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法第217条和第218条,对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规定了两个具体的罪名: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作品罪。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保护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部分,网络时代的来临给侵犯著作权罪行为的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传统侵犯著作权罪刑罚的执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亟须结合司法实践寻找出一种更为全面的、有执行力的刑罚执行方式,从根本上打击和减少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而刑法分则未对侵犯著作权罪未遂状态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体系和刑法总则与分则衔接不够顺畅造成的。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改变传统认定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加强犯罪形态与具体罪名的衔接,实现侵犯著作权罪未遂形态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4.
近日,一小贩因贩卖盗版光盘被朝阳检察院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据悉,今年1月11日,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联合公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后,以前常被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贩卖盗版光盘案件,一律按侵犯著作权罪定罪。  相似文献   

5.
10月10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宣判了“天翼之链”私服案,一审判决被告人何某侵犯著作权罪成立,判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相似文献   

6.
武向朋 《中国出版》2017,(16):50-53
近年来,网络游戏私服类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的报道愈来愈多。文章通过对65起私服犯罪案件的实证研究发现,此类案件呈现日益增多趋势,但刑事立案率低,犯罪人日趋低龄化,大多文化水平低,共同犯罪组织化程度高,犯罪手段相似性大,非法收益高,社会危害性大。司法实践中存在罪名认定众说纷纭、营利目的去留争论、违法数额模糊不清、刑罚适用饱受争议等突出问题。完善私服类侵犯著作权行为刑法保障的路径,要从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经营罪的竞合、删除营利目的、违法数额以非法经营数额计算、刑罚适用宽严有度四个方面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7.
《出版经济》2005,(1):9-9
据法制日报报道,国务院新闻办2004年12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司法解释规定,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和侵犯著作权罪的起刑标准为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为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仅有法律授予而无法律保护的权利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权利。为了完善著作权人的权利,世界各国都在法律中规定了哪些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包括对被侵权的著作权人采取何种救济措施的著作权救济制度。从《伯尔尼公约》的缔结到《知识产权协议》的达成,标志着世界范围内著作权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侵犯著作权犯罪是一种现代新型经济犯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日益增强,保护手段不断提升,尤其在近一两年内相继完成了对《著作权法》的修改,并  相似文献   

9.
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擅自复制发行未经权利人授权的电子出版物;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单位与自然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且要求以营利为目的。在司法认定中,应正确认定共同犯罪与单位犯罪;注意区分不同的罪数形态。应取消侵犯电子出版物著作权犯罪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观要素,改革定罪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0.
侵犯著作权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是存、是废、是改,学界仍有争议。对此问题的研究,若缺乏整体的实践视野,分析和对策便易流于片面。文章立足"实践整体性"的视角,对侵犯著作权罪中"营利目的"要件的产生及其存废改之争进行法理分析,并针对此争议及其背后的相关侵权行为,提出保留要件并用刑事司法策略和非刑法律措施治理相关行为的方案一或修改要件并综合治理相关行为的方案二。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制度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呈现出主体产生大众化、权利归属复杂化、作品信息数字化、权利内容技术化和侵犯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应对以上新特点,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应扩大到网络作品;客观行为中复制发行行为应注意新的形式;主体上还应当追究网络服务商的责任,但也要区别对待;主观上的营利应当区分直接营利方式和间接营利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等,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侵犯著作权罪".但是,第217条中的"复制发行"是一个完整的用语,中间没有标点符号,这引发了一个法律解释方面的问题:这里的"复制发行"是指"复制或发行"还是"既复制又发行"呢?[1]  相似文献   

13.
将规避版权技术措施行为纳入刑法规制范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结合我国当前现状,规避版权保护措施行为应作为侵犯著作权罪的共犯加以处理,规避接触控制措施行为不应被认定为犯罪,间接规避技术措施行为应设置非法提供规避版权技术措施设备、服务罪这一独立的罪名给予处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侵犯著作权的表现形式,分析数字版权时代下著作权面临的保护与侵犯问题,并对冒犯著作权的行为人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具体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问责制以满足现实需求,有效遏制侵犯著作权案件的频繁出现,提出了完善我国数字版权著作权保护机制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抄袭或者剽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表现为将他人创作的作品全部或部分窃为己有(在极少数特定的情况下,也表现为自己抄袭自己创作的但著作权为他人享有的作品),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其特点是不仅侵犯了原作作者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其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16.
高方 《传媒》2014,(15)
正本刊讯(记者高方)7月9日,国家版权局通报了"剑网2014"专项行动第一批网络侵权盗版案件查办情况,并号召权利人及权利人组织、社会公众继续支持"剑网2014"专项行动,积极参与投诉举报。国家版权局通报的这8起案件包括安徽"DY161电影网"涉嫌侵犯著作权案、江苏"速酷电影网"等视频网站涉嫌侵犯著作权系列案、广西"威盘网"涉嫌侵犯著作权案、北京何某某等涉嫌侵犯网络游戏软件著作权案、山东淄博李某等  相似文献   

17.
非法出版物是指未经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出版物,以及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未经批准擅自出版的出版物.其范围涵盖了盗印的合法出版物,内容涉黄、迷信的非法出版物等十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非法出版物解释>)的解释,非法出版物犯罪涉及的罪名包括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侮辱罪,诽谤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传播淫秽物品罪,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等.其中,行为人既实施了非法复制发行他人出版物,又实施了销售非法复制的出版物的行为,罪名如何适用,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本文拟结合以下几个案例,对非法出版物犯罪罪名适用中的几个争议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侵犯著作权犯罪活动的日趋活跃,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刑事案件数量的增幅明显,涉案侵权物品处置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但从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运用现状和运行机制来看,在对侵犯著作权犯罪涉案财产处置中,既有违法所得认定不一等实体方面的问题,也有对被害人的损失补偿程序缺失等程序方面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可以"完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为总体框架路径,从违法所得采取总额没收原则、完善涉案财产处置程序和增设被害人损失赔偿制度等方面,对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涉案财产的处置程序进行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遴选了"剑网2020"专项行动十大案件,分别是:①江苏淮安"2·22"销售侵权盗版图书案;②上海"3·12"涉嫌制售侵权盗版图书案;③河南开封谭某某等涉嫌销售侵权盗版教辅案;④广东江门杨某某等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⑤辽宁丹东苏某等涉嫌销售侵权盗版教学课件案;⑥江西南昌"0791DJ音乐网"侵犯音乐作品著作权;⑦安徽滁州程某某等涉嫌侵犯软件著作权案;⑧湖南岳阳"3·25"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案;  相似文献   

20.
日前,海淀法院审结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诉百度提供的歌词搜索侵犯著作权案。音著协认为,其作为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享有《爱我中华》等50首歌词的著作权,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