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对越南的政策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转变,从罗斯福支持越南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到允许法国重返越南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主权,再到对法国进行经济、军事上的战争援助,随后在法国退出越南后取而代之,直接援助南越,最后对越南进行武装干涉彻底卷入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政策的转变有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既有美国理想主义的外交传统,又有对共产主义的遏制和惧怕,更有美国在印度支那的经济、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2.
1951-1953年切斯特·鲍尔斯就任驻印大使期间,以他为代表的美国自由主义者,主张对印度一五计划做出积极回应,通过扩大对印援助规模来引导印度经济发展的方向,从经济上遏制共产主义。但关国基于安全考虑,以及当时美国南亚政策正在经历从美巴并重到与巴结盟的转变过程中,美国最终采取了对印有限援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1961年 1月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 ,继续推行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当时 ,中苏分歧的公开化为中美关系的接近创造了机会 ,但美国并未抓住机会 ,反而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为此 ,美加大对越南的干涉和战争 ,使之升级为“特种战争”。越南劳动党最终不得不放弃和平的斗争战略 ,掀起抗美救国战争。中国给予越南全面援助。苏联为增加与美争夺较量中的砝码 ,对于越南也进行一定的援助。在中苏两国的帮助下 ,越南挫败了美国发动的特种战争。  相似文献   

4.
试论杜鲁门政府的越南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美国内政、外交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它动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给美国社会带来危机和动荡,杜鲁门政府的越南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由最初支持越南人民抗日和越南非殖民化,到转而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后打着中立旗号偏袒法国,支持保大傀儡政权,冷战爆发后又不断扩大对法国的军事援助,杜鲁门政府的越南政策为美国日后全面卷入越南战争奠定了基础,研究这一题目可以加深对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渊源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的霸权主义行径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核武器领域一直采取“保密政策”,对法国发展原子能保持“警惕中立”。50年代后期,在法国发展核武器的决心明朗后,美国对法国的核政策转向消极反对,并在国家安全政策的范畴内“不鼓励”盟国发展独立核力量。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曾经出台政策,明确规定不援助法国发展核力量,并把不援助的范围扩大到运载手段等相关领域。尼克松政府时期为改善两国关系,开始秘密对法国展开核援助。美国对法国核政策的变化,是美法关系变迁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制定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最终援助失败。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的失败,是美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1949年尼赫鲁访美的不成功,使之失去了争取美国援助印度的一次机会。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援助印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多重的,随着关印关系的亲疏而发展变化的。这一时期,关国外援的重点是西欧,印度并不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8.
1949年通过的NSC48/1等一系列文件反映了杜鲁门政府对日占领政策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对美国的对韩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开始从朝鲜半岛进行战略收缩,对朝鲜的援助也开始以经济援助为主。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22-126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一种"零和"的心理,对新兴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以遏制苏联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二战后成立的典型的新兴国家,国家的发展急需援助。自印尼成立到1968年为止,美国对印尼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期间其援助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帮助美国稳住了印尼国内的冷战形势,同时也正是这样的转变稳住了其在印尼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和印度支那托管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越南政策最早的策划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即提出印度支那非殖民化的设想,主张战后对印度支那实行国际托管,反对法国再度控制印度支那。罗斯福的印度支那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但是由于局势变化,他去世前又同意法国战后重新控制印度支那。罗斯福的政策转变加剧了印度支那的复杂局势,导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并最终使美国深陷其中。了解罗斯福政府的印度支那托管政策,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支那战争的起源。  相似文献   

11.
多年前曾引发美国经济轩然大波的“安然事件”,如今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但经济的大萧条以及关国政府基此进行的一系列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的改革,却为我国经济政策及规范提供了很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关国城市学区改革的推动下,美国社会从国际大都市到中小型城市都对中等学校进行了微型化改革。本文分析了该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和一些具体措施,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谈了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自法国开启越南战争之后,美国就开始和越南逐渐的产生了关系。在法国撤出后,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及其外交理念和价值追求,逐步由介入到武装干涉。最终由于理念与行为的相悖及理念之间的相互冲突,使美国在越南难以取得预期实效。美国国内开始反对这场无望的战争。尼克松以均势理念及美国有限责任论,来塑造世界格局并在此框架内来解决越南问题,以求尽快脱离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4.
对外援助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新近出版的尤建设博士的著作《美国对印度援助研究(1951-1971)》以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为基本史料,旁征博引,对1951-1971年美国对印度的援助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客观地勾勒出其援助进程的发展和演变的轮廓,对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探讨不乏创新之处。尤著对研究和解读冷战期间美国的外交政策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冷战以及关国的东亚遏制政策,给日本提供了把战争赔偿转化为外交手段的机会。可以说,日本对东南亚的赔偿外交正是美国东亚遏制政策推动的产物。同时日本赔偿外交也是其当时的重大外交活动,是其经济外交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上台执政,开始了美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1947年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重建援助,1949年出台"第四点计划"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援助。但是对于后院拉美国家,杜鲁门政府却背弃了战时罗斯福总统经济援助的承诺,推行"克莱顿计划",以自由贸易、自由企业、自由投资为主,辅之少量的经济援助。但是,美国对拉美国家并不是一概论之。其中,墨西哥得到了相当数量的经济援助,这有别于其他拉美国家。杜鲁门时期的拉美经济援助政策,基于冷战大格局下美国对拉美的战略定位,服务于美国国家经济利益,奠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罗斯托是20世纪50和60年代活跃在美国理论界和政界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他以冷战思维模式下的经济发展观为基础,提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发展援助的理论,希望通过美国的发展援助,帮助不发达国家进行有组织的开发,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进入"起飞"阶段.罗斯托在肯尼迪及后来的约翰逊政府中担任要职,因而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发展援助政策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并对以后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柳倩  李碧娟 《幼儿教育》2012,(Z6):84-87
美国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定位准确,是政府通过公共援助方案援助社会的一项综合政策。大多数州将受益人群明确界定为在公办教育机构就读的低收入家庭学前儿童。有效实施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既要依靠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努力,又有赖于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到签约教育机构的纵向合作。美国联邦政府承担了实施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的主要投入责任,建立了规范的资金运行与监管机制。美国的经验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鉴于法国等欧洲北约大陆国家要研制导弹的形势,美国适时于1957年12月北约首脑会议上提出了一项北约协调研制计划,以援助欧洲北约国家研制导弹。为此,美国国内相继提出了多种援助模式,并就援助方式、控制权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美法的双边交涉中,美国越来越强调北约控制权,而法国始终坚持研制由独立国家控制的导弹。最终,美国抛开法国,在1960年12月向北约盟国提出了赫脱方案。第二代中程弹道导弹研制问题反映的控制权之争,是这一时期美法关系疏离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战后美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援助,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国际形势及美国外交战略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除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考量外,美国的主要出发点就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塑造受援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援助体现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恰当运用这一实力,可以很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并有助于加强本国的软实力;反之,则会造成国家软实力的流失。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发展援助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发展援助由经济领域转移到政治领域,民主援助逐渐成为美国发展援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