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上海网络受众的特征 一般认为,网络受众即“网民”群体的特征为:信息需求大、年龄小、教育程度高、收入多、以男性和白领为主、但我们的调查发现,上海“网民”总体来说也具备这些特征,但又不完全契合,而更富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从信息需求看,“网民”的需求确实强烈。如表 1所示,其“不满足”的比例(38.7%)整整比“非网民”(19.2%)高出一倍;反过来,其“满足”的比例(46.7%)则大大低于“非网民”(68.6%),两者相差约22个百分点。这至少能部分解释他们之所以作为“弄潮儿”而率先接触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网络媒介发生了“空间转移”和“信息转移”的转向与变化,媒介和信息的变化使得大数据背景下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等经典命题发生了重构。传统涵化理论是单向的、线性的,认为受众在媒介长期影响下形成社会认知模式和社会行为方式。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的行为、个性、爱好都受到搜索引擎和企业的追踪,推送式的信息成为网民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媒介根据受众的个体认知模式制造个性定制信息,受众涵化了媒介内容和媒介传播的方式;而媒介推送的信息又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受众的原有认知模式,媒介又涵化着受众;整个互动过程中,受众受到原有自我认知模式的不断涵化。  相似文献   

3.
在6月13日召开的“数字化中国论坛香港站”上,中国电信的权威人士透露:中国网民的总数年内有望达到2000万。而一项对上网者的调查表明,有60%网民表示最喜爱的网络信息是新闻。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网络受众的需求,网络报纸建设就成为网络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部分。网络报纸吸引注意力成功与否主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对受众的随机吸引,如受众因为广告、某个链接、某篇文章的吸引而浏览页面;二是受众行为的忠诚度,这一指标描述的是受众对网络报纸的主动接触行为,对已认知的网络报纸的习惯性回访等。这些都与整个网络报纸的风格定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固定风格的形成容易培养受众的习惯心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媒介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状况,绝大部分媒介资源和受众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而人口占全国绝对多数,居住区域极其辽阔的农村地区,媒介资源却十分有限。农民周围缺少媒介,缺少接近媒介的机会,也缺少表达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话语空间。农民与媒体的关系基本上是“疏离”的。媒体与农民的“物理距离”和“社会落差”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媒介依赖理论为参照,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调查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民众的定量研究,发现他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呈现出如下变化、特征和趋势: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正在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媒介;除电视外,受众的媒介依赖与媒介信任之间,出现一种过渡阶段的反差现象:对新兴媒介相对依赖而不太信任,对传统媒介相对信任而不太依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越大,则越依赖新兴媒介;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则越信任新兴媒介;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和手机,已取代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杂志,与电视一道,构成了当代受众接受新闻的三大渠道;受众对手机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新兴媒介的依赖度与年龄、教育程度相关,但与性别、收入无关,即:越是年轻、高学历的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媒介与受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受众对传统媒介的疏离 众所周知,很长时间(至少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传统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方向,始终是扩张——即获得越来越多的受众,堪称欣欣向荣。但最近,事态开始朝相反方向演变。有数据显示,从1955年到1985年的30年间,美国受众对电视的接触时间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从每天每户平均不到5小时发展为超过7小时)。但是,  相似文献   

