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文修辞品格的特殊性是公文语言特殊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修辞品格的特殊性决定于公文语体、公文主旨、公文语境的特殊性.公文修辞品格的特殊性的特殊性体现在公文词语的锤炼、公文句式的选择、公文修辞格的使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文无定法",强调的是一般文章,特别是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最忌公式化和没有创造性.公文则不然,它为了便于撰写、审阅、处理、归档,表明行政管理中的领导关系和隶属关系,发挥公文的效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和规格.程式性是公文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个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吴亮 《兰台世界》2017,(10):125-128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公文语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庄典与通俗、文言与白话的对立。前者体现为国民党多用成语、尊称与谦称,而共产党则多用俗语。后者体现为专用词语的使用频率不同。通过上述差异的考察与分析,进而探讨了共产党公文二元并存的语体模式以及"双轨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丁忱 《兰台世界》2008,(9):29-30
骈体与散体是古代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语体。两种语体在写作上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绝对地推崇某一种语体而贬斥另一种语体是不合适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骈中有散或散中有骈。公文中的骈中有散主要有三种情形,它们分别是属于公文格式范畴的散句和短语,虚词,与内容直接相关的散句;散中有骈的情形也是三种,即寓骈句于散句之中,骈句与散句的交错运用,骈句的连袂使用。  相似文献   

5.
骈体与散体是古代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语体。骈体具有对偶、用典、藻饰和声律等特征,句式整齐,重文采,尚气韵,语言精炼;散体与骈体相对,句子长短不一,不讲用典、藻饰和声律,语言质朴,气势旺盛。骈体与散体在写作上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包世臣在《艺舟双楫·文谱》中说:“讨论体势,奇偶为先,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  相似文献   

6.
电视语体探     
古往今来,大作小品无不通过这样那样语体来表现,没有语体的作品如同没有形态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国目前在公文、告  相似文献   

7.
骈体与散体是古代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两种语体.两种语体在写作上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绝对地推崇某一种语体而贬斥另一种语体是不合适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骈中有散或散中有骈.公文中的骈中有散主要有三种情形,它们分别是属于公文格式范畴的散句和短语,虚词,与内容直接相关的散句;散中有骈的情形也是三种,即寓骈句于散句之中,骈句与散句的交错运用,骈句的连袂使用.  相似文献   

8.
公文写作重逻辑思维,是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去反映现实,用科学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对现实认识的结果。 语言表达方面。公文用语是一种事务性语体,其社会功能在于实践指导而不是艺术感染,遣词造句讲究抽象性、常规性。所以,公文写作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说明和议论,少有描写、抒情,行文中不需要修饰铺排的华丽辞藻,语言重在朴实、简练、庄重、严肃。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这样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同志海燕般的理想,青松般的风格,大海般的胸怀……”这样的语言是借助形象,给人以联想,是一种“感情”语言;…  相似文献   

9.
略论新闻语言的语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玉书 《新闻界》2005,(4):102-103
语体是在语言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是与由场合、目的、对象等因素所组成的功能分化的语境类型形成适应关系的全民语言的功能变异类型.具体表现为受语境类型制约而选择语音、词语、句式、辞式等语言材料、手段所构成的语言运用特点体系及其所显现的风格基调.作为全民语言的功能变异类型之一种,新闻语言也有着自己鲜明的语体特征.本文拟从新闻语言的叙述性、准确性、接近性、交叉性、民族性等方面较系统的阐述新闻语言的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表现出以豪放、简约、明快、平实和幽默五种风格为主,以柔婉、繁丰、含蓄、藻丽和庄重五种风格为辅的整体趋势.体育新闻的语体风格主要表现为应用语体风格、政论语体风格、文学语体风格以及交融语体风格等几种类型,这些不同的语体风格时应着不同类型的体育新闻.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文学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结合语言风格学和体育新闻学的主要理论,对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语言风格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论述,试图为体育新闻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颖 《新闻战线》2016,(4):24-25
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媒体语言越发丰富,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以新词、语体结构以及方言及港台腔运用等多元化语体并存的现象,同时也给经典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媒体语言的多元化语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金泽 《档案》2017,(9):5-9
公文是一种展示集体权威的文体,在推崇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的同时,追求语言的文采。公文语言的文采是公文体现出来的韵味和风格,在语言的力度、词语色彩、文学化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出公文语言的文采美。揭示公文语言的文采美,对正确认识公文语言的本质特色、提高公文语言的审美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七年"公文语言除了一般公文语言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有其自身的时代色彩。这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高频词汇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句式选用的倾向性、修辞特征的异质性等方面。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时代剧变、政治文化以及领导人公文示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王杰立 《东南传播》2012,(5):123-124
娱乐新闻语体是娱乐大众化言语在新闻语体的基础上的变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娱乐新闻语体更符合贝尔提出的"听众设计"语体理论。我们从语言进入新闻领域的变异和反变异的过程来研究新闻语体风格的变异,威逼型、民主化、娱乐化是综合新闻语体由现代到当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的特点,这些特点反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体育赛事与电视媒介的独特性让体育比赛解说语言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新闻评论的独有特点。本文从解说语言的情景语境切入.分析探讨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特征.以求更好理解其独特的语体学意义,把握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的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口头语体? 人们对广播电视语言的语体定位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广播电视语言属于口头语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广播电视语言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的个别听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备性谈话语体。”这里所说的:“谈话语体”是与“书卷语体”相对立的、与口语“相适应”的一种语体①,论者抓住了广播电视语言区别于其他语体的最根本的特征,这就是使用电子传播工具,面对着广大受众而做的有备的谈话。 的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无论是播音员的“播”,还是主持人的“说”,其实质都是对着那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行政公文的"体式"概念重新进行思考,认为"体式"应包括"体"与"式"两个方面,其中"体"包括特定的公文语体、特别的物质载体、特殊的行文机体,"式"包括《格式》中的绝大部分规定及《办法》中的"公文格式"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公文语言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是一种用途广泛、经常使用的文书 ,又是一种在国际、国内活动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实用文体。本文对当前公文语言运用中的种种误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剖析 ,对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乔羽 《声屏世界》2016,(2):33-34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在于口语表达。在过去,主持人的语体特征体现在“以文为本”,重视表达的逻辑性、文采性,形成一种规范化、理想化的口语。随着近年来电视节目越来越贴近受众生活,如今已形成“以语为本”的口语语体特征。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洪林在《主持艺术》一书中阐释过这一概念,“主持人口语语体是为适应表达目的与人物的需要,在节目中对语言的使用有着特定的要求而形成一种当众播讲的语体。”由此可见,主持人口语语体既不同于“书面语言”,又不同于“随意的口语表达”,是一种专属于主持人表达的特殊化语体。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图书馆实时解答服务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黎 《图书馆论坛》2006,26(5):206-209
运用语言学原理,结合在实时解答服务中的实践和体会,从服务意识、文化品格、语体色彩、语言艺术以及语言风格等方面,论述了实时解答服务的主要语言特征和在解答过程中实现这些特征所需采用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