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粗颗粒氧化锆粉体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粒径分布较宽的粗颗粒氧化锆粉末的分散性、浆料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及其凝胶注模成型。实验结果表明,选用适量的分散剂柠檬酸铵,调整pH在8.6—10.5之间,可制备出流动性较好的固相含量高达63Vol.%的ZrO2浆科,沉降实验表明一定体积百分数的浆料的稳定性较好,悬浮粒子不会发生沉降,凝胶注模成型出的形状复杂的氧化锆湿坯体性能良好,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粒径分布较宽的粗颗粒氧化锆粉末的分散性、浆料的流变性和稳定性及其凝胶注模成型。实验结果表明,选用适量的分散荆柠檬酸铵,调整pH在8.6-10.5之间,可制备出流动性较好的固相含量高达63Vol.%的ZrO2浆料,沉降实验表明一定体积百分数的浆料的稳定性较好,悬浮粒子不会发生沉降,凝胶注模成型出的形状复杂的氧化锆湿坯体性能良好,均匀致密。  相似文献   

3.
凝胶注模成型是一种制备均匀性好、强度高和形状复杂的陶瓷部件的成型技术 ,目前已在各种精密陶瓷材料的近净尺寸成型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已有研究工作主要针对微米和亚微米尺寸的陶瓷粉末的成型 ,而大多数高级耐火材料制品都属毫米级粗颗粒的高温材料 .本文研究了粒径为毫米级粗颗粒体系SiC/Si粉末的Zeta电位、分散性以及SiC/Si浓悬浮体的流变性 ,制备了固相体积分数高达 72 %的SiC/Si浓悬浮体并浇注出形状复杂的均一致密的SiC/Si坯体  相似文献   

4.
以CuSO4·5H2 O和NaOH为原料,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CuO纳米粉体材料.不添加任何辅助试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包括改变N aO H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和时间、搅拌速度等,合成了C uO纳米粉体材料,考查了反应条件的变化对CuO的物相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利用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在不同条件下制得的CuO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40℃下,当NaO H的浓度为5.0 mol/L时,搅拌反应20 min后即可得到粒径均匀、物相纯粹的CuO纳米粉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风沙二相流风洞提供在空气中分布均匀且体积流量可控的固相颗粒,设计了气固二相流固相颗粒播撒装置,并数值模拟了开关开度与固相颗粒流量变化关系。同时数值模拟了气固二相流固相颗粒在播撒装置中的变化情况,气固二相流固相颗粒被送出气固二相流固相颗粒播撒装置后固相颗粒的布情况。结果显示,固相颗粒流出过程随着送沙开关打开呈近似稳定的线性变化,固相颗粒在被送出气固二相流固相颗粒播撒装置后粒子在气流中分散均匀。气固二相流固相颗粒播撒装置送出的固相颗粒分散较好、流场稳定、固相颗粒浓度可控,可以作为风沙二相流风洞实验装置的固相颗粒播撒设备。  相似文献   

6.
纳米硫化镉的低温固相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Cl2&;#183;2.5H2O和CH3CSNH2为原料,用低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硫化镉.用XRD和TEM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得到纳米硫化镉为立方晶系结构,微粒平均粒径为15-25nm.作者以CdCl2&;#183;2.5H2O和Na2S&;#183;9H2O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纳米硫化镉,粒径为15-30mm.比较两法所得的CdS,低温固相法得到的产物颗粒比室温固相法均匀.  相似文献   

7.
以吐温80为分散剂,分别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中间相碳微球/石墨(MCMB/G)浆料,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得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素坯,经液态干燥、滚动干燥和埋石墨粉烧结等过程处理制得其样品。所制备的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管状阴极支撑体物理性能为:孔隙率42.7%,电阻率0.0276Ω·cm,抗折强度6.23 MPa,抗压强度16.29 MPa,具有收缩率低、变形量小、石墨化度高、电导率高、力学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粉末材料常规压片制样法在静态接触角测试中易产生溶液渗透的问题,借鉴动态薄层毛细渗透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静态接触角测试的单层颗粒制样法。分别采用压片制样法与单层颗粒制样法,将St9ber法制备的二氧化硅颗粒进行静态接触角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单层颗粒制样法在粉末材料静态接触角测量上表现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压片颗粒间毛细管效应以及断裂缝隙带来的测试干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Y-TZP/α-Al2O3复相陶瓷的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着重研究了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分数浓悬浮体的制备.利用自制分散剂PA对Y-TZP、a-Al2O3进行表面吸附修饰改性,通过PA对两种颗粒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在pH=9.5及最佳分散剂用量条件下制得低粘度高固相量的Y-TZP/α-Al2O3复相陶瓷悬浮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Y-TZP/α-Al2O3复相陶瓷,在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分数浓悬浮体时的凝胶注模成型制备工艺.利用自制分散剂PA对Y-TZP、α-Al2O3进行表面吸附修饰改性,通过PA对两种颗粒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在pH=9.5及最佳分散剂用量条件下制得低粘度高固相量的Y—TZP/α—Al2O3复相陶瓷悬浮体.  相似文献   

