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哲学、美学角度对竞技体育的跳水运动进行研究,竞技跳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做进一步的解读,对于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的善与美,完善体育学科的理论架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美学类型看,竞技跳水美归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具有艺术美的特征,最终表达了形式美;从美学形态看,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结合是竞技跳水最鲜明的美学形态特征;从生命美学角度看,竞技跳水美是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之美的高度统一,缺一不可。从"符号"理论结合生命美学对竞技跳水运动作出的美学阐释:竞技跳水是一种身体文化,是人将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运动而显示的"一秒钟"艺术,从而实现合乎人的三重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休闲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有所提高。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学、美学等不同的角度,对竞技体育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挖掘竞技体育的美学价值,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遗产,它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其美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论是从中华武术美学的本质,还是美学特征,其美学艺术特点极为鲜明。武术的各种表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的东方神韵展示其艺术美,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艺术,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使武术美学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应不断探讨和研究武术美学艺术,让武术之美服务更广的人群。  相似文献   

4.
体育美学本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美学目前在国内尚属新兴学科.现有研究多涉及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体育美学的范畴,研究体育美学本质的文章甚少.笔者结合体育运动的实践,从体育的社会美和自然美的属性上,阐述了体育运动美的本质、特性,以期引起体育美学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教材内容分析环节的剖析,认为单纯对教材内容进行技术结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教育学、美学原理角度出发,同时结合体育教材的本质特性,认为体育教材内容分析不仅仅要重视其技术结构特性,更需要重视与构建体育教材的美学特性体系。同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二者具备有机结合的基础条件,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学校体育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关系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闪现于马克思的多篇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坚持实践的观点,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探寻美的本质和根源。要清楚认识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观点,必须从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对象化的内涵两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NBA篮球中的扣篮及其美学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扣篮所蕴含的动作本质和人文精神进行研究,并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对扣篮的美学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扣篮的人文本质及美学特征。研究主要结论:身体暴力在体育规则的“规训克制”下弱化;体育本身具有的审美因素和价值以及现代影视技术和数字技术与体育的结合推动了体育暴力属性与体育美学的迅猛发展。在此视角下,扣篮具有的人类原始非道德性即攻击本能和合法的攻击态度进一步提高了扣篮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研究发现扣篮具有技艺化、野性美、力量美主导、喜剧化等美学特征。扣篮所蕴含的美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体育美学中关于野性成分的思辨和讨论对于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下过分“文化”和严重“理性”而导致的体质下降和精神疲惫的国人来说具有重大社会研究价值。因此,加强对体育美学中野性美的研究和提高大众对体育的暴力属性的审美水平对我国对抗类体育项目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从美学的角度,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主题演出所体现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自然美、"敢为天下先"的社会美、中国风点火仪式的形式美、绿色行动与体育诠释的艺术美、舞台与视听的科技美五个方面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剖析,并对口号与主题,主题表达的深度,音乐的选择,文化符号的筛选四个美学瑕疵问题进行评析。重新审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有助于规避瑕疵,为以后再次承办大型体育盛会的构思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目前对太极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健身以及技击特点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其广泛的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美的身心感应等审美价值研究。文章分别从阴阳美、意境美、形神美和武德美四方面进行分析,以中国古典美学和太极拳拳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归纳并与太极拳的实际相结合,得出结论,太极拳的美学特征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赏析与创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美学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意境美和技击美,并从服饰和音乐等方面对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创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体育美学研究本质及内容的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 ,探讨了体育美学的研究本质 ,论述了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期和世界体育发展愈发商业化、职业化的今天 ,应重视发挥体育审美的教育功能 ,加强对体育精神美的研究 ,并指出我国体育美学研究者应大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美学价值 ,为中国体育文化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体育美学面临的要求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美学特征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建立体育美学有其重要意义。主要对后现代体育美学研究的归属、研究对象以及体育美学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后现代体育美学的发展应该从体育活动的历史及其前后关系出发,指出体育自身审美价值不断下降的原因与体育活动的商业化、工业化趋势有关。  相似文献   

14.
借用泛神论一词,在理解泛神论概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日本宗教观中自然万物皆可为神的特点和日常审美观的描述,了解泛神性观点与欧洲泛神论的异同,以及泛神性对日本古典美学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作品中所含有的泛神性特征,从而辩证地看待日本古典美学的"物哀"和;"幽玄"的特性。使我们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日本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15.
以2009—2012周期新规则变化为导向,以美学理论为主线,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由于规则变化而呈现出阶段性的美学特征与发展形态作初步探讨,并阐述其美学形态和审美价值以及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模式逐渐被消解,对美和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思考的美学基本理论日渐弱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是各种具有差异性和专门性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现实和审美活动在实践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传统美学理论不断提出挑战,传统美学学科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以往美学学科内部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这意味着需要对美学基本理论进行反思与重建。尽管一直以来,各种新的美学形态不断推出,试图对美学在当今语境下的发展做出与时俱进的回应,但是这样的回应却是主要通过对某一领域的审美活动、某一具体形态的美学研究展开的,所以呈现出相对单一和碎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新世纪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回顾了中国体育美学上个世纪发展的历程,探讨了上世纪中国体育美学发展迅速的原因,提出了新世纪中国体育美学发展的构想和建议,并指出体育美学研究者应大力挖掘体育领域中的美学价值。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美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体育教学把美学教育贯穿到整个体育活动之中,体育教师应更进一步了解体育美学的重要性。美学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美学以体育的表现形式,展现人类的自我健康美,力量美,形体美。体育教师只有明确体育美学的性质与特点,才能塑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体育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美学的能力,就得不断地丰富生活经验和运动实践经验,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等,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欣赏美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1980-2002年国内出版的中体育美学作、译、论、译等大量资料,对体育美学的起源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认为体育美学的发展经历了构建理论体系阶段、普及与发展阶段、深化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三个阶段,并对体育美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体育美学的内容将更为丰富多样,体育美学的研究也逐渐向独立性、社会化、增强时代气息和国际化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