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中,惩罚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辅助手段。一般情况下,在幼儿犯错时或者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会采取惩罚手段帮助幼儿进行改正。不可否认,在教育中惩罚发挥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教师如何惩罚,惩罚程度和惩罚时机等方面,却没有一个确切说明。若是惩罚不当的话,则会被判定为滥用惩罚。鉴于此,本文围绕惩罚艺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惩罚是辅助手段之一,是学校或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而对其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或相应处罚的一种教育行为。在教育中不能没有惩罚,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什么时候使用惩罚,教师如何罚,罚到什么程度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教师要严格遵照规定实施,否则就会造成滥用惩罚。本文从惩罚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惩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指出在幼儿园中实施惩罚存在的问题,以及惩罚应该遵循的策略和怎样合理对幼儿进行惩罚,以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对在幼儿园活动中出现不良行为的幼儿,幼儿教师该不该对其进行惩罚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教育策略?笔者通过对美国幼儿教师的三个惩罚教育案例的分析探讨提供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英 《山东教育》2012,(30):30-31
作为一种教育措施,适当运用惩罚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为禁止和纠正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常常会对孩子实施惩罚,但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喜欢参与的活动.由于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往往会对一些表现不良行为的幼儿采用暂时取消其参与游戏的机会,以示惩罚.很多人认为,这种游戏惩罚剥夺了幼儿游戏的权利,会对幼儿造成伤害.事实上,游戏惩罚如果使用得当--"罚"得有理,"罚"得有度,"罚"中寓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幼儿园恐吓教育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恐吓教育方式是否具有暴力性,将幼儿园恐吓教育分为暴力性恐吓和非暴力性恐吓:根据恐吓教育方式是剥夺幼儿的正常需要还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惩罚,将幼儿园恐吓分为剥夺式恐吓和惩罚式恐吓.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应以正面的表扬、鼓励为主,这一教育原则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是针对幼儿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足的特点,教师在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惩罚教育的实施必不可少。与其避而不谈,不如正面应对,帮助教师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发挥惩罚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古代时期,人们对体罚的接受程度很高,惩罚在很多时候都是以体罚的形式出现。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体罚的弊端逐渐为人所知,中外各国都开始逐渐禁止体罚儿童。体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还会引发新的问题行为。但实际上幼儿园中的体罚现象依然存在。幼儿教师对体罚和惩罚的认知不到位是此问题频发的缘由之一。划清体罚与惩罚之间的界线,正确使用惩罚,普及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体罚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减少幼儿园体罚儿童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师论及惩罚,如临大敌,避之唯恐不及。毋庸置疑,对幼儿的教育应以正面强化为主,然而在现实中,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身上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不健康的个性常常带给施教诸多的困惑和烦恼:极端自我中心、乱发脾气、不讲礼貌、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针对幼儿反复出现的不当行为,笔认为,不妨给予适当的惩罚。  相似文献   

10.
正确面对惩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到惩罚教育就容易使人联想到“辱骂、体罚、虐待”等粗暴手段,其实这是对惩罚教育的误解。惩罚不等于体罚,体罚是对人身的伤害和精神的折磨,而惩罚是一种教育,是对幼儿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它的前提是对受教育者的尊重和信任,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对自己的过失性行为的补偿而受到教育。如果说赏识教育有利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行为的话,那么,惩罚教育对于抑制和规范人的消极行为则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有两种教育方法互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一、惩罚教育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学校惩罚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其具有秩序功能和矫治功能。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学校惩罚使用不当易于异化为破坏性教育力量。本文对学校惩罚主体及其权限、学校惩罚对象及受体、学校惩罚方式及其选用进行了深入解析,以厘定学校惩罚要素的边界,导向惩罚的教育性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身危险性的特殊预防目的而对累犯进行从重处罚具有必要性,但从重处罚不应突破报应刑的限制,否则违背罪刑法定等原则,不符合保障个人权利的刑法发展潮流。报应刑是量刑阶段的主要依据,从轻、减轻以及免除情节等特殊预防情节辅助之;预防刑为刑罚执行阶段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没收制度为切入点,在制度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没收因惩罚功能的相对缺弱所导致的“价值错位”及从属性地位;并指出,应当确立起主从罚区分的处罚种类体系,回应处于“从罚”地位的没收;对于“从罚”的司法适用,应当遵循“与主罚并科为原则、单独宣告为例外”的规则,从而规范行政处罚的立法与实践;阐述我国具备建立这种主从罚区分的复线式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死刑废止问题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删除我国刑法中与死刑相关的内容,而是一个背景复杂需要进行多维度考察的综合性问题.死刑废止对中国而言,并不是一座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深入,在相关条件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将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阶段式推行.同时,它的实现也并非一劳永逸没有任何代价的理想蓝图,其实现的过程将会引起全社会范围的巨大波动,会引发社会价值的重新反思.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死刑的废止运动将是一个自上而下进行推广的过程,将是限制-废止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小学教师无度惩戒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我国教育活动实践中 ,本是用于教育目的的惩戒被当成了纯粹的惩罚而大量滥用着 ,存在着严重的教师无度惩戒学生的现象。这种无度惩戒现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政策法规、观念及机制性因素 ,必须从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出发 ,切实改善教师惩戒的无度情况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惩戒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惩戒长期处于在法律上没有明示,在社会习俗中予以默许的尴尬地位;惩戒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明确地赋予它合法的地位;教育惩戒法制化至少应该包括:法律定义、法规制定和程序控制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罚不能产生预期成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一些教师对教育惩罚的内涵、机制和惩罚者角色等的认知比较模糊。基于教育独立性的思考,本文提出教育惩罚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机制以尊重生命的自主发展为前提,还承载着道德教育诉求,教师在教育惩罚中扮演着平等参与者、专业监督者和反思学习者等角色。  相似文献   

18.
刑罚个别化实现是国家通过刑罚制定个别化、刑罚裁量个别化和刑罚执行个别化,制定、裁量和执行与刑罚本质要求相一致并体现刑罚目的和犯罪人个别情况的刑罚,它除具有刑罚所具有的特征以外,还具有个别性、完整性、统一性、渐进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学生对惩戒存在认知偏差,心理应力较低;家长对惩戒的过度关注和过度解读以及网络媒体对教育惩戒施加的压力。解决路径:教育主管部门应"听取""研讨"到"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惩戒正名;教师要艺术惩戒,实现从"敢用""慎用"到"不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管制刑作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中最轻的一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管制刑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使用率很低,从而引起了管制刑的存废之争。笔者赞同废除论,建议创设社区服务刑罚来代替管制刑,以完善我国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