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海教育》2005,(7):94-94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中小学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实行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双语”教育体制。目前,全国共有一万多所民族中小学使用21种民族语言开展民、汉“双语”教学。从国家民委了解到,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近年来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2.
比较我国东西部社会发展的不同,可以明显看到他们在经济、文化和教育方面的差异;具体以重庆黔江地区的发展为例,我们总结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发民的两大措施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同时,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应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内源性原则、民族性原则、质量效益性原则等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3.
孟博怡 《上海教育》2007,(5B):16-17
“‘两纲’实施两年多来,全市普教系统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紧紧抓住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民族精神、养成健康人格,取得了可喜成效。”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中小学“两纲”工作推进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的话鼓舞人心。此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落实“两纲”教育要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加大“两纲”推进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化素质的分析,说明有必要对高师课程进行改革,改变思维定势,实施课程重构,鼓励“一纲多本”,既着眼于短期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强调课程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即向社会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对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的地方性、民族性、传统性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6.
构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队伍调研时发现,教师是影响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解决制约民族贫苦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旨在构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以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材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格局已实现了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的转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从教材的地域文化建设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时代性上体现为对"现代化"的误读,在民族性上体现为对"民族性"的曲解,在地域性上体现为对"多元化"的忽视。解决这些问题,应在时间维度上实现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在空间维度上实现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在时空维度上变单一为多元,实现文化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民族中小学课程缺少对民族本土知识的关照。民族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中本土知识的缺失,致使民族中小学学生学业困难,成绩偏低。本文在分析民族中小学课程中存在着设计理论困惑、“本土知识”缺场和本土知识课程研究被“悬置”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中小学课程中本土知识导入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周鹏 《物理教师》2011,32(7):14-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我国现行的高中教材都出现了一纲多本的格局,这是一件好事.“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教科书发展的共同趋势.“一纲多本”从根本上说,能够充分综合地区间自然与社会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7,(4B):14-15
华东师大二附中是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也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海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颁发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以后,我校发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两纲”,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德育工作,切实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实施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不仅能优化民族地区教育,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中保持民族性,有利于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资源的延续,全面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教育既要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也要着眼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框架.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开发,目的在于挖掘学前儿童熟悉的生境知识资源,使课程内容贴近学前儿童的生活,进而通过传承民族文化,在学前儿童的思想意识中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地方课程体现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体现课程对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具有方向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传承性、多元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具有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彰显办园特色、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健全课程体系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大力兴办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落实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做好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工作是关系寄宿制中小学生存和发展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大事,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劳动者和各类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进民族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的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特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民族地区教育要以此为主线,努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四位一体”中的奠基性环节,然而事实上又是最薄弱的环节。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各具特色和教育传统,本研究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定位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宗旨,以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育如何积极对接学校、社会与政府方面的教育,发挥“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路径优势,以取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有两份:一份供面上使用统编教材的考生用:一份供实施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的学校中使用试点教材的考生用。同一学科高考的地方试卷还分两份,这在全国各省、市高考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现象反映了语文教学经历了由“一纲一本”→“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发展历程,为了与之相适应,语文高考也开始出现了由全国一卷→全国卷与地方卷并存→地方卷多样化的新格局。尽管这种现象还不足于代表今后“多纲多本”高考发展的趋势,但它的出现毕竟为高考多样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下面仅就今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主要特点略加分析。 1.两卷分考.大同小异 从1991年秋季起,上海市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的部分学校开始使用按上海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试点教材。新教材分两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一样,充满了来自时代变革的挑战。在信息和资源相对落后的西南民族地区,如何帮助中小学教师的发展适应时代需求和新一轮课改要求,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西南地区五城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旨在揭示西南民族地区教师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教师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表征。民族地区特殊教育经历了以普及为主的起步阶段、以制度构建为主的建设阶段再到普及与提升的发展阶段,正朝向新时代内生式发展的探索阶段迈进。高质量发展背景赋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新的时代意义,带来理论立场、基本特征及实践方式上的内涵转变,秉持“伦理关怀与教育公平”的理论视角,追求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彰显“多元选择,朝向融合”的基本特征,追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相融合;落实“课程整合与差异教学”的实践方式,追求一般性与特殊性相融合。未来民族地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从理念、路径上明晰行动理路,以构建“适宜”的民族特殊教育本土化理论为引领,将生态融合与内生发展作为行动的两翼,打造“共生”的民族特殊教育发展新样态,指向“普惠”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苗族地区中小学民族文化课程开发现状的个案调查,发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面,学校课程尚未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不力,致使学生对民族义化疏于了解。就此认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文化课程的开发应从观念层面、政策层面、支持系统及实践层面等方面进行,以推进民族文化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鉴 《教育研究》2006,27(4):24-27
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其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理念。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一代新人。地方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广东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互动协调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育与经济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引起关注,近年来学术界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而透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的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子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常需要教育发展来支撑其社会经济的进步。本文基于广东民族地区特殊性和民族性背景,分析了广东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互动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