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篮球规则不断对进攻时间进行限制,无论是进攻与防守的地面制约,还是制空高度、制空能力的争夺都将更加激烈.这势必对攻守转换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男子篮球中国队6场比赛的攻防速度和与之比赛的6支球队的攻防速度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攻防转换速度快的球队,胜率较高。从攻守战术实施和运用的时空内容.彼此间相互关联的若干因素等揭示篮球运动攻防转换速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篮球运动攻守转换的太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明  孙荣辉 《体育学刊》2002,9(6):118-120
现代篮球运动在不断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激烈对抗发展的同时,攻守转换在篮球战术行动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中国古代的太极图式来阐述现代篮球运动攻守转换,为现代篮球攻防战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的特点是攻防对抗,比赛时进攻和防守两个对立面始终同时并存,并随时转化。队员之间的攻防对抗是促进技、战术发展与变化的主要因素。篮球在比赛时攻防对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球队员之间的攻防对抗;二是持球队员与防持球队员之间的攻防对抗;三是投篮未中攻防双方争取控制球权的对抗。“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战术是篮球运动攻防对抗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与训练中教练员应重视加强“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基本战术训练,使队员在接近实战的情况下巩固提高运用技术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4.
攻守转换是篮球运动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体系的衔接阶段,它的本质是比赛双方控制球权得与失之间的转换。普通学校的业余篮球队没有专业队员的训练基础和战术素养,在篮球场上往往缺乏迅捷的攻防转换的意识。笔者通过长期带训校篮球队,摸索出一些提高队员攻防转换意识的训练方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由于篮球运动本身所具有的高空争夺特征,拼抢激烈凶悍,攻防转换速度快,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受伤概率升高。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降低运动创伤的发病率,确保学生运动员身体健康,对促进篮球运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录像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6届亚运会男子足球决赛阶段4强球队28场比赛中攻防战术手段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4强球队的攻防战术能力及战术打法特征,以期能对我国足球训练及竞赛实践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篮球比赛中所涉及的节奏, 主要指篮球比赛中双方攻防转换有规律的速度变化,具体表现在由防守转入进攻到投篮得分,以及运动员的速度快与慢的合理控制。在现代篮球运动高速度、高强度、高技巧和高空对抗竞争中,特别是在比分交替上升,扣人心悸的最关键时刻,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比赛节奏就显得更为重要。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  相似文献   

8.
篮球运动以其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复杂、战术多样、高强度、观赏性较高等特点成为了大众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也正是其特点要求篮球运动以耐力速度型、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准确地投篮得分。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且对体能也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正因如此,篮球运动发展正朝着越来越灵活,攻防转换迅速,强调个人和集体作战能力的协调为主要的进攻方向,使得篮球运动员的耐力在篮球比赛中就愈发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已经向着快速度、高对抗强度、高超的技术和战术方面发展。其次重视体能素质的提高。现代篮球运动是巨人的运动,高大队员在争抢篮板球、封盖等技术运用中具有高空优势,攻防面积扩大,对抗更具威力。但比赛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比赛的胜负取决于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场上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及参赛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握篮球运动发展规律,本研究以NBA东西部半决赛和总决赛各场比赛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种技术统计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篮球发展趋势,为我国篮球运动的训…  相似文献   

10.
试述篮球中锋外拉进攻战术的基本打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中锋外拉进攻战术是在现代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出来的,它的出现对整支球队战术打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符合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与规则,符合当今篮球战术的战略思想、战略体系;中锋外拉进攻战术打法能充分体现中锋在比赛中的作用,同时它也丰富了篮球比赛的战术配合和内容,使整支球队的战术打法趋于灵活多变,比赛更加流畅并更具观赏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中锋外拉进攻战术基本打法的研究,提出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这种战术打法。  相似文献   

11.
第28 届奥运会中外男篮进攻速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观察统计法观看第28届奥运会男篮的比赛,对中外男篮在进攻速度上进行分段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队在进攻的速度方面和国外强队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中国队在掷端线球、推进过程中和攻击前的准备所消耗时间明显多于国外球队,中国队在进攻中出现过多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在战术运用上过分地注重整体性,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制约了中国队的进攻速度。  相似文献   

12.
对第28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八强与中国女篮攻防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在篮板球的争夺方面有待提高;内线的进攻能力较弱;面对对手压迫性的防守时,进攻失误居高不下;没有能充分发挥外围的进攻优势;这些都是导致中国女篮未能实现竞赛目标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国家女篮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将提高我国篮球运动质量的方略作为研究目的,将篮球运动本土化诸问题的剖析作为研究内容。在对篮球运动在我国本土化的历程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篮球运动本土化存在的问题。认为若要从根基上(存在论意义上)提高我国篮球运动质量,对待本土身体文化的态度不是抛弃,而是应采取两种文化对话的态度,不能仅仅表面化地用"眼"去看,要用包括"前理解"在内的整个身心去反思;以中国自古以来的身体思想重新审视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才是切实提高我国篮球运动质量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男篮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后卫群体对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实力的影响,探讨提高后卫运动员能力的对策.方法:通过观看现场直播和比赛录像,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男篮后卫群体的比赛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在得分、助攻、抢断、失误、篮板5项指标上,男篮后卫群体有3项指标(得分、助攻、抢断)与世界强队优秀后卫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据此,提出"空间-机会"观点,用于解释我国男篮后卫群体低得分、高失误、抢断少、助攻难的原因.结论:后卫群体的能力"短板",是影响中国队竞赛成绩的主要原因.建议:中国队应确立各位置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快、准、灵"传统技术风格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破紧逼、体能、对抗和娴熟运用各项技术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男篮进攻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男篮最高身高和世界强队最高身高相比有一定优势;个人防守能力和全队防守能力与八强队伍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投篮总次数和总得分明显低于对手;在利用对方失误得分、二次进攻得分、阵地战得分方面均低于八强;而在利用快攻得分的环节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体坛,篮球(特别是NBA篮球)开展的轰轰烈烈,深受广大人民和体育爱好者的热爱。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肢体文化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和研究,将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NBA篮球和竞技武术的项目开展自身因素寻找突破点,以供竞技武术寻找新的发展突破点。  相似文献   

17.
第28届奥运会中、外男篮进攻节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控制篮球比赛中的进攻节奏,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然而,在进攻中应该如何控制节奏,仍是我们目前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通过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国外男篮所进行的6场比赛,从进攻时间的控制和速度的变化上看中、外男篮在进攻节奏上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引起节奏变化的原因,从中找出我国男篮在进攻战术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男篮实施"快速灵活"战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灵活"是一种既调速度又注重战术灵活变化的打法,中国男篮正在失去这一传统特长和优势.文章分析了中国男篮"快速灵活"打法的一些基本要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加强跑动中传接球,运球突破的基本功的练习;培养高水平的快攻队员;丰富战术体系;提高队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比赛录像分析的方法,对第15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所呈现出的目前世界男子篮球格局变化与中国队攻守能力方面的差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世界男子篮球竞争格局已形成欧美抗衡、群雄纷争的局面,美国队优势不再明显,欧洲成功崛起;强调速度与对抗,注重整体攻防成为世界篮坛的发展趋势;中国队在个人攻守对抗能力和整体战术的执行能力上仍与世界强队存在着较大差距;提高国内CBA联赛水平,扩大运动员国际交流以及加强与欧美篮球强国间的比赛交流是提高中国队竞技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