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5=?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说到这里,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国画由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马,  相似文献   

2.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一多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象。”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图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一多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后,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有万匹马在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的效果吗?”学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3.
“尺幅千里”,意指在一尺方的画幅里,能反映出极广阔的内容。对于这种艺术概括力,闻一多作过非常通俗的解释,有一次上课,他在黑板上写了“2 5=?”学生先是哄堂大笑,接着迷惑不解:老师怎么把这么简单的算术题拿到课堂上来?但闻一多坚持问:“2 5=?”学生只好回答:“等于7嘛!”闻一多说:“不错,数学上2 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 5=1000,甚至等于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像。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国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  相似文献   

5.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  相似文献   

6.
名人轶事     
算术题与文学题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阅读与鉴赏》2007,(1):116-116
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它等于7,这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闻一多在西南联大任教时,有一次,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然后让同学们回答。同学们哄堂大笑,觉得算术题太容易了。在闻一多的坚持下,同学们只好回答:“等于7嘛!”闻—多  相似文献   

9.
@微故事     
两匹马各拉一货车。一马走得快,一马慢吞吞。于是主人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后面的马笑了:“切!越努力越遭折磨!”谁知主人后来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吗养两匹?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相似文献   

10.
《青年教师》2005,(3):27-28
我在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要求学生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句子时,一个从来不举手的学生找了这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11.
买布     
《初中生学习》2014,(11):43-43
有一位姑娘到一家新开张的布店里要买两匹布,精心挑了两匹布后问多少钱,店铺的伙计说:“姑娘真是好眼光,今天是本店的开张吉日,只收半价。”姑娘一听就说:“既然是半价,那我买你两匹布再把一匹布折合成一半的价钱还给你。这样咱们就两清了。”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文学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大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得数。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相似文献   

13.
动动脑筋     
动动脑筋一、对面握不到手在两间相连的房屋里,取一张普通的报纸铺在地上,俩人都对面站在这张报纸上,虽然近,却握不到手。这是何故?二、果真“难不倒”阿山请“难不倒”写寻马启事。“难不倒”问何时丢的马.几匹马?阿山说:“是去年也是今年,是一匹也是两匹。”“...  相似文献   

14.
开学不久,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师先复习“几加几得十几的口算练习,接着出示例题(1):“12-4=□”。提问学生:“谁能想出来12-4=?,你是怎样想的?”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4 8=12,所以12-4=8。”而另一位学生回答:“12-4=8。我想:10-4=6,所以12-4=8。”  相似文献   

15.
迎着夕阳, 大路上来了一辆两匹马拉的车, 车上坐着一个钓鱼的, 一个手持弓箭的。驾车的问问“您二位贵姓?”“钓鱼的随手抓起一条大鱼, 站了起来, 对着夕阳高高举起, 说说:“我就姓“这个!”第二个乘客把大弓使劲拉开后说说:“看, “这就是我的姓!”他们接着问驾车人姓什么, 驾车人笑嘻嘻地指着前面两匹马说说“看, “这就是!”请猜一猜, 他们三人究竟姓什么?《他们究竟姓什么》:3人的姓依次是鲁、张、冯。《找规律填图》:见图:排列规律为:右1图形加左1图形为左2图形。右1图形减去左1图形为右2,图形。《山上小猴有多…  相似文献   

16.
冯凯 《班主任之友》2023,(11):10-11
<正>著名德育特级教师郑英老师说过,“名字是不可忽略的教育细节,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的确如此,班主任要善于把握名字这个教育细节,巧妙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猜:“冯山”还是“冯豆”?每新接一个班,在跟学生见面时,我总会让学生猜我的名字——“两匹马在山下吃几颗豆”。  相似文献   

17.
寓言三则     
老马和壮马马厩里有两匹马 :一匹是老马 ,另一匹是壮马。有一天 ,主人要驾车送货进城 ,问两匹马谁去。壮马说 :“老马经验丰富 ,当然该他去。”老马默不做声地驾车上了路。又有一天 ,主人要进城拜访朋友 ,壮马迫不及待地说 :“我年轻 ,我去。”他驮着主人上路 ,撒开四蹄飞奔 ,那矫健的身躯、追风逐电般的速度赢得了路人的不住赞扬。壮马出尽了风头 ,非常得意和自豪。壮马看不起老马 ,认为他只配出苦力。就这样 ,主人每次出门赴宴或探亲访友 ,总爱骑着壮马。随着岁月的流逝 ,终于有一天 ,老马死了 ,壮马也成了老马。主人于是让他担起驾辕拉车…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为着这两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算不了什么的,穷人,这两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  相似文献   

19.
吕知谕 《辅导员》2010,(23):52-52
从前,有一个老汉,在望马台那养了两匹马,一只大黑马,一只小黑马,听说有个宰马的人想要把这两匹马都杀掉,于是那两只马就跑了。  相似文献   

20.
金莉 《成长》2007,(1):51-52
国王为挑选继承人,给两个儿子出了道难题:“给你们两匹马,白马给老大,黄马给老二,你们骑马去清泉边饮水,后到者胜。”老大想运用“拖”的策略,而老二则抢过老大的马飞驰而去,结果,弟弟胜了,因为骑对方的马冲到前面,自己的马自然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