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高校类型中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 《高教探索》2006,(5):22-23
通过对我国10个省份不同类型的50所高校农民阶层子女的抽样调查,探讨了不同高校类型中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发现伴随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阶层男女接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逐渐缩小,尤其在公立高职院校农民阶层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已经超过农民阶层男子。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对部分高校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多集中在热门专业,低阶层家庭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优势阶层的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它是高中阶段教育分层状况的积累和延续。  相似文献   

3.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社会阶层与不同类型高校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优势阶层子女更多地就读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部属重点高校,而弱势阶层子女大多就读于专科院校.近30年来,这种“对应关系”变得日趋明显甚至固化.政府可通过早期干预、缩小收入差距及培育中间阶层等措施尽量降低家庭背景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弱化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阶层再生产现象,进而提高各阶层子女间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研究》2006,(4):23-23
国家教育规划“十五”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拥有更多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者的子女在高等教育人学机会上更占优势,他们在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大的份额,他们的录取分数却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社会弱势阶层子女改善自身和家庭处境、实现升迁性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但教育领域出现的基础教育“贵族化”、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等,制约了教育选择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弱势阶层子女的上升流动。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加大对弱势阶层子女的教育补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基础教育“贵族化”、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等,制约了教育选择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弱势阶层子女的上升流动。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加大对弱势阶层子女的教育补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基础教育“贵族化”、高考录取的“城市化倾向”等,制约了教育选择功能的发挥,阻碍了弱势阶层子女的上升流动。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加大对弱势阶层子女的教育补偿,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新疆8所高校1611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三方面分析家庭背景对子女入学机会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家庭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影响其子女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基础阶层子女更加容易在公办性质高校获得入学机会;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入学机会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小;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随父母学历的提高而增加;基础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受其家庭经济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大陆10个省、市、区高校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学费对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影响。以社会优势地位阶层和基础阶层子女为例,探讨了社会阶层与学费的关系、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学费的态度、收费政策与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高等教育机会、学费因素对不同阶层子女择校的影响4个问题,得出了学费对社会基础阶层子女有重要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出现了不同的阶层。由于各个阶层的经济收入差距、文化层次、职业职位等差异,导致其对各个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过程及结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社会优势阶层相对于社会中下阶层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无论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及结果中都占有巨大的优势,导致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several surveys conducted since the 1990s onward,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terms of the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class differentiation is far starker than that of urban/rural incom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that focused on students enrolled in 37 universities, the chance of farmers children to have a higher education is 5.6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nonfarmers. If we compare the chance of government and party officials children with that of farmers children, the ratio will rise to nearly 18:1. More seriously, the recent boom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not lessened but, in fact, worsened the structural factors of this inequality. The skyrocketing tuition fee constitutes an escalating fence that keeps the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marginalized families away from acquiring higher education. Translated by Chen Xinqin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5, 3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放弃:部分农村家庭无奈的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家庭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子女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风险等因素的限制,其中部分家庭被迫在子女初中毕业后即做出了放弃高中教育机会的抉择。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家庭承担高等教育成本不断提高与对高等教育期望收益值却明显降低是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农村家庭的教育放弃使其子女无法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实现自身向上层社会的流动,造成社会阶层固化,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这种现象造成了高等教育成为片面教育从而失去了它应有的完满性。我国高等教育完满性受到损害有历史、社会、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从多个角度来看,丰富的完满性对于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裂现状会给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及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缩小社会阶层高等教育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发现,出身于较高阶层的子女拥有较多的入学机会;公办高职院校中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盖异最小;拥有较多家庭文化资源的子女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发展,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透视(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拟建立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期待已从学校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2011年9月底,39所"985工程"大学首度公开发布了各自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说明我国高教界已开始对社会期待和问责作出回应。尽管不能说各大学不重视,但它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平台、质量保障和管理监督的功能。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它还有待于从质量标准、报告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定位与个性化发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美国大学的发展历史不过 3 0 0多年 ,却在 2 0世纪成为世界大学的典范。 60 0 0多所各级各类大学在发展定位上不拘一格 ,注重个性化 ,在知识的发现与传播、学生人格的养成以及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等方面实现各自的价值。成功大学的发展之路并不都是相同的 ,但在把握机遇、与时俱进 ,促进学校的转型 ,从而迈向成功之路这一点上则是共同的。面对新的挑战 ,美国各大学着力营造优质的办学环境 ,以图续写大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大学排名目的和意义在于,作为服务于公共问责的有益工具,为排名使用者提供关于大学教育质量的可靠信息,同时激励大学提升质量。然而,当前大学排名所采用的大部分指标与院校选择性程度高度相关,为学生提供的大学教育质量信息不充分;且由于大学排名主要是大学教育作为准商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产物,指标设计偏重于高等教育对训练人力和发展科研的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教育公平等这些隐蔽但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导致高等教育生态恶化,社会不公加剧。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增值"评价的发展是一个可能的改进途径,但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归根结底,大学排名只是众多评价方式之一,不应也不可能承担质量评价的全部责任。
Abstract:
The idealistic purpose of university ranking is to encourage the self-improvement of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providing relia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o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for public accountability.Nevertheless,most current rankings advocate indices related highly to the academic selectivity of institutions,while having nothing to do with quality of their performances.At the same time,since the rankings are mostly pushed by competition among universities as quasi-merchandise,it was inevitable that some social valu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lab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were emphasized more than others such as student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which are more invisible but influential from a long term.The rankings therefore ruined the ecology of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on and made social injustice more serious.Value-added evaluation might bring some light to the darkness of rankings but not the primary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since it is functioned as one of the many measures in quality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述香港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纪之初香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重要改革举措和政策变革。香港高等教育在21世纪初的主要发展和改革表现在:素质评鉴机制的制度化,大学管治体制和教职员薪酬制度的改革,大学角色的再定位,社区学院和私立大学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国际化等方面。这些改革对香港高校与政府的关系、高校的角色定位等都带来重要影响。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将使香港高校在中国内地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香港与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互动和发展。为此,香港与内地之间需要加强在高等教育政策上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破除高等学校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建立新的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模式已迫在眉睫。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成本核算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全新尝试,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所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外来人口在大城市的大规模聚居行为导致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加大了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难度。通过对上海的实证分析表明:聚居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资源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聚居区的生活环境和空间隔离给部分孩子的社会融合造成不利影响,给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带来困惑;教育成本的增加、收益的减少,致使聚居区出现了新的(子女)读书无用论;大城市具有竞争优势的教育资源已产生一定的洼地效应。基于上述问题,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构建以"融合"为理念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政策体系,根据常住人口的需求,合理高效配置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