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引:艺术批评的标淮 约翰·福斯塔夫爵士,是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著名的喜剧人物,他和哈姆莱特·夏洛克并列,被公认为莎氏所创造的三大最复杂人物形象之一。 几百年来,西方的文学家对这个人物作过大量针锋相对的评论。例如,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评论家约翰·德莱登叫他为“懦夫”,早期浪漫派评论家莫里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万隆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4):44-46,49
虚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的浪漫艺术主要的主要特色。虚实手法贯穿整部喜剧,统摄了整个艺术机体,其特点是虚实相辅相成,交相辉映。该剧的虚实手法主要表现为情节线索的虚实、喜剧场景的虚实、心理表现的虚实和人物关系的虚实四个方面。在该剧中,莎翁的虚实手法运用,娴熟自如,多姿多彩,相映成趣;既丰富了剧情,也增添了浪漫氛围。该剧虚实相生的枢纽是超自然力量。显然,莎翁虚实手法的运用与其喜剧浪漫艺术和喜剧理想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大师,他的戏剧,无论是历史剧、喜剧,还是悲剧,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连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700余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但是一直以来,哈姆雷特的人格备受争议。本文主要通过对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形象进行人性化地分析来重新为"延宕的王子"申辩。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喜剧,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文章主要论述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独具匠心的结构布局、悲喜要素的巧妙融合,以及多种艺术技巧的综合运用,从不同视角探究莎士比亚这部剧作独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别对这三个恶作剧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阐释《第十二夜》的喜剧性,以及莎士比亚轻凇浪漫的喜剧精神。《第十二夜》被莎评学者认为是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喜剧才能和精神的典范之作。它的情节主要是由三个幽默风趣的恶作剧构成,通过错综复杂的框架结构,生动诙谐的人物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展示了一个狂欢化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但不是消失.也不会消失。他和他的戏剧都打上了古铜色,越来越经典,巍然耸立在历史的云烟里。人们依然以他和他的戏剧人物为话语,道说个不停,不断改编重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人们在重读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演员,他加工、改写出那么多杰出戏剧,让那么多故事成为戏剧经典,人类断不会忘记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有深度,他的喜剧也不仅仅是笑。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编选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威尼斯商人》属于喜剧,里面的人物、剧情都带有喜剧所必有的风格。莎士比亚的作品,每一次审视起来,都会让人有新的收获。经典作品,其经典就在于它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莎士比亚的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喜剧《第十二夜》中的角色入手,具体研究喜剧中角色的产生、特别是小丑这一人物在角色凸显中的复活及其背后暗含的深层寓意。  相似文献   

10.
《威尼斯商人》写于 1 5 96年 ,是莎士比亚早期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性的一部 ,是讽刺喜剧与抒情喜剧的巧妙结合 ,但同时也是一部争论和异议最多的剧作之一 ,几个世纪以来被不断地“评说”。莎士比亚是说不尽的 ,对他的剧作的评说也是说不尽的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文本内涵更是一言难尽、难有定论的 ,本文试图重新解读和阐释《威尼斯商人》的内涵。《威尼斯商人》的戏剧结构在莎士比亚的创作中 ,是比较复杂而又严谨的。开场的第一幕 ,主要人物安东尼奥、巴萨尼奥、鲍西娅和夏洛克分别登场 ,引出友谊和爱情的主题以及主要矛盾的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莎士比亚与莫里哀的喜剧艺术作了比较,对批评界流行的“扬莎抑莫”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对莎、莫的比较应在喜剧范畴内,因悲、喜剧处置角色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莎的喜剧人物也是类型化的.文章分析了莎、莫喜剧产生的文化渊源,指出莎、莫的喜剧是欧洲两种喜剧传统的产物,比较了莎、莫喜剧的不同风格,以及他们在塑造人物、编织情节、制造喜剧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在喜剧艺术的成就与经验上,莫里哀与莎士比亚是同样伟大的.  相似文献   

12.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13.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杰出的喜剧之一,是莎士比亚由早期的喜剧创作向悲剧创作过渡的作品,既具有喜剧的欢乐色彩和气氛,又有悲剧的深刻思想内容。提到《威尼斯商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夏洛克,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虽非主角,却是构成矛盾冲突的唯一对立面,又是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因。在欧洲民间流传的关于“一磅肉契约”的故事中,夏洛克是一个复仇心重的犹太人。然而,经过莎士比亚的再创造,我们所见到的夏洛克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种族复仇主义者。作者着力从多方面描写他、丰富他,使夏洛克这个人物具有了多重性格。…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成熟的喜剧《无事生非》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很强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的一面在此剧中有着鲜明的呈现,他从心理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爱情的矛盾,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展示了天才的喜剧技巧。此外,假象的多次应用是此剧的喜剧特色,利用真相和假象之间的错位呈现来营造喜剧色彩,不能不说是该剧的独特之处,也因此形成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分析以及对其诸剧人物。情节安排的对比,试图揭示莎士比亚对悲剧效果的特殊处理和对人物描写的特殊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属悲剧,但从精神上说它具有喜剧特征。莎翁一改传统模式,塑造了悲喜双重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6.
《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多数研究者从女性主义出发,将《驯悍记》解读为女性主体意识的悲歌,男主人公彼特鲁乔是男权和夫权的代表,而女主人公凯瑟丽娜则是男权下的牺牲品。本文试着从文本角度,对作品的人物和主题作些新解,以多角度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和婚恋观念。  相似文献   

17.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亚早期戏剧创作的终点,人文主义思想的总结,又是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之大成的一部杰作。同时将其曾惯用的喜剧手法加以综合利用,如误会法,巧合法,女扮男装,明知故问,诱人上钩等。由此莎评家们几乎众口一词地用“最高级”的形容词来描绘它。赫士列特说:“全剧充满了甜蜜可爱和插科打诨。作为喜剧,它也许太善良了些。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巨匠。在其创作中,他最擅长的是戏剧创作。《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他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有"四大悲剧"之美誉。笔者现选取其中的一部戏剧——《哈姆雷特》,对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克劳狄斯、葛特露及波洛涅斯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从而展现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经典的悲剧作品之一,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文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人物刻画真实、立体,性格各异。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剧中其他主要人物进行赏析,使读者对该作品有更深的了解,从而再次深入品读莎士比亚大师的伟大杰作。  相似文献   

19.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20.
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以及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莎、契悲喜剧创作特点的区别 :莎士比亚把喜剧场面和悲剧场面结合在一起 ,而契诃夫是把喜剧性和悲剧性结合在同一个场面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