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常见这样的问题: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成实像,若将凸透镜遮住一半,观察实像有何变化?答案是像的位置、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比原先的暗了,即亮度减小.这个答案有问题.应分两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焦点之外的物体经凸透镜所成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于光屏上,此时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光屏位置能够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吗?在中学物理教辅资料的光学板块中,经常有涉及这个问题的题目。从很多物理交流群一线物理教师对该问题的讨论时发现,多数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不清楚眼睛在光屏位置到底能否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为解答该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睛是如何调节的说起。  相似文献   

3.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 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  相似文献   

4.
1.凸透镜成像 如图1所示是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根据几何关系,有  相似文献   

5.
在光学部分的复习中,我们研究了各种成像情况,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在这些成像现象中有的成虚像有的成实像,虚像与实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光学作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6.
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热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操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一、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判断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是凸透镜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即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实像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还能成像吗?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当然不能成像!然而我们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暗室中把凸透镜固定,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透镜的一侧,在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观察烛焰的实像。当烛焰由远逐渐移近透镜时,所成的实像由近变远,且越远时像越大,当烛焰恰好移到焦点处时,在屏上仍能看到相当清晰的倒立实像,不过一般实验时用的光屏较小,而成的像却很大,不易观察  相似文献   

8.
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答凸透镜成像问题,比通常用的定性分析法要快捷得多,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举几例说明. 例1 一支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凸透镜中心3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倒立放大实像,那么此凸透镜的焦距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圆柱体AB放置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P是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圆柱体所成的份应是().A.放大的粗细均匀的实像B,两头细中间粗的实像C.A端像细,B端像粗,B端的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D.两头粗中间细的实像分析多数学生错选A答案.原因是,他们认为圆柱体AB到凸透镜的距离U满足2f>U>f的关系,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所成的像必然是放大的粗细均匀的实像.实际上,圆柱体虽然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但由于它的A端到凸透镜的距离最远,任一截面C到凸透镜的距离较近,B端到凸透镜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在凸透镜成实像的问题中,可以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判定成像情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王伟民 《物理教师》2002,23(12):28-29
实像,乃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对于凸透镜而言,当发光体位于它的焦点之外时,在透镜另一侧,便可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相似文献   

12.
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初二《物理》的封面有一幅美丽的图片:“水珠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通过水珠可以看到另一侧花朵的像,这些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类似的练习题“拿一个凸透镜看窗外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什么像?”  相似文献   

13.
1.提出问题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时,一般利用光屏来观看.于是很多同学就认为,要看到实像必须有光屏,拿掉光屏将无法看到实像,甚至有同学认为实像也消失了.这些观点正确吗? 2.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实验表明 :凸透镜既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又可以成放大的虚像 .本文用图象法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供同行参考 .一、以 u为横轴 ,以 v为纵轴 ,画 v- u图象令 u=x,v=y,公式 1u 1v=1f变为1x 1y=1f,整理得 y=f2x- f f.上式图象如图 1所示 .可以看出 ,在第一象限内 ,物距 u>f,像距 v>f,凸透镜成实像 ,图 1v随 u的增大 (减小 )而减小(增大 ) ,且当 u趋近于 f 时 ,v趋近于无穷大 ,当 u趋近于无穷大时 ,v趋近于 f.当 u=2 f时 ,v=2 f,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 ;当 f2 f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当 u>2 f时 ,f相似文献   

15.
一、一个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2f倒立缩小实像介彩<2f f万uf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实像;当“叨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虚像。2.2倍焦距位置是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即当u>刀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缩小的实像;当厂袱u<卿寸,物体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物体与像分居在凸透镜的两侧;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物体与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当物体…  相似文献   

16.
一、我会选(每小题3分,共39分)1.(2008年山东省潍坊市)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  相似文献   

17.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常遇到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什么?又如何解答呢?请看下文.问: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为什么要这样做?答:为观察到实像.为了研究实像的性质及像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应把实像成在光屏上.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其目的就是使实像成在光屏上.问:点燃蜡烛后,为什么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物理第一册封面正中有一彩图 ,封底又加以说明 :“水珠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通过水珠可以看到另一侧花朵的像 ,这些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无独有偶 ,课本第六章习题 ,99页第 6题谈到 :“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 ,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珠 (直径 5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 ,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 ,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 ?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物理教研组教师看着这两道题 ,对小水珠的成像情况产生了异议 ,有说成的是实像 ,有说成虚像 ,各有各的道理 .那么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们对此进…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关于凸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要求定位在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苏科版物理教材把重点放在从生活经验中引入凸透镜,以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交流合作定性分析有关问题,开展针对性实践活动,力求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本文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适当运用数学不等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处理问题,且围绕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的情境展开.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拿起凸透镜观看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物体时,看到的是房屋、树木等物体倒立、缩小的像,并且会认为此像是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当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时,像应为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应该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而我们看到的像与此二种情况好像均不符.那么我们看到的像到底是实像还是虚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