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为促进农村青少年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与养成良好运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农村中小学生1448名,利用问卷星进行居家体育锻炼行为现况问卷调查。结果:体育锻炼现状上,有30.11%的老师布置家庭体育作业、28.76%的学生认真完成家庭体育作业、96.98%的屏幕时间≥2h、15.86%的每周体育锻炼≥3次、9.21%的每次锻炼时间≥60min、41.67%的运动强度达中等以上,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育锻炼程序与卫生上,有36.83%的运动前热身、14.38%的运动中监测心率、40.73%的运动后放松、85.08%的饭后不立即运动、82.66%的运动中注意补水、71.24%的运动后不立即坐卧休息、77.02%的注意运动后保暖;体育锻炼动机上,有65.93%的为了增强体质、39.05%的喜欢运动、38.64%的瘦身塑形、45.23%的缓解压力、49.53%的增强抵抗力、20.09%的学校要求、11.09%的家长要求,不同学段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动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39-40
<正>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随着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复工复产复课的同时,人们对强身健体的诉求越发强烈。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契约"激发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促使小学生养成居家自主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一、围绕一个核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大学生掌握和提高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学生的体育行为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体育持有浓厚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好。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体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体育行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疫情居家期间的认知、心理、参与度、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学生对居家锻炼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认知程度较高,平和的心理状态居多;随着风险等级增高,焦虑和抑郁情况递增;居家锻炼以力量及有氧健身等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为主,坚持锻炼的比例不高,运动负荷偏小,晚上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方式多样化,且随意性大,计划性不强;网络查询、学校网课及电视媒体是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体育网课效果不理想,锻炼的科学性有待提升;自身的锻炼兴趣和习惯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动因,次要动因为场地、器材和氛围等客观因素。因此,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科学居家锻炼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认知;积极发挥体育网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各类线上体育锻炼APP的辅助和监督作用,加强居家锻炼体育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居家锻炼的趣味性、实用性、智能化和安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分析与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体育传媒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传媒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态度和体育需求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参与行为及参与方式,显示出体育传媒对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和改善学生体质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水平及参与度,然后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对如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出了方法、措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岳安生 《体育世界》2010,(11):86-87
本文针对学生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目的研究,从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兴趣及让学生体验成功等方面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能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编体育游戏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敬辉  马勇占 《体育学刊》2000,(3):42-43,45
体育游戏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游戏被列为基本教材,成为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育游戏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身体素质,是提高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编体育游戏的能力,作者从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方法、步骤及撰写等几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基本情况及俱乐部运行机制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组成结构、管理体系、运作体系、教学形式、学生成绩评定和教师教学评价等。指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利用场地及人才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社区体育大环境,培养学生社交及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体育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勇 《体育世界》2014,(10):83-84
学生心理健康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探讨体育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洪银鑫 《当代体育科技》2021,(7):151-153,156
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主要形式之一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体育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根据气候及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地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内容;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课的结构中;注重学生体能发展,合理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身体素质练习中;精心选择游戏内容,合理地将体育游戏应用于技战术中等,旨在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为体育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的参与度、完成度及情感体验是评价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是促进学生参与并完成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阐述了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从而指出积极、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最为系统、科学和规范的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优势,并提出了通过开展羽毛球运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宁波市特殊教育学校中聋哑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论述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特殊学校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结合宁波的体育教育的发展实际,同时依据聋哑学生的自身特点,提出在一定教学情景下适合聋哑学生的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多重选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省6所重点中学的400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作了调查,分析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上体育课的原因、喜爱的体育项目、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体育活动的行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终身体育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意义作简要阐述,并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等方面入手,对培养中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探析学生体育学习方法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希周 《体育科研》2002,23(4):45-47
学生体育学习方法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学习途径和学习方法的变迁 ,它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变迁有着重要联系。学生体育学习方法的变迁 ,确立了学生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36-3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黄冈市部分高中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校高中学生体育活动项目较传统化、大众化,较少参与创新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学校及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笔者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策略,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理念,改革考核与评价方法,旨在为黄冈市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重点,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人体发展不同时期的运动技能,使之毕业后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年龄及身心情况,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