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基于83 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相似文献   

2.
探究不同群体对新高考改革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后续改革是重构式颠覆性改革还是渐进式完善性改革。采用多群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大学生、高中教师、高中生、家长、社会人士六类群体对新高考改革成效与必要性的评价均趋于正面,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多数群体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历新高考改革的亚群体对新高考制度包括选科制度、招生录取制度的评价亦均趋于正面,五类亚群体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多数群体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高中教师总体上对新高考改革的认可度更高,社会人士对新高考改革必要性的认可度更高但对新高考改革成效的认可度更低,大学教师对新高考制度包括选科制度、招生录取制度的认可度更低。要推动新高考改革取得更好的预期成效,既需进一步权衡群体利益冲突、调和群体认知分歧,亦要在研究、宣传两个维度上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3.
高考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导向,是历史与现实的事实。从理论上讲,它符合高考目的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不妨承认考试是“指挥棒”的客观事实,抓住素质教育的实质,把握好新生入学的质量标准改革,实行“高中生全面素质+高校个性素质要求”的综合选拔标准,使高考同时有利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的高考制度改革促使中学教育重视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传统的教学机制下,高中毕业生除了高考升学以外自由选择的发展空间非常狭小,学生针对于高考的选择受到教育条框制约也非常被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基于深化素质教育,在优化了招生制度的基础上,逐渐改变以往对应试教育的侧重,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认识,拓展了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2014年我国在浙江、上海等多个地区率先进行了新的高考制度的改革,随着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到了2017年我国的高中毕业生在进行高考志愿的填报时,首次将"专业+学校"的这种新型模式运用其中。随着高考改革工作的开展,我省考生也逐渐面临着"6选3"的选课模式和高考专业的选择。为了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对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和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为我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30年来高考改革的成就、纷争与理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高考的争议和改革一直没有停止。通过梳理高考历程、成效与理念纷争,提出应从统一、单一的高考制度转变为“教、考”相分离,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中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招生考试对各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以一次考试成绩来评价并淘汰学生的弊端,教育部门陆续推出高校自主招生、高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等措施来弥补缺陷,高考改革开始在摸索中进行。  相似文献   

8.
现实表明,高考对基础教育有很多的负面影响,现行高考制度的主要弊病在于综合评价机制的缺失。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设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分散高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很多评价难题决定改革现行高考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法对近五年"新高考改革"学术研究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是在新高考制度的出台和原有高考制度过于看重分数的背景下提出的,主题主要包括高中生选考、分层走班教学、职业规划教育、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争议主要集中在学生学业压力是否减轻、等级赋分是否公平合理、一考定终身是否被打破三个方面。今后应扩大研究范围,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研究,加强改革结果与政策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为何如此平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高考不仅深受学生重视,且竞争异常激烈。但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却十分平静,且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素质教育仍蓬勃开展。究其原因,其高考招生制度功不可没,如:重视平时成绩,建立长效考核机制;考试次数多,并选取最高分;重分数,但更重人的综合素质等。当前,我国高考改革应以美国为鉴,实行既重分又重人的考核方案,实行多次高考,大力进行高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法,以某市一所高中学校为个案,对高中生选考科目组合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选科组合呈现出各科目组合之间人数分布差距较大的现象.在主观方面,高中生选科受到个人能力兴趣、从众心理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则受到学科难易程度、家庭、教师、学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为优化新高考选科改革,建议实行"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高中学校应制订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强化选科指导;家长应减少功利性要求,积极了解新高考政策,尊重孩子选科意愿.  相似文献   

12.
地方     
《教育》2014,(29):13-14
上海:高考改革将致高中阶段学习考试难度降低目前上海正在加紧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课标为依据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命题要求等也将做出调整。据透露,高中阶段各学科学习难度将适当降低,新政策中“+3”的等级性考试难度也将低于现行上海高考的“+1”科目。9月19日,《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上海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该方案包括调整统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建立高中生综合评价制度等内容,旨在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考招录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广东省进行了高考科目设置“3+X”的改革试验,这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3+X”高考科目改革,有利于高中学生在学好全面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也为学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提供了可能;并且对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职教高考制度是优化人才层次结构、拓宽成长成才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职教高考改革的先行实践,湖北省积极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区域模式创新的新路,逐渐从萌芽起步期迈向深化提质期,呈现出鲜明特征:在制度理念上,从“消化模仿”向“改革创新”转变;在制度主体上,从“一元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制度内容上,从“单一松散”向“系统规范”转变。然而,湖北省职教高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需要破解的难题,如晋升渠道之困境、技能评价之难题、文化素质之困囿、组织实施之窘境。因此,系统总结湖北省“技能高考”制度的发展历程,准确把握“技能高考”的目标定位,完善“技能高考”招录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方式、深化考试方式分层分类等,能有效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进而建立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考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考制度与社会政治、经济存在天然的联系,既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又能动的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高考改革牵涉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刘海峰指出“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考改革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探讨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力、主体以及改革的模式和路径选择,以期对高考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境提供理性的解释,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上海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实施以来,选择物理学科的考生人数偏少的现象,受到全社会关注。本文以江苏2003、2008高考方案实施以来,江苏省Y市高考选科数据为基础,剖析江苏高考改革引发的类似现象,分析江苏两套高考改革方案存在的不足,及其所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影响,以供新高考综合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考公平已成了教育界和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解剖公众比较关注的高考加分政策、高考移民现象、高校自主招生制度、高考舞弊现象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深入分析我国高考制度自身及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高考不公”问题,并藉此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自我调适,不断走向"理性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将是一个复杂、逐步融合,且"前途光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高中生作为新高考政策的目标群体,其对改革新政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从目标群体视角研究山东省新高考政策的认同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山东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标群体对新高考政策的整体认同度较高,但有些方面的措施仍有待改进和调整,比如减负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人们对等级赋分的科学性、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等存在一些争议。鉴于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保持新高考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探索体制创新;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寻求深度与广度之间的平衡;提高微观制度设计的专业化水平,优化等级赋分方式;规范具体评价标准,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福建省于2018年启动新高考,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的学科地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解福建省新高考对高中生选考地理及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本研究以福建省马尾区某中学为例,选取高一、高二及高三年级的212名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长时间的课堂观察和对一线教师的访谈,分析了当前福建省高中生选考地理学科的意愿和影响因素,以及地理教师对新高考的适应性情况,阐述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结果表明:第一,在新高考制度下,福建省愿意选考地理的学生人数增多,地理学科地位有所提升;第二,影响学生选考的因素较多,其中兴趣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第三,面对新高考,高中生和地理教师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