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吸引了7000余千万人前往参观。在6月22日,我校也组织了全体师生前去“观博”。但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热衷于拍照、敲章和看特效电影,而对于展馆中各项展品的实质性内容却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在返校途中,我询问了班上好几位同学:“今天‘观博’有什么收获?”结果,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质性要素.但在传统教学中,要么忽视"人"的存在,要么将学生作为"抽象的人".只有从"抽象学生"走向"具体个人",教师才有可能从具体的、有着丰富个性与体验的生命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学生状态的分析,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真实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很多时候,一个人选择了行走,不是因为欲望,而是听到了心的声音,跟着心走. --题记 我的建"博"缘于学校的一项师资培训--"名优教师后备团队".学校要求每位成员在网上建一个教学博客.于是,在一个燥热的暑假,我开始了写"博"的日子.原本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建博客的,没想到它却为我的专业成长打开了一方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相似文献   

5.
在反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反函数"还原性"与"单调性"往往被一些学生所忽视,导致在解决有关反函数问题时要么过程繁杂,要么不得要领、无从下手.反函数"还原性"与"单调性"的结合应用,会使有关反函数问题的解决非常简捷.  相似文献   

6.
刘勇 《贵州教育》2005,(14):15-16
我校位于贵阳市城郊结合部,生源比较复杂,学生家庭背景差别大。我班36人中,流动人口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子女占了大半。这些家庭要么对孩子一味溺爱,要么“粗放式喂养”,要么根本就放任不管。这使得这些孩子不仅学习能力差,还染上了许多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如打架、骂人、偷东西、勒索同学财物、组织纪律性差、不尊重老师等等。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也处在主流社会的边缘,看着他们依旧天真而倔强的脸庞,看着他们迷惘、彷徨的眼神,看着他们一转身时脸上滑落的委屈的泪水,我…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十多年了,无数的语文教师参与其中、不断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走了很多曲折之路.形式大于内容的操作,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要么浮光掠影,要么拿来主义,要么曲解误读,更有甚者直接脱离文本.顾黄初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生观"即"生命观"、"生活观"和"生态观".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80后"是类似于暴发户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说的是"80后"的突然来袭和势如破竹.这两者结合起来,所引发的轰动可想而知.如同"撞腰"一样,有两种不同的结果,要么你腰折了,跟着一大片人众乐乐瘫倒,自此誓做"80后"的忠实信徒;要么你只趔趄一下,但最终还是直起身以平常眼光审度.我大概属于后者,是还算清醒的一类.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生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带给人的是鼓励、自信、勇气,使人振作、奋发."我们的日常教育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行为困难学生:他们时不时会给你制造些麻烦,要么上课不专心,要么与同学产生争执,要么与老师发生矛盾.面对这些学生,我也曾经徘徊过或抱怨过,觉得学生为什么如此不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为什么不能按要求完成某些事,有时甚至产生了放弃他们的念头.  相似文献   

10.
自参加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以来,我认真领会"五步学习培训法",在系统学习、总体把握新课改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的基础上,运用每个专题的基本理论,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自参加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以来,我认真领会"五步学习培训法",在系统学习、总体把握新课改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评价观的基础上,运用每个专题的基本理论,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释了我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研观.我的教育观,除了论述"德能并重"观点外,还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是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总发现他们要么取料陈旧刻板,要么华彩词语堆砌而成,没有感情,没有真实的自己。作文成了负担,写作也只是在完成任务,那种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美妙早已不复存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并写出具有生命力的作文呢?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也是丰富的,只要学生拥  相似文献   

14.
在悄无声息的校园里,看那一个个坐姿端正,神色安静的身影,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学而优则仕"这柄功利利剑的魔力,被这种强烈欲望吊起的学生群体,就像是一架按既定程序运行的机器,转动起来顺畅而投入.但是,谁能说他们的投入是执着与主动的,抑或是乐而为之?反观职业学校,失去了"高考"这柄利剑的驱使,学生又像是一架失控的的机器,要么不转,要么乱转.教师应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开学生自主学习之锁.作为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就像文火烧水一般,营造一种"非课堂"的气氛,使学生的好奇慢慢升温,逐渐达到本能学习欲望的沸腾.  相似文献   

15.
曾经随团去一所小学参观学习,大家惊讶地发现他们学校静得出奇,在校园中徜徉,如入无人之境,听不见一点动静,更别说游戏、吵闹了。尤其是课间那种静悄悄的程度,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孩子们要么在教室内悄无声息地看书,要么排着队规规矩矩地往厕所走,个个表情凝重,步履"轻盈"。我留意看了一下,课间也有老师和学生执勤,低声细语或用手势提醒学生靠边走、别说话。我们在会议室里  相似文献   

16.
年末期终,全国绝大多数学校都要考评教师.学校考评教师的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到学生中去摸底调查,要么设计一套问卷,抽学生来答问,要么通过投票方式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以往在教学上游刃有余、信心百倍,甚至牛气冲天的我,根本不在乎学生给出的满意率,因为以往学生对我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而这一次满意率调查却让我大吃一惊:74%的满意率?此时此刻的我真犹如霜打的茄子、干瘪的气球、被剖了肚的翻白眼的死鱼……真如鲁迅先生的“呜呼,我说不出来!”满脑子里能够想到是三个字:冤不冤?  相似文献   

17.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尢"而不是"九".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学习中,牢固树立自信心,对学好数学是至关重要的,经常想一想:"别人能,我也能",就会促使自己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我能"意识,对开发情商(EQ),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5年前开始,我改变了"班级通讯"的编写形式. 以前,在编写"通讯"时,我一般用B4大小的纸张,在左半部分记录学生的优点,右半部分抄写一部分学生发表在"学生生活"上的感想及反省内容并附上老师的评语.我所工作过的中学校,老师们大都采用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