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建洪  贺昌政 《软科学》2012,26(8):113-117
根据文献分析的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了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绩效形成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了257份样本数据对各种影响路径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利用式创新比探索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则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技术获取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技术获取方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陕西省的178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陕西省企业发展和所处技术环境的实际情况,针对外部技术获取模式和内部技术获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假设,并对内部技术获取在外部技术获取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上扮演的是调节作用还是中介作用做了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外部技术获取还是内部技术获取都对于企业绩效有较显著的正面影响;内部技术获取对于外部技术获取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但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中国情景下企业技术能力在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根据文献分析结果,将技术能力分为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以创新绩效和创新管理体系作为衡量创新型企业的两项指标,并从文献分析中提出了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形成的影响。然后应用调查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对创新型企业的测量量表及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型企业都有显著影响,但创新战略在技术能力与创新型企业间起了中介作用,因此技术能力需要与创新战略有效匹配才能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省  杨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44-151
将数字技术能力细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获取两类能力、商业模式创新分为技术导向型和消费导向型两类创新,以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数字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理论模型,并提出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基于沪深股市32家数字技术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表明:(1)企业的数字技术能力具有原动力作用,均能够促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和提升绩效,但必须借助商业模式创新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可持续盈利目的 .其中两类能力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两类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数字技术获取能力对消费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2)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但中介作用有限,其中技术导向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起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是数字技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宇  高山行  沈灏 《科研管理》2011,32(9):108-116
合作方技术获取对于企业绩效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获取技术作为外部资源首先要通过吸收和利用过程转化为企业自身的能力才能促进企业的绩效提升。同时,在目前的转型经济背景下,商业和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也提高了管理者社会资本在企业合作和资源获取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从整合的视角对企业合作方技术获取、内部研发能力、管理者社会资本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的研究。论文建立实证模型整合并分析合作方技术获取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和管理者社会资本对于合作方技术获取作用路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作方技术获取对于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企业内部研发能力的改进作为部分中介实现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商业联系有效提高了合作方技术获取对于内部研发能力的正向效果;而政治联系却降低了这一过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是科技企业的灵魂所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技术获取方式在企业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选择何种获取方式会受到企业规模、生命周期、地域等因素的制约,进而对研发投入绩效产生影响。文中联系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技术获取方式对企业绩效的调节机制。通过收集证监会两个行业共236家企业2012—2016年度的年报数据和问卷调研数据,设计技术自主化程度指标来定量界定不同技术获取方式,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增加研发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技术获取方式起到调节作用,会影响到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因此,从提高企业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而言,科技企业应当重视技术获取方式的选择对研发投入绩效的影响,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匹配性的技术获取方式类型。  相似文献   

7.
曾德明  王媛  徐露允 《科研管理》2019,40(9):181-189
本文通过我国汽车产业200家企业1996~2010年专利、标准与企业性质的面板数据,采用负二项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技术标准化能力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正相关,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技术标准化能力显著正向调节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丰富了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构建合理的技术多元化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柏洲  周森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64-1572
以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外部知识获取、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能力、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11种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我国20家实施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航空制造类企业进行调查访问。运用SPSS17.0和AMOS7.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232份问卷中的各项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面对面交流和编码信息共享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虚拟对话交流的知识获取方式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与企业技术能力和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转包绩效之间存在显性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20,(1):31-37
基于资源依赖与获取行为理论的视角,构建一个关于技术模仿强度、创新能力、企业长短期绩效和外部环境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后发企业通过技术模仿获取技术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的二次型曲线关系,其中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这一点在短期绩效方面较为显著。此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能力与企业短期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中,现有文献忽略了技术整合对两者关系的影响。论文基于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以及技术整合在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的关系;技术整合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技术整合组织保障正向调节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企业在实施技术多元化战略的同时,需要提高企业技术整合能力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整合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1.
