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运动训练中出现的疲劳,又称为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和身体各种生理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这是人体运动到一定时候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性功能变化。其与运动训练相互依存,有训练就必然有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在高原环境下,运动性疲劳的出现除受训练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通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能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的训练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运动训练的必然效应。但是,如果不及时消除,将导致机体机能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影响下一次课的训练质量,甚至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出现过度疲劳,以至导致运动生涯的结束。因此,研究、分析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与机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是我通过对中外有关资料的研究,并结合十多年的教学、训练经验,设计的7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为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过程及恢复手段的一些新观点和方法,以期给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足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暂时下降的现象,是运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的生理变化,是训练效果的具体表现。人体只有经过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获得超量恢复,机能得到提高。研究消除疲劳的方法有利于运动后尽快地恢复体力。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性疲劳对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四诊"对大负荷量运动后出现运动性疲劳做出中医分型与诊断,同时监测与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密切相关的代谢物质[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等生化指标.结果:运动性疲劳者中以筋肉疲劳症为多,占54.4%;运动性疲劳各症之间伴有一定数量的兼症,脾胃功能失调症兼症百分比相对偏高,占81.8%;疲劳组C K、LDH、BUN值明显高于无疲劳组、实验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疲劳组高于实验前组低于疲劳组.结论:用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能较灵敏地反映运动负荷量的变化和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及运动性疲劳程度,为中西医结合诊断运动性疲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地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与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运动训练中糖原合成与运动的关系,糖原耗竭对机体的影响,总结出运动训练的膳食补糖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快速恢复以及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在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而合理的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并对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逐一详细论述,为教学和训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雷 《精武》2013,(36):21-21,23
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中长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又容易引起运动疲劳的田径运动项目,因此,在中长跑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训练非常重要,是中长跑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中长跑运动性疲劳的机理,总结出了一系列针对中长跑运动训练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经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1983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环境和营养等因素,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运动能力的下降,经过休息可以得到恢复。运动训练是一个"疲劳-恢复-疲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质的变化,即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快  相似文献   

12.
略谈运动性疲劳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涛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4):100-102
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机体本身所引起的,是由于肌肉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身体所表现出的必然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面访等方法对国内外学者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学说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以便科学有效地指导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3.
1.竞技体操训练中出现的疲劳1.1竞技体操运动性疲劳的概念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对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据此体操运动员的疲劳定义理解为:在体操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机能暂时下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机体自身正常的一种保护性抑制。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 ,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 ,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 ,研究发现 ,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 ,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寻求简便、快捷又无毒副作用的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资料法 ,从生理角度 ,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全方位地研究 ,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 ,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5.
长跑项目的特点就是强度小,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在训练及比赛中极易产生疲劳,所以营养及时合理的补充就对体能的恢复变得极为重要,就疲劳的产生及营养的补充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长跑运动训练质量及运动水平。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训练和比赛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种营养素在大学生长跑运动中的消耗情况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营养缺失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恢复运动能力的均衡营养补给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长跑运动训练质量及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的机制与消除手段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因此,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随着科研方法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体内氧自由基的大量增加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寻求简便、快捷又无毒副作用的清除体内多余氧自由基的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理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全方位地研究,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炙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议运动性疲劳恢复能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快慢,是否是1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否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这是运动训练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本文试将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能力作为训练的内容,提高到与运动训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讨论,提出了训练“恢复能力”的生理机制及作用。并且还从疲劳发生的机理来讨论训练“恢复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恢复能力”可以进行训练,以及对不同运动疲劳的恢复能力提出了应用不同训练手段进行训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跆拳道运动项目的比赛特点决定了它属于激烈的对抗性比赛项目,是集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诸多身体素质的综合,日常训练要求对运动员要求高强度、高密度、高负荷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极易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性疲劳的状况,从而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的成绩.文章主要研究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以及通过合理休息、营养学、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多种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立体式恢复方法,为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排球运动员运动生理性、心理性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方面的探讨,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有实际意义。1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和产生机制1.1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可将排球运动员的疲劳的概念理解为:在排球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