特殊物质组成的膜,在夜间光线十分暗的情况下,它的瞳孔能放大变圆,充分接受光线,然后将收集到的光线反射出去。这时,猫的眼睛在黑暗中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对于光电效应现象所遵循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描述的 :(1 )关于极限频率 ;(2 )关于最大初动能 ;(3)关于瞬时性 ;(4 )关于光电流强度。从教学实际来看 ,人们在对第 4条规律的理解上存在较多的分歧。本人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①如何理解光强的意义 ?②如何理解“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观点 (一 ) 应当把第 4条规律中的“入射光的强度”理解为“单位时间内沿光传播方向单位横截面积上通过的能量”。观点 (二 ) 把“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理解为“是在入射光的频率一…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本)光电效应一节在介绍光电效应规律时讲到: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由于课本在此叙述非常简略,学生的知识又不足,再加上会考将近,老师授课时也匆忙而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极大困难.“光电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l问题提出 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其含义究竟指什么?对此说法不一.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入射光比较强,那就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的数目多,因此产生的光电子也就多.”可见,教材中的入射光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入射光子数目的多少.但不少物理资料中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入射光的强度指的是单位时间(沿光传播方向)光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能量.若光的频率为v,每秒(沿光传播方向)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光子数为n,则光的强度 I=nhv。不少教学参考书对这个问题也说得不够清楚.上述两种…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5,(6B):50-51
猫是晚上出来找食活动的动物.它的眼睛里有着像镜子一样能反射光线的反射膜。猫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紧贴在头部.可以从很广的角度收揽光线。它的瞳孔能张开得很大.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正因为猫眼有反射膜.又有能张得很大的瞳孔来收揽光线,所以.猫在非常暗的地方也能看到东西。奇奇能根据博士老爸讲的猫眼的知识,发明了人造猫眼.真是了不起啊!  相似文献   

17.
一.全反射的定义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增大到90&;#176;,此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到原介质,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入射光仍被界面全部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相似文献   

18.
照相机镜头和其他光学仪器一般由多个透镜组成,由于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在每个透镜的表面有百分之四左右的入射光不能透过,例如,一个有六个透镜的光学仪器,由于反射而损失的光能量约占入射光的百分之五十,这就大大降低了仪器的聚光本领。一个变焦距物镜一般有十几个透镜,如不采取措施则光能损失极大。不仅如此,而且这些反射光在光学系统内多次来回反射形成的杂光,会严重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于是在光学元件的表面,涂镀一层增透膜,就成为减少反射光损失、提高成像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如图1所示,在透明玻璃杯中只放一条小鱼,而观察者眼睛在怀口前上方适当位置,可以观察到有一个鱼群,是自上而下的大小、方位不同的四条鱼。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些现象?我们许多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解开这其中的道理。二、分析1."A鱼"成因如图2所示,玻璃杯的底部相当于一个平面镜,真实鱼身上的反射光线到底部的平面镜,再次发生反射形成了虚像P_1,但反射光线经过侧壁发生了折  相似文献   

20.
例1 在下列各图中,一束平行光从左方射入各方框,画出每个方框内放什么面镜或透镜才会产生图中的效果.(出射光中单箭头和双箭头的光线与入射光分别对应)解析:解这类题,首先必须区分出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经反射而得还是经折射而得的.若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居于方框的同一侧,就是经过反射而得,如图1、图2、图3,方框内是面镜;若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方框的两侧,就是经过折射而得,如图4、图5,方框内是透镜. 然后再区分到底是哪种面镜或哪种透镜.若反射后光线平行,则是平面镜;若反射后光线会聚,则是凹镜;若反射后光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