11.
粉末微电极的制备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末微电极是用一般的粉末材料填入被腐蚀了的微盘电极空腔中制得的微电极.它是多孔电极与微电极的有机结合.粉末微电极的端面具有微盘电极的直径以及表观面积,而粉层部分具有多孔电极的性质.因而,相对于平面微盘电极,粉末微电极的实际有效反应表面积显著提高.相应地,粉末微电极上氧化还原电对的表现交换电流密度以及表现可逆性显著增加.这些特征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学电源、电催化以及生物电化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1-乙基-3-甲基咪唑网氟硼酸盐中,在超声波氛围下采用电化学牺牲阳极法直接从金属银制备了球形银纳米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组成以及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小实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子杂质含量低,纯度较高,粒度分布集中,颗粒均匀一致,基本呈球形.  相似文献   

13.
以CdCl2·2.5H2O和CH3CSNH2为原料,用低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硫化镉.用XRD和TEM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得到纳米硫化镉为立方晶系结构,微粒平均粒径为15-25nm.作者以CdCl2·2.5H2O和Na2S·9H2O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得纳米硫化镉,粒径为15-30mm.比较两法所得的CdS,低温固相法得到的产物颗粒比室温固相法均匀.  相似文献   

14.
选用ZrO2(5wt.%Y2O2)和Al2O2为粉体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锆基氧化铝(YSZ/Al2O3)复合陶瓷,研究了悬浮体的Zeta电位、分散性、流变性及其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pH=9~10附近、选用SD-00为分散剂,加入量为1.0wt.%,粉体最佳配比为70wt.%ZrO2(5wt.%Y2O2)和30wt.%Al2O3获得固相含量为50Vol.%的悬浮体,制备出了均匀致密、高强度的YSZ/Al2O3复合陶瓷.  相似文献   

15.
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氧化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CuCl2·2H2O、Cu(NO3)2·3H2O与NaOH为反应物,在室温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合成CuO纳米粉体的两个反应体系,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产物的组成、大小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所制得的CuO为单斜晶纳米CuO.另外,还从研磨方式、反应配比、反应体系、分散时间、及表面活性剂用量等方面对影响产物粒径大小及分散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下为所得结论的简要介绍:①反应速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主要因素;②反应配比对产物的均匀程度及分散性有影响;③超声波分散可改变颗粒的分散程度;④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改变颗粒的分散性有明显作用,其用量对粒径大小的影响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6.
原位合成TiC增强420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TiC增强420不锈钢基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抗磨损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当复合材料中TiC颗粒体积分数低于6%时, 材料中TiC颗粒分布均匀, 颗粒的尺寸在5~10 μm左右; 但颗粒体积分数大于6%后, 显微组织中出现TiC颗粒的轻微偏聚. 随着TiC体积分数的增加, 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是增高, 当TiC体积分数达到5%时, 强度达最大值. 此后增加TiC体积分数会导致强度的下降. 复合材料的塑性随TiC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单调下降的趋势. TiC颗粒的引入使材料的抗磨损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但当TiC体积分数达到11%时, 抗磨损性能接近一个稳定的水平. 继续增加TiC含量, 材料的抗磨损性能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混合氧化物法制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PbTiO3,提出较合适的制备条件。制得的PbTiO3纯度高,颗粒均匀,细度较好.在PbTiO3悬浮水溶液中染料的光催化脱色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保儿宁颗粒的2种制剂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方法:以外观,粒径分布,流动性,松密度,吸湿性等粉体学特征为指标评价湿法制粒,流化床一步制粒2种制粒工艺制得的颗粒的优劣.结果:流化床一步制粒法制出的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成分含量较高,但吸湿性稍差.结论: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的保儿宁颗粒最佳.  相似文献   

19.
用凝胶自燃烧法合成Bi0.5Na0.5TiO3纳米粉体,表征了粉体的晶相结构。测试表明应用凝胶自燃工艺合成的Bi0.5Na0.5TiO3粉体材料的粒子大小均匀,晶相单一,不需要经高温处理便能直接形成钙钛矿结构超细粉末。用所合成的粉末压片,1125℃烧结2h即可获得致密的烧结体,其相对密度为98.1%。用SEM观察烧结样品的平均粒径为2μm。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原料制备Ti基TiO2膜电极,制得稀土La掺杂的Ti/La2O3-nanoTiO2膜电极。运用XRD,SEM,CV等方式对所制得的掺杂电极进行了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Ti/La2O3-nanoTiO2膜电极组分晶型均为锐钛矿型,颗粒粒径约为20nm。 SEM形貌显示Ti/La2O3-nanoTiO2电极表面颗粒比较均匀,颗粒尺寸约在10~15 nm之间。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Ti/La2O3-nanoTiO2膜电极在无机相HCl溶液中以及有机相马来酸溶液中的电催化还原活性。结果表明:在两种溶液中,稀土离子掺杂改性后的Ti/La2O3-nanoTiO2膜电极与空白Ti/nanoTiO2膜电极相比,电催化活性明显增强,并且该方法制备的电极电催化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