7.
杨鹏 《新闻记者》2001,(1):51-53
上海青年是媒介的积极消费者 ,能够对新型传播方式作出热情的响应 ,因而是媒介受众市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群体。那么 ,上海青年在媒介接触动机上有什么规律呢 ?2000年7月~10月 ,共青团上海市委进行了“当代传媒与青年”调查 ,使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上海青年 (限于城镇职业青年和在校学生 )媒介接触动机的一些共性特征。本次调查的目标总体是14~35岁的上海青年 ,分析单元为个人 ;采用异比分层抽样法 ,即先根据身份和工作单位性质将总体抽样单元分层 ,然后按不同比例(针对在校学生的特殊性 )在各层抽样框内随机抽样 ;共发…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加剧知识沟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本身并无扩大或合拢“知识沟”的倾向 ,但由于众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其快速、高效、便捷的媒介优势将传统大众媒介影响下业已形成的“知识沟”数倍放大。首先 ,经济水平的差异造成网络接触率各不相同 ;其次 ,网络在受众的阅读、语言、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 ,受众摄取的信息也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吻合。而且 ,网络作为一个多元化社区 ,信源、信宿分散 ,很难具备合拢“知识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朱颖  童兵 《新闻界》2007,(6):3-5
我国新闻媒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不仅仅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快捷便利手段,更是人们生活众不可缺少的东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报告通过对受众占有、接触媒介的情况调查,分析媒介发展与经济的关系,不同媒介的受众占有量和接触程度差别,及其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黎明 《今传媒》2013,(4):64-65
目前的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我国的网民数量一路攀升,传统媒体受众逐渐转移.在网络勃兴的时代,晚报面临来自于新兴媒介和传统媒介的多重压力,可谓是“水深火热”.本文力图从晚报的本质特点出发,提出晚报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借助技术的东风,走出一条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孙钦泉 《传媒》2019,(8):73-75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在这种全新的媒介环境下,网民的媒介素养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集中表现在部分网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网络信息甄别能力,新媒体接触和使用能力有限等。其原因主要为部分网民文化水平不高,对新媒体接触并不充分,网络立法尚不完善以及主流媒体未进行正确引导。为此,需要加强网络道德意识宣传,开设媒介教育课程,扩大网络法律宣传力度,增强意见领袖培养,帮助网民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梁璐 《新闻传播》2010,(6):40-41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一直被看作是社会舆论的母体,其舆论功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假说,都是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的著名理论。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介进入大众传播领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发表意见和观点,由先前的受众变成传者。这种情况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理论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的设定,给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功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末,美国《时代周刊》把“使用互联网的每一个人”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个人网络用户已实现从一般“受众”,向集“受众”与“传播者”双重身份于一体的转变,“全民爆料”现象在娱乐业特别明显.明星的行踪、恋情、个人隐私……常常被“洞悉内情“的网民搬上网。网民成为“新闻传播者”,网络信源变得越来越强势,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马琴 《新闻前哨》2013,(3):88-89
媒介融合使得受众身份发生了改变,而这主要源于受众话语权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受众的选择范围、参与程度都逐渐扩大和增强。由于网络、智能手机让受众有了更多参与的空间,给电视媒介增添了不小的压力。针对目前媒介融合的新形势,许多电视节目已改变了以往的宣教模式,增添了更多与受众接触互动的环节和内容,使得受众不仅可以和媒介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一定程度上还成了节  相似文献   

15.
网民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logstic有序回归对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官方媒介接触或置于制度性规范管控下的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官方媒介接触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就自媒体媒介接触对网民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而言,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而海外媒体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会阻碍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振华  魏梅 《大观周刊》2013,(11):147-147
互联网的普及和我国网民的持续增长,使得网络广告这个市场受到理所当然的关注。与传统媒介广告相比,网络广告强调的就是网络本身的媒介特性.即是其置动性传播的特点。web2.0时代里,随着信息量的急剧膨胀和受众心理特征的日益变化,传统的广告方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受众的眼球,良好的互动是网络广告成功要点,也是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如何保障社会公正的实现,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极为迫切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大众传播理论和社会公正的理论内涵及现实形态,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与社会公正认知、态度及社会权利表达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新兴媒体、社会化媒体的使用为主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认为,目前中国社会表现最为不公正的领域依次是“言论表达”、“民主选举”、“财富分配”和“职业选择”,而法律和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则是导致社会不公正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络、手机)和社会化媒体(微博)对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认知程度、态度偏向和社会权利表达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大学生的社会公正情感态度偏向对社会权利表达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公正态度对社会未来发展信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媒介发展情况.一直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存在着东西部的地区差异.即东部地区领先于西部地区,从受众角度来说.就是东部地区受众的媒介接触会多于西部地区。对于这个问题.本文简单使用两次最近的调查数据来进行分析。分别考察两个问题:一是东西部居民在网络接触频率上的情况是否有差异?二是东西部地区居民的网络接触频率与其他传统媒介接触频率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媒介将新闻事实经过自己的“再构建,,后才传达给受众,并主导意见市场。受众接触的是‘‘媒介环境”中新闻事实的信息而不是事实本身。这使媒介对新闻事实的议题建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纽约时报》对“神舟”五号的报道过程分析媒介的议题建构。  相似文献   

20.
丁梅 《新闻世界》2014,(1):84-86
议程设置理论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反复强调的"大事"与受众广泛讨论的"大事"有高度的对应性,而且强调越多,受众对此事越重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的及时更新,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来自网络议程设置的影响。当许多意见领袖对一件事展开自己的意见、讨论,自然会影响到大量网民的意见、态度。面对现如今许多星二代、官二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争议的重点,而当他们触犯法律之时,舆论对他们的抨击更激烈,更易形成媒介审判或网民审判这一现象。这样的影响便是议程设置的体现,随着网络的普及,其影响的范围更深、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