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受尊重的班主任,首先是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人,一个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更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因此在小学里,班主任要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真挚的、博大的爱,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时,缺乏爱心,必然是方法简单粗暴,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体贴少。这样会使学生处在一个缺少爱心的环境中,不会关心和爱护他人,也不容易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捷尔任斯基曾说过:“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中一个关键问题,并不是什么技巧问题,而是一个爱心问题。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谈到对儿童的教育时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爱的前提下对孩子实施教育,孩子才乐意接受,教育方能获得成功。儿童爱心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在家长这方面,每一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无私地奉献爱心。然而这只完成了爱的一部分,爱更多地应该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信任、理解、期望和平等等关系上,这些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  相似文献   

3.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一切教育方法的核心就是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后进生的爱。后进生更需要得到关注和爱护,教师应更耐心地和他们交流,用爱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因为希望,决定了一个人想要去做的程度。希望,永远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培养孩子爱心重要性的分析,阐述父母在孩子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培养孩子的方法;全文从生活中的小事及琐碎事提炼出培养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倡导父母要注重从小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一颗爱心,让孩子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肖丽群 《科学中国人》2014,(8S):207-207
"爱心",这个词在教育理论中被众多教育家提到过无数次,以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也被很多教育家强调过很多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由此可见,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工作者实施各项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人只有对自己所爱的事物才甘愿付出真心、充满信心,并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充满爱心,那我们就会对我们的学生付出真心,充满信心,并以极大的恒心和耐心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冰心老人曾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人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到现在的"只有善行才会为你带来声誉"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有一颗善良友爱的心一直是人们推崇的.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在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和缺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是爱心教育,既有父母的慈爱、疼爱,又有老师的知识传授与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既有亲情呵护,又有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是社会的细胞。一个自然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拥有什么样的品性,才能通过与社会中的他人和谐相处获取美好人生?本文从一个高校教师的视角通过全面论证爱心与人的关系,让社会中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对“爱心之于人、社会”有一个充分、深刻的认识,进而促使、鼓舞、批评引导、细致地建议校园的学生和广泛的社会大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需要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的人,需要有爱心的人,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应从关心和爱护动植物开始,人必须热爱、保护动植物,才能与之建立和谐的关系,为了使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为了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该善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胡晓乐 《科学中国人》2014,(7S):170-170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爱是唤醒学生心灵的钥匙。除了爱,还有教育的艺术,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有信心地茁壮成长,走向人生的新境界。新课程标准倡导快乐学习,提倡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无可厚非。然而,树木需要施肥浇水,也需要扶苗修剪;树人需要关怀爱护,也需要批评帮助。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只听表扬,不接受批评,那他成人后的性格会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师爱的力量     
柯维德 《知识窗》2013,(14):64-6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问,而且也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对一个合格的教师来说,他除了要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还应对学生有一颗“爱心”。这种爱,不是父母对孩子的宠爱,而是以所有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己任的一种心态。  相似文献   

12.
徐钟灵 《科教文汇》2010,(29):21-21,24
教育学生需要有爱心,对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有更多的爱心和更大的热情。本文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和宽容学生四个方面论述爱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尊重学生是特殊教育的核心,赏识学生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包容学生是做好特殊教育前提。  相似文献   

13.
俞敏洪 《知识窗》2011,(4):34-35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都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的声音习以为常;对于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拥有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明白了教师是一个需要投入爱心的职业,不管是对学生、对这份事业、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文章将从多个方面,表达本人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后的一些感想与体会,并阐述了一些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以证明"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与人共事。其中“学会与人共事”是该组织在我国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与会的各界教育专家一致认为,面对21世纪的教育,不能只考虑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塑造受教育者服务于全人类的理想,理念和社会责任感:要帮受教育者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工作、关心人类事业: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与人共事。这就为高等院校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方面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的大熔炉。面对21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07,(1):100-101
有句老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就是一个社会和家庭的无价之宝,他们在为家庭和社会贡献出青春之后,他们最想得到的,就是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我们选择了4个典型案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规定介绍给读者,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年人享有的权利和子女们应该履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人与人这间有着“母爱”、“友爱”、“情爱”等,还有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师爱.这种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母爱,它并不是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情关系,而是教师的职业中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教师,就必需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应该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做到教生如己,爱生如子.否则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教育事业中,“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事教育工作二十余年,我体会到了教育的辛酸,也品味到了教育的快乐.有教育就少不了批评,批评是教师手中的常规武器,每个教师都要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对它的本质认识不同,使用方法不同,其效果也不大相同.教育是针对人的工作,由于教育对象的多样化,决定了教育工作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曾经与一位学生的“较量”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各种生活情趣也随之而来。精心喂养宠物便成为目前不少城里和乡村人的常事。而对于宠物的关爱,照料远胜于关心,爱护他人,包括关心赡养身边的亲人和老人的现象,这让人纳闷,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父母似乎更爱自己的孩子。尽管如此,怎样“爱婴”仍然是没有解决的课题。母乳是人类养育后代的一种自然方式,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和生存的重要因素。母亲通过母乳给婴儿提供营养和保护,同时,使婴儿在感情和精神上得到爱护和支持。科学研究也证明了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健康  相似文献   

20.
林木生 《科教文汇》2012,(17):16-17
21世纪教育发展和中学素质教育的新的要求,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坚持"树威信、勤管理、洒爱心"的工作策略,是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坚持"树威信"的策略,要注重班主任形象塑造,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坚持"勤管理"的基本策略,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勤"当头,切实开展各项工作;坚持"洒爱心"的工作策略,以大公无私的心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