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生只有在体育活动中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才能对体育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对体育课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快乐体育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的变革,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拓展活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也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与学生一起分享欢乐,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否则教学效率就不会提高。如果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高,那么上课时注意力就会分散,更谈不上主动积极地锻炼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决定他们学习的效果,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前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4.
主动体育教学是坚持以学生为主,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学校的体育课堂则是实施主动体育的重要渠道。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学生才会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参与体育运动。因此,教师应首先设计一些精彩的内容,如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学生对认知对象的兴趣是快乐的源泉。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初中体育新课标明确提出:"运动习惯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只有对体育课感兴趣,才能主动而积极地投身到活动训练  相似文献   

6.
在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兴趣教学。具体来说,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播放体育竞赛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7.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还是教学内容的选取,都应十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体育与健康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游戏化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一个辅助方法,它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然后将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带入课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之一“运动参与”是指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但是,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就必须赋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课堂设计等方面是提高学生参与态度的有力举措。以下就从这几方面分析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锻炼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价值的有效延伸.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学生热爱体育课,喜欢体育课.  相似文献   

10.
魏勇 《考试周刊》2011,(74):151-15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情或某种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做支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是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小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兴趣被激发了,体育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总之,只有真正调动每位学生的兴趣,教师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从而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堂活动的优势就是将乐趣发展成为兴趣,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让学生心情愉快地探索学习体育的无穷奥秘,是体育教学的精髓所在.在体育教学活动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就在于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时所产生的倾向与爱好.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若学生参与兴趣浓厚,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并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获得身心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喜悦;若缺乏兴趣,将会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理负担,课堂活动难以顺利开展,更不用说达到预期效果了.因此,遵循心理学客观规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是教学的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12.
体育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好体育知识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兴趣是体育行为的基础,学生一旦产生了强烈的体育兴趣,就会对体育活动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体育兴趣,遇到困难也会自觉克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锻炼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孙丽 《考试周刊》2013,(69):121-122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的具体活动方向和态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关爱点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创设各种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享受快乐体育.  相似文献   

14.
全民健身是时代和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学生是国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喜爱运动的特征。因此,抓住这个特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对国家和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都十分有益。以培养初中学生体育兴趣为目的,从激发学生需要、培养积极情绪体验和构建合理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7,(17):127-1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作为体育老师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教学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体育学习的意识和行为,是《体育课程标准》主要理念之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内快乐地进行体育运动呢?一、发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激发学习兴趣1.科学地使用教材。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前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时,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为此,教师必须把新授教材内容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还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学生保持对课程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  相似文献   

17.
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应当从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传授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快乐体育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追求学校体育的长远利益,使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教学对培养全面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体育作为小学阶段教学重要内容,对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其他科目学习与自身发展中。兴趣是小学生参与各项教学及活动的动力根源,激发学生兴趣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实际情况,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对运动参与有长期的定向作用和强化作用,在体育运动中,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如何使体育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效过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