徐中  姜彦福  谢伟  林嵩 《科学学研究》2010,28(5):747-756
探讨了创业企业架构能力、元件能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构建了创业企业架构能力、元件能力与绩效关系模型,基于406份大样本企业调研,实证分析表明:架构能力总体上对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架构能力主要通过元件能力发挥作用;元件能力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技术获取作为众多企业选择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原因,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然而,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作用过程。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引入专利策略构建"技术获取-专利策略选择-创新绩效"的分析框架,考察技术获取的联盟动机如何借助专利策略选择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选取信息技术产业的联盟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技术获取动机会引致企业专利策略组合的运用,实现了技术获取向创新绩效的转化;技术获取引致的企业创新绩效因联盟意图及策略组合而存在差异,以市场进入为目标的情形下,企业创新效率和专利产出趋于增加;以市场拓展为诉求的联盟企业市值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3.
郑莹  黄俊伟 《科研管理》2022,43(10):180-191
已有关于专利获取和企业绩效的研究,通常关注专利申请量等静态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践中,专利获取是申请和维持两个关键决策共同决定的动态战略过程,企业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申请量等规模指标上,更表现于其申请和放弃的速率等动态特征。因此,有必要从动态视角全面考察专利获取战略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试图从申请和放弃的激进程度反映专利获取战略的动态性,同时通过二者的交互作用识别其对绩效的共同影响,最后识别了不同获取战略的适用情境。基于1992—2017年1983家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指出:(1)积极的专利申请率对绩效有正向影响。(2)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同时激进地申请和放弃专利并不一定导致差的绩效。(3)仅在特定情境下二者对绩效才有负向的交互作用,这些情境包括企业进行战略变革,或组织冗余较低;在技术多元化的企业中,同时激进的申请和放弃甚至更有利于提升绩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苹果公司1997—2014年的纵向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不同的战略导向对组织创新氛围塑造、创新产出绩效等创新活动影响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市场导向注重短期绩效,而技术导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的产出,但是有助于企业保持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保持适当比例的动态交互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高的企业创新绩效;组织创新氛围是企业战略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构建层级回归模型,研究了企业创新战略与知识结构的匹配性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元素知识和架构知识两个维度将知识结构分为四种类型:高元素高架构、高元素低架构、低元素高架构和低元素低架构。通过SPSS18.0和AMOS18.0对400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知识结构与创新战略匹配度与组织创新绩效正相关。高元素低架构型知识结构下采用利用性创新战略、低元素高架构型知识结构下采用探索性创新战略,均能获得较好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6.
技术信息获取、失败学习与高科技新创企业创新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信息获取是指新创企业对与当前和潜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关技术数据有计划地主动收集行为,不仅决定新创企业能否成功开发机会,同时影响新创企业的失败学习行为。基于组织学习视角,构建了"技术信息获取—失败学习行为—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42家高科技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验证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技术信息获取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技术信息获取对新创企业失败学习有正向影响;失败学习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最后,对研究结论和意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从"二元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获取技术时需要权衡技术的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统筹新技术的开发和已知技术的利用,同时技术获取战略也受到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回顾国内外文献,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合理的技术获取战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高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增加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资本和创新理论,制造业企业跨越技术锁定获得创新绩效的过程被广泛关注。本研究详细考察了锁定效应下制造业企业关系资本的运用以及不同类型的技术战略选择对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技术锁定效应显著抑制企业对创新绩效的获取,利用商业关系资本和政治关系资本帮助企业跨越了不同类型的锁定效应,提升创新绩效。而且,在当前中国转轨经济时期,模仿跟随战略比技术领先战略更适合中国企业,正确的技术战略选择也可以对冲锁定效应的影响,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的相关结论对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与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实践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  王铁男  张良 《中国软科学》2012,(11):111-122
多元化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战略选择,从长期企业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悖论。那么如何有效的实施多元化战略?本文基于企业动态能力与多元化战略匹配的视角,研究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在沪市各行业中随机抽取的191个来自2008-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影响;动态能力对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负调节作用,动态能力与多元化战略之间存在调制型的匹配关系,多元化战略通过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来影响企业绩效。这一结论丰富了多元化战略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及战略匹配理论,为企业有效实施多元化战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动态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整合了动态能力和新创企业绩效的理论架构与维度,揭示了动态能力对新创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中小型新创企业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环境响应、技术柔性和组织柔性变量对经营绩效和成长绩效产生影响,经营绩效具有中介效应,环境动态性调节了动态能力与新创企业绩效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