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对莎士比亚与莫里哀的喜剧艺术作了比较,对批评界流行的“扬莎抑莫”观点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对莎、莫的比较应在喜剧范畴内,因悲、喜剧处置角色的要求是不相同的,莎的喜剧人物也是类型化的.文章分析了莎、莫喜剧产生的文化渊源,指出莎、莫的喜剧是欧洲两种喜剧传统的产物,比较了莎、莫喜剧的不同风格,以及他们在塑造人物、编织情节、制造喜剧效果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在喜剧艺术的成就与经验上,莫里哀与莎士比亚是同样伟大的.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喜剧,代表了欧洲艺术史上两种不同的喜剧类型。从内容方面看,作为喜剧家的莎士比亚善于从光明的一面看待人类和生活,力求从正面表现出生活中的真善美,爱情和友谊是喜剧的基本主题,在笑声中寄寓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热爱生活、创造美的感召鼓舞力量,因此,他的喜剧是抒情性愉快喜剧。与莎士比亚相反,莫里哀认为,喜剧的责任是“通过娱乐改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往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只注重对戏剧文学的研究,而对舞台演出实践的研究关注不够。莫里哀喜剧在中国,不仅有戏剧文学的文本翻译产生影响,而且还多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对中国现代喜剧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论文试图揭示莫里哀喜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的独特风貌,以期全面了解莫里哀喜剧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文分析了"喜剧性"在喜剧不同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性,并且通过阐释莫里哀对前人的超越和对后人的启发来见证莫里哀的喜剧成就。  相似文献   

5.
本论述了莫里哀喜剧中的仆从角色在揭示喜剧性格,推进戏剧冲突,增强喜剧效果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并指出,莫里哀对仆从所具有的喜剧性力量和多重角度功能的认识,既来自于对戏剧传统的继承,更来自他自己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7.
喜剧性语言的研究通常作为文学或者戏剧美学的一个附庸和补充,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很少。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喜剧大师,在喜剧创作中进行了丰富的喜剧性语言实践,其喜剧性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一些学者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整体语言做了研究,如"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多样性"[1]等,但是都没有对莎士比亚的某一剧本进行详尽的语言特征分析,尤其没有对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无事自扰》是莎士比亚四部喜剧中十分成熟的作品,它的喜剧氛围直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令人为之捧腹。从双关语、夸张、反语、反复以及排比等修辞手段对剧本中的喜剧性语言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莎士比亚运用丰富的语言形式构建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莫里哀喜剧在推崇悲剧的古典主义时期大获成功的特殊文化现象为着眼点, 从作家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审美格局和喜剧特点及艺术传承等入手展开多方位的考察, 分析探究了莫里哀喜剧成功的多元复杂的潜因, 并由此对审美合法性问题作了一定思考阐述。  相似文献   

9.
经济是影响婚姻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莎士比亚喜剧中人物的婚恋性质、婚恋内涵,以及婚恋中的妇女地位等问题进行剖析,可以窥视当时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对婚姻社会的影响,为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10.
谌利华 《文教资料》2006,(33):62-63
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通常指作者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创作的喜剧作品,包括《错误的喜剧》、《维洛那绅士》、《爱的徒劳》、《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及《第十二夜》。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世界观和文学的直接狂欢化,而莎士比亚是这一时期狂欢化文学的典范之一。的确,莎士比亚作品不仅具有很多外在的狂欢化特征,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即莎士比亚相信人们可以从现有秩序中解脱出来,这种思想体现了一种新的,进步的认识世界和人类的方法。本文将探讨莎士比亚浪漫喜剧具有的狂欢化特征,指出莎士比亚的浪漫喜剧是对旧的价值观念的重审,对既有秩序的颠覆,它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的狂欢世界,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大舞台”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盛行的文学主题,展开就是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这个主题可以有多角度的阐释方式。文章选择了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睡着的人和醒着的人》,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驯悍记》,意大利薄伽丘的《十日谈》中第三天第八个故事,试图分析“世界大舞台”主题的喜剧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了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的类型化特点。莫里哀作品中的人物可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棒打鸳鸯的“严父”,贤良有德的慈母,叛逆的青年儿女,勇敢聪明的仆人等等。这些人物类型在莫里哀笔下都属于喜剧式人物,并且在他所描写的爱情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莫里哀喜剧中人物类型的多样化,既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也与他自身丰富的积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和莫里哀是欧洲近代喜剧的两面旗帜,他们喜剧创作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长期以来,评论界对这两位作家的喜剧已做了大量的不乏深刻的研究,但对他们的喜剧的不同点,却只在在对他们的单独研究中偶而零星地提到一点(如普希金关于这两位喜剧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的著名观点)。莎士比亚和莫里哀的创作,代表了人类艺术史上两种主要的喜剧类型,他们的喜剧与欧洲古典喜剧都有一定的继承发展关系,又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喜剧的美学思想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他们各自创作的了解,加深对他们所代表的喜剧类型特征的了解,并对我们  相似文献   

14.
从符号美学理论出发,引入喜剧节奏概念,对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进行剖析,探求该喜剧的根本结构与基调,并进一步引申出我国古典喜剧及新时代喜剧的研究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莫里哀对罗马喜剧的成功借鉴与发展的角度,探索他的喜剧创作取得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讽刺喜剧中究竟应该如何运用“讽刺”? 笔者认为莫里哀喜剧堪称讽刺喜剧创作可资借鉴的一面镜子和某种范本。本文从将讽刺崇奉为喜剧创作之核心原则、以讽刺作为喜剧创作赖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讽刺在内涵底蕴上富有的审美特征三个方面,就此问题展开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语词和主题等不同的层面上讨论了喜剧小品文本在语词之间、主题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利用,并着重揭示了这些因素是如何激活文本的内在生成机制。旨在通过对喜剧小品中互文“狂欢”实践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全面地反映其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喜剧汲取了古希腊神话的养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因子通过故事类型、主题类型、人物类型在剧中显现。莎翁喜剧与古希腊神话一样,是人性与神性的合璧,表达了世俗与神圣并置、狂欢与理性并置的人神观念。  相似文献   

19.
十七世纪法国伟大的喜剧艺术家和新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人莫里哀,一生写作了三十七部喜剧,他的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来喜剧发展的影响很大,莫里哀虽然没有为我们留下戏剧论著,但是,他的全部喜剧艺术实践,都浸透着自己的喜剧美学思想。特别是《太太学堂的批评》、《凡尔赛宫即兴》和《达尔杜弗》序言等,集中地反映了他对喜剧艺术的基本观点,是莫里哀喜剧观念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张雯 《文教资料》2012,(33):124-125,128
十七世纪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发现在这些女性人物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的特征,折射出了莫里哀在那个时代开放而超前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