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彪、“四人帮”唯心主义猖撅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否认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尤其否认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林彪的“精神万能论”,张春桥的“革命搞好了,八亿人民生活再苦也沒关系”的叫囂,都赤裸裸地暴露了他们的这种唯心史观。在他们看来,革命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水火不能相容,社会主义是根本不讲个人物质利益的,讲个人物质利益就是修正主义,就是复辟资本主义。这种谬论,篡改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丑化了社会主义制度,扼杀了群众的积极性,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造成了极大的恶果。为了拨乱反正,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弄清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这个重大原则问題。  相似文献   

2.
以人民为本位,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个人,个性的具体化;谈“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最基本的观点;邓小平重视人的物质利益,但也讲“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青年是新时代的生力军,青年“为人民服务”科学高尚人生追求的树立是塑造新时代中国好青年的重要内容。讲好“为人民服务”人生追求,理解其历史必然性、信服客观规律性和感悟现实必要性,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讲清历史,“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价值归属,是百年中国青年主流人生实践的主题;讲透理论,“为人民服务”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廓清思想迷雾,“为人民服务”是层次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讲深现实,增强青年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为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追求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支撑与行动示范,解答“为谁服务”“为何服务”“如何服务”的成长困惑,引领青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关系及其实现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指导社会成员争取和实现自己物质利益的行为准则,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同志说:“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精神是在物质  相似文献   

5.
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本质利益原则,然而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忽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推行“金钱动力”、“一切向钱看”。因此,继续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发展市场经济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然而人们往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物质利益原则,忽视它的作用,甚至认为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推行“金钱动力”、“一切向钱看”。因此,继续探讨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合理的,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物质利益原则,其表现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7.
论物质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利益的问题,是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广大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过去林彪、“四人帮”却把它划为禁区,谁要一讲物质利益,就要受到斥责,甚至给你戴上搞“物质刺激”,搞“修正主义”的大帽子。在他们看来,似乎马克思主义根本不能讲物质利益,似乎群众可以不顾一切物质利益地“大干快上”。这种极左的思想和路线,不仅使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蒙受了重大的损失,而且在思想上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今天,为了加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在物质利益问题上所散布的谬论,恢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本来面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物质利益是其中首要的利益。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利益”的观点入手,分析了“三个代表”思想的物质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们进行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物质利益。然而,“四人帮”却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利益的论述,对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谋求政治、经济解放的革命斗争历史,肆意进行歪曲和阉割。假马克思主义政治骗子张春桥,早在一九五八年便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请看,巴黎公社——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的公社所采取的革命措施,难道不恰恰是彻底破坏资产阶级的等级制度、并不讲究什么物质利益原则吗?”在张春桥之流看来,讲究物质利益就是违背巴黎公社原则,就是修正主义。难道巴黎公社原则真的同物质利益是对立的吗?难道公社的革命措施根本不讲物质利益吗?对这个问题确有作一些分析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贯彻了物质利益原则,重视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鼓励人民群众劳动致富。这是对十年动乱期间极左路线对物质利益原则的否定的否定,是非常正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却把它当着“一切向钱看”的政策依据,甚至把二者混为一谈;理论界有的同志也存在着模糊不清的认识,认为“一方面想让人们富起来,另一方面又不让人们‘向钱看’,这在商品经济下是办不到的。”(1983年8月9日《中国青年报》)因此,从理论上澄清是非,划清物质利益原则与“一切向钱看”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教育功效的前提,它的科学定位既要服从社会现实及发展的需要,又不违背教育内在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不能单纯只讲适应市场经济,更要讲超越市场经济;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以单一、片面的特长能力为标准,更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他们的价值取向既要讲个人价值的实现,更要讲社会价值的贡献;既要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又要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问题,认为领导干部的物质利益观直接决定着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因此,树立正确的物质利益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的前提。领导干部正确的物质利益观应该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利益驱动力和共产党人特有的崇高理想的精神动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对待个人物质利益上,领导干部应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评价自己工作和政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确立科学的价值标准南京大学方延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有不同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讲价值观,说到底还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有一句最典型的概括的话,即“为人民服务”。他早在《论联合政府》中就讲过:“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纠正那种全面排斥和严厉遏制个人物质利益的愿望,以及那种只要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两种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既要讲革命精神又要讲物质利益的经济伦理思想。同时在实施中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拉开和保持一定的利益差距,让一部份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起来,从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是王若飞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伟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若飞精神”塑造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热爱祖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战时军人生活福利待遇是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阶段军人工资(津贴)待遇、福利待遇和保险待遇的综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军人职业要求军人必须具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但这并不是否认军人的物质利益,军人从事的劳动应该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军人的经济权益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研究战时军人生活福利待遇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急需解决的重要问胚.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现实要求,是保障战时军人及军人家庭生活需要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的必要保证.也是加强军队质量建没的客观需要。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人民至上具有深厚的伦理思想渊源,蕴含丰富的时代伦理表达和深刻的伦理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价值之基,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向度.从思想渊源上讲,人民至上肇始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从时代表达上讲,人民至上完整回答了“我是谁”的道德本体论问题、“依靠谁”的道德主体论问题和“为了谁”的道德价值论问题.从精神辨析上讲,人民至上深刻体现了情与理的交融、义与利的兼顾和德与法的并举.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及其道德发展的伦理向度,具有科学性与彻底性,受到人民群众认同并被人民群众所掌握,能够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高质量结合指明了方向,即讲好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强调通过加强与现实对话以达“育人”目的。高校地处特定的区域文化之中,必将长期深受地方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精神,这是极富开发价值的现实教育资源。遵循“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挖掘一切育人资源、发挥一切育人功能,将地方历史文化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是“扎根中国大地”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刘锡钧邓小平是一位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疾苦萦记心头的政治家。“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像一条醒目的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的始终。尽管邓小平不曾从哲学上系统的论述价值、价值观念问题,但在他的整...  相似文献   

20.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指向,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鲜明特质。高校思政课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其中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要在溯本寻源中讲深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理论深度,在厘清逻辑中讲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政治高度,在自然融入中讲活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情感温度,全面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