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本文对宋以前曹植集的编撰状况予以考察。曾植作品生前曾自编成集,《前录》是曹植最早作品集。曹植晚年修订有全集目录,或许还有全集抄本。景初中明帝下诏编定的曹植集,是见诸记载最早的曹植总集。唐人韩仲卿给十卷本曹植集作序的故事纯属后人伪托,唐代并无曹植集十卷本。曾植集在隋唐时二本并出,三十卷本为旧本,二十卷本是在三十卷本基础上删并而成。宋人又在二十卷本的基础上辑校而成十卷本,这一版本经明清覆刻,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手写,思考在其中,理念深化在其中,审美追求在其中。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提倡重视手写,我们可以把写字看作是学习能力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涵义及其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了中职德育课情境教学法的实施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表演情境、视听情境、实践情境,使学生思考在其中,感悟在其中,活动在其中,乐学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并强调实施情境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在当时梅塘集团作品中被公认为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这篇小说受人重视主要在于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也是其中最主要而特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在当时梅塘集团作品中被公认为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这篇小说受人重视主要在于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也是其中最主要而特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在当时梅塘集团作品中被公认为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这篇小说受人重视主要在于它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但是笔者认为,其中人物形象的圆心结构,也是其中最主要而特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曹燕 《父母必读》2009,(10):44-44
新手妈妈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小宝宝的吃喝拉撒,而大小便就占了其中的一半。所以,这其中的注意事项,你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8.
事件:轻工业振兴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其中,家电是重点振兴行业之一。我们认为,上述政策预期利好家电龙头企业,短期交易性机会值得关注。其中:  相似文献   

9.
【情景再现】有一次,我在一所完小听了一节一年级语文教师上的拼音复习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分辨音节"的训练,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写好了一些音节,其中有错误的音节,也有正确的音节。其中错误的音节就是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气质     
校园就是一本书,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要成为学生能浸润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多把曹丕对曹植横加迫害的原因归于曹植曾经与曹丕进行过激烈的立嫡之争,这实际是一个"冤假错案"。仔细考察历史记载和曹植的诗文,结合曹植的思想个性,不难发现所谓"立嫡之争"只是曹丕在和曹操的选择及曹植的依附者进行竞争,而曹植本人根本不曾有争夺之意。  相似文献   

12.
曹植于何时何地犯禁出司马门,众説纷纭。关于时间,主要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之说,但却忽略了《魏书·曹植传》"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的记载,因为以法治国是曹操任魏王后于该年确立的基本国策,如果曹植犯禁出司马门发生在这一年,犯了法还增加封户,则连桓、灵之世也不如,故曹植犯禁出司马门不可能发生在217年,而应在216年5月献帝封曹操为魏王之后的当年之内。关于地点,郦道元在《水经·谷氺注》上所説曹植犯禁出司马门时的景物,如宣阳门、铜驼街等建筑物并不存在,此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地名。而从“王者有兵卫,亦卫司马门”上看,曹植犯禁所出司马门,应为邺城魏王宫的西门,《三国志通俗演义》为此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3.
顾农 《天中学刊》2012,(1):69-74
根据鲁迅先生手抄本《曹植碑》,可以了解到关于曹氏家族先世的若干信息。杨修、丁仪、丁廙都是重要的建安作家,他们因为拥立曹植先后被杀,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4.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80年风雨历程的总结。保持党的先进性是我党自身建设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新的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辞赋、诗歌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都要高于同时代人,尤其是其五言诗确有“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点。本文拟就影响诗人诗作的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两方面来具体评析曹植五言诗的“慷慨”骨气和“华美”词采,以探求曹植对五言诗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曹植善于运用意象寄托的手法来曲折地表达主观意愿,正是中国传统诗歌讲究含蓄蕴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要求的体现.意象寄托手法源自<诗经>的比兴传统,曹植是历史上无数个继承创新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刘劭与曹丕、《人物志》与《典论·论文》之间 ,存在着多方面的、直接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典论·论文》中的诸多思想理路和学术向度的获得 ,几乎无处找不到它同《人物志》的或深或浅、或隐或显的联系。对于《典论·论文》来说 ,刘劭的《人物志》是一眼深泉 ,一股雄风 ,一团酵母 ,没有它丰富的思想滋润 ,没有它辨证思维方式和思想的鼓舞和启迪 ,没有它坚实厚韧的哲学的力的感发 ,就不会有《典论·论文》思想的活泼敏锐、思维方式的灵犀生动和思维视野的开阔宽广 ,以及思维质量的高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9.
曹植与李贺在人生经历遭际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李贺正是在对曹植的解读过程中引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与沟通 ,进而形成对其诗歌艺术上的继承与发展的。曹、李诗歌有着鲜明的渊源和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20.
建安之杰曹植,诗、赋、表成就斐然,论亦极有影响。他的论体文在其创作中占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建安时期政治学术风气之变化,且内容多与政治紧密相关,风格则反映了其时通脱任性、辞采华美的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