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花未眠》中的几个句子的看法●文章第3段中有这么一个句子:“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这个句子怎么读怎么觉得啰唆,短短的一节文字,“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重复了三遍,这种文字读起来让人感到绕口而头疼。另外,本节文字中的后两句“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也属啰唆,前面的内容就是他的“实际感受”和“感叹”,要这两句有何作用?去掉这两…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花未眠》,就是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花未眠》属于说理散文,作者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川端康成认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此要清醒地“活下去”,去努力感受到更多…  相似文献   

3.
花未眠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动的字眼。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时时刻刻发现美,感觉到美。然而,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却说:“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那么,他是用什么方法去发现那些无限的美的呢?请阅读《让美为生命开光》一文,并结合课文《花未眠》,认真揣摩一下。事实上,不仅仅是凌晨发现未眠的海棠花,能够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那壮丽的日出,那断了手臂的维纳斯,不也同样让我们觉得“美为生命开了光”吗?不过,有时候,人们对于美的寻找和感受,也会误入“歧途”,比如《病梅馆记》中的“病梅”。可见,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并按照美的原则去生活,这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雨羽)  相似文献   

5.
关于《花未眠》的主旨,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如是说:“课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这就是说,本文的主旨包含了三层意思:一、自然美是无限的;二、美是邂逅和亲  相似文献   

6.
战后,川端康成创作了一系列探讨日本文学的传统美和日本独特的美学倾向的散文,《花未眠》即其一。今秋人教版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了这篇文章。川端康成从凌晨4点旅馆中未眠的海棠花中,从欧洲、中国以及日本众多画家的作品及其言论中,引发出对美的三方面的深刻思考。首先,他在文章中形象地阐发了艺术美高于生活美的带有唯美主义色彩的美学观。他认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天赋本能,“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而人对美的感受“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所以,“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  相似文献   

7.
《花未眠》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1899 ̄1972)的作品。人教社普通高中《教参》,认为"这是一篇说理散文",本文的主旨是"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写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开着,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哲学思考。它昭示人们,要想达成具有较高品位的艺术的美,需要三个境界。一、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去认真观察,而不能仅凭头脑想象文章说:“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要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听来似乎很容易,其实,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  相似文献   

9.
思想的海棠     
1.体现作者对美的追求。不能单纯地认为《花未眠》的主旨是在探讨生命,感叹生命的短暂,提出要珍爱生命。从全文的主体看,或写自己亲历,或举例说明艺术美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美。虽然个别地方也体现一定的生命意识,但文章主要是在探讨美,表达作者对美的不懈追求。(杨艳《〈花未眠〉主题商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0.
美的遐想     
美,是指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吧!美,是无处不在吧!自从学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后,使我进一步了解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但是美只是表面的东西吗?这在《花未眠》中似乎没有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语文>高一册第二单元选取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川端康成的<花未眠>等散文,这几篇散文给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心灵世界,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在散文<花未眠>中,写了他独自住在旅馆时,凌晨4点醒来,从盛放的海棠花中,感受到"一种哀伤的美"和"要活下去"的愿望,并且从艺术家的人生感悟中,品味出人生只要有一点点前行,就进一步接近死亡的凄惨和绝望.很多人对文章中所深蕴的孤独和悲怆感很不理解,其实,只要认真地多读几本川端康成的小说,就会发现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是随处可见的.这种情韵除了和日本文学的"传统美"一脉相承外,还与川端康成独特的身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写凌晨醒来,发现海棠花在夜晚还盛开着,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美的哲学思考。它昭示人们,要想达成具有较高品位的艺术的美,需要三个境界。一、对于引发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亲近,去探知,去认真观察,而不能仅凭头脑想象。文章说:"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  相似文献   

14.
美的遐想     
美,是指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吧!美,是无处不在吧!自从学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后,使我进一步了解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但是美只是表面的东西吗?这在《花未眠》中似乎没有详细地探讨。早上,朝阳露出绯红的脸庞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位纯洁可爱少女那种羞涩的笑。当我走到教  相似文献   

15.
《花未眠》是一篇极富美学意蕴的散文,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从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并由此引发联想,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吾生也有涯,而美也无涯”的主旨。阅读本文,我们透过作者对“微不足道”现象的发现与思考,可以领略他对于“美”、“审美”等问题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16.
张宏伟 《文教资料》2011,(19):26-27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时刻不停息地追求美的过程,他对死亡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本文以《花未眠》为例,探讨其中所蕴涵的美的三重境界:感受自然之美,创造艺术之美,促进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沟通,并尝试以此阐释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念和他奇特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花未眠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相似文献   

18.
人们欣赏音乐并不是“为音乐而音乐”,总是力求从“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人们之所以感受到音乐美,是因为他们通过有限的音乐形象感受到更多的无限的东西,而这种无限东西的获得,则是要靠音乐欣赏者的联想。一、音乐联想的主观性联想当然是有主观意味的。尽管这样,  相似文献   

19.
花未眠     
推却不了阳光的盛情, 且倚着惺忪推开了窗。 那, 那化作了眼帘中的画。 是絮絮的,璞玉浑金的瓣, 是隐隐的,扑朔迷离的叶, 万绿丛中自一点, 总觉得有些是欲盖弥彰; 是淡淡的,抑郁寡欢的香, 是冷冷的,淡漠无情的露, 看似拒人千里的 却又诉说着悠长 君可记否, 夜阑卧听风吹雨 人已眠, 花未眠。 于是风雨的无情 孕育了无限遐想 渗霹花未眠@薛志飞$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高二(14)!226400~~  相似文献   

20.
花未眠[日]川端康成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