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育中一个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一个爱心问题。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谈到对儿童的教育时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爱的前提下对孩子实施教育,孩子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儿童爱心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在家长这方面,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无私地奉献爱心。然而这只完成了爱的一部分,爱更多地应该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理解、期望和平等等关系上,这些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  相似文献   

2.
李小丽 《科教文汇》2007,(5S):35-35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到现在的“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一直是人们推崇的。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关心、对弱者的同情心、对社会的责任心……是其基本内容。一个从小就懂得关心父母、爱护他人的孩子,也一定会是一个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长大后才能热爱祖国,关心爱护周围的一切。而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也能与更多的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成功。“爱”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爱心”教育则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儿育女,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但是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转化为有效教育必须做到:爱要适度,爱需要耐心与宽容,爱要尊重孩子,爱需要与孩子交谈,爱要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生儿育女,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但是要使父母对子女的爱转化为有效教育必须做到:爱要适度,爱需要耐心与宽容,爱要尊重孩子,爱需要与孩子交谈,爱要能引起孩子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爱放在教育的每一秒,爱心是水,滋润着你我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窗户;爱心是阳光,照进每个孩子的心灵;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要不要孩子是父母的自由,不能因为自私任性而禁锢自己的父母,况且,没有哪个父母会因为多了一个孩子而分散自己的爱,他们只会把自己的爱加倍复制,然后更加深刻的爱着他们的骨肉。  相似文献   

7.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用爱心去聆听爱,去调节情绪,去实施爱,让教室中时时处处充满爱,让爱心督促学生的学习、工作,让爱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8.
张伟萍 《科教文汇》2013,(20):23-24
在一个班里,最让老师头疼的是那些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形象,老师一般不会喜欢这样的孩子,所以更谈不上对他们倾注"爱"。但是,班主任要想带好一个班级,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学会爱这些"不讨人爱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去教育他们。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要有爱心、信心、耐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许许多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力涌入城市"谋生",无暇兼顾家里的孩子,这些孩子常年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爱,导致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关爱留守儿童,教师应当怎样做呢?倾注爱心和耐心,在学习上帮扶,开展各种主题活动……矫正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他们健康成长搭建有利平台。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文化》2009,(5):54-55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总是倾注着满满的爱。为了孩子,父母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然而,他们往往会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如此爱孩子,可是孩子却离我越来越远?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为什么他们的眼里却写满了敌意和十艮意?爱顶嘴、逆反、撒谎、沉迷游戏与网络、厌学、任性、自私……孩子的这些行为让父母伤透了心,同时不得不哀叹:现在的孩子真难教。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因此作为班级的"老大"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像父母,关爱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哪怕是问题学生,有疾病的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让她们感到学校的温暖,感到老师对他的爱,从而更好地做人、做事、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父母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少年,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们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相似文献   

1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搞好教育工作,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关注学生,用真诚去相信学生。对于学困生,要抓住契机,用爱感化孩子的心灵;要捕捉闪光点,用爱唤起孩子的自信;要让其融入班集体,感受大家庭的温暖。用爱让每一个花蕾灿烂绽放,学困生一定会转化为优秀生。  相似文献   

14.
章慧敏 《科教文汇》2008,(22):81-81
现在的孩子似乎与大人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似乎是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了。而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并非不爱父母,而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而教师,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应当将此担当下来。而关键则在于教师应善于利用细节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心灵的共振,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是有求必应,百般宠爱,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现在的独生子女,无意中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孩子和老师接触最多,所以,要让孩子深深体会到“爱”,并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更多的“爱心”行为。  相似文献   

16.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基础。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关爱每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作为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就要学会用爱心来抚育学生,对学生"攻心":呵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心,提升每个孩子的自信心,鞭策每个孩子的上进心,培育每个孩子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7.
"以爱为源,以心育心"并不是单纯的自己付出就可以了,而是要将爱渗透到教育中去,培养学生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勇于担当的好孩子。  相似文献   

18.
王永和  李玉年 《科教文汇》2011,(8):11-11,22
要使学生具有爱心,首先教师要有爱心,且无私地去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学生就要理解、尊重学生;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爱学生就要赏识学生:爱学生就要赞美学生:爱学生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爱,蕴含的意义很广。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让幼儿感受到并学会如何去爱,要想懂得这一点,就要先让幼儿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去感受爱的存在。"爱心"和"同情心"是生活中我们对别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关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生活中的随机教育,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更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再仅仅追求温饱,开始追求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身体素质。婴儿自出生起,父母就倾注了无尽的爱,特别是对于新生儿的培养。从饮食,发育,护理,健康,而智力培养则是现代父母最为关注的部分。近年来,在国内兴起了一项新的培养方法,那就是幼儿游泳,研究显示,这种运动不仅可以开发大脑智力,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本文针对如何辅助婴儿安全游泳,帮助父母更好地看管孩子,设计了一款鲸鱼仿生助游器,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又可以解放父母的双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