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中语文教材《死海不死》里有这样两句话: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相似文献   

2.
孙杰同学问:“《死海不死》一文在用数据进行说明时,为什么有时用确数,有时用概数?”全文运用的数据大多数是确数。如第4段中列举了四个统计数据:“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这些确数,精确地从不同方面说明了死海海水的含盐量,从而科学地说明了死海海水“咸度很高”因而浮力大的  相似文献   

3.
一、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成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食盐);有六十三亿七千万吨氯化钙;有二十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至二十五。这样,就使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了起来,沉不下去呢。  相似文献   

4.
【语段精选】甲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威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一百三十五亿四千六百万吨氯化钠  相似文献   

5.
盐多浮力大     
为什么死海的水淹不死人呢?难道真的和盐有关系吗?为了验证盐与浮力的关系,我决定自己动手做个实验。  相似文献   

6.
死海是位于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一片美丽而又神奇的水域.因湖水中盐分含量极高、生物无法在里面生存而得名。死海的水面是地球上陆地的最低点,因此死海还有“地球肚脐”的别称。由于湖水浮力大,人们在里面游泳不会下沉,一些不会游泳的游客纷纷将死海当作休闲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名的死海能使人漂浮.为什么呢?要弄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死海的特定位置及海水的密度和浮力的关系谈起.死海是个内陆湖,它的水面比地中海海平面低362米,因此凡是流进那里去的河水再也流不出来.那个地方的阳光充足,气温高,湖面上的水分不断地被蒸发到空气中去,所以湖水中的盐分就变得很高,比普通海水高5倍左右.死海海水的密度达1.172克/厘米~3~1.227克/厘米~3,比人体的密度1.021克/厘米~3~1.097克/厘米~3要大,所以人掉到死海里,总是漂浮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8.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揭示文章内容的窗口。抓住题目就等于找到了文章的脉络。本文试以《死海不死》、《中国石拱桥》为例,说明如何从题目入手分析说明文。《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题目新颖、巧妙。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死”与“不死”入手,精心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解答。这样设计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另外,也可以使枯燥的说明文教学变得饶有趣味。设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为“死海”?为什么说死海“不死”?②死海是怎样形成的?③死海的利用价值及发展前景怎样?…  相似文献   

9.
一、设疑悬念法这种方法就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导入问题情境中去。如有一位教师在开讲《死海不死》一文时,先板书并带点课题:死海不死,然后向学生提出疑问:“‘死海’在什么地方?地理课学到过吗?这个‘海’为什么叫‘死海’呢?既然是‘死海’,可为什么又说‘不死’呢?‘不死’是指什么?课文最后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看作者是怎么说明‘死海’的死——不死——死,这样一些奇特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一、解题: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是向读者传授地理科学知识的.但文章写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富有文艺性和趣味性,使读者读起来有兴趣,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想读下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文章是说明有关“死海”的地理知识的.一般情况题目用“死海”两个字就够了,但却用了“死海不死”四个字,这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为什么叫死海?死海又怎能不死呢?  相似文献   

11.
一、找准方法求浮力 浮力知识是初中科学的难点之一,学生解题常常因为没有头绪,找不到切人点而无从下手.如果能够掌握求浮力的不同方法,并对症找准方法,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求浮力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的情况,新生进校时我进行了一次物理检测,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一桥墩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25立方米,问桥墩受到的浮力有多大?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全班62人来自全县11所重点初中,答对的只有20人,实在遗憾!做错的学生都是根据浮力公式F=ρgV求出浮力等于2.45×10~5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通过调查得知,除了学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观念是指人们对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的本原和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即对科学对象持有的整体观点。就科学过程而言,科学观念包括人类为什么想,怎么想、想出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一系列问题。科学观念不同于科学概念,前者是统领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潜在意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观念是指人们对科学对象、科学过程的本原和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即对科学对象持有的整体的观点。就科学过程而言,科学观念包括人类为什么想、怎样想、想出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等一系列问题。科学观念不同于科学概念,前者是统领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一种潜在意识,是...  相似文献   

15.
这样可以保护体内水分不会被过度蒸发。,巨人!神灯巨人!神_灯巨人是个快乐的青夕进亡.n人n人到二月卜占人二白 J干孟H有日瓦,」戈共月、口,产与汤真令人陶醉。对啦!—这个地方叫“死海”,它是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湖泊,湖水含盐碱度很高,浮力较大,不会游泳的人在这里也不会被淹死,由于湖水太咸了,所以这里没有任何鱼类,因此叫“死海”。淹不死人的海@马开峰  相似文献   

16.
一、给学生导学习方向如《死海不死》,我给学生的学习方向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②它为什么叫死海?③为什么说是死海而它又不死?④若干年后,死海为什么还是会死掉。⑤死海这一系列复杂的自然现象,作者是借助了那些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白的?至于答案,由学生沿着这些方向去寻找,去发现。教师适当点拨即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习方法。”他强调老师不宜拿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指导学生了解找出这种方法的程序,触类旁通,自行找出这种方法,并再用这种经验去寻找别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17.
学到电磁学这一部分知识时,有位学生问我:老师,既然地球是个大磁场,小磁针能够受它的影响指南北,那么地球上那么多的钢铁为什么没有被磁化?像缝衣针这样的钢针为什么没有被磁化变成指南针呢?我当时真的一下无言以对,教了这么许多年的科学,还真没有好好去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老师,樟树的落叶为什么是红色的?”“老师,含羞草的叶子是为了捉住苍蝇才长成这样的吗?”“老师,梧桐树有这么大的树洞为什么还能活着?”一下课,一群学生就会涌向一个身材瘦削、面容清秀的中年教师。他也常常和学生一起观察落叶,一起讨论为什么含羞草的叶子会合起来,一起做生态瓶,一起考察沙沟河流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孩子们亲切地喊他“科学老师”。  相似文献   

19.
反向思维对比诱导——“钢铁轮船为何浮着”教学谈平乡县老吾庄小学王建勋小学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课后第2题“钢铁在水里要下沉的。可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着呢?”这既是对本课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的巩固和引申,又是学好十五课《大气的压力和浮力》及...  相似文献   

20.
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死海不死》,标题别致精彩,巧用回文设置悬念,引人思索。既然是“死海”,何以又“不死”呢?岂不自相矛盾吗?读了全文就知道了“死海”指的是这海里不具备任何动植物生长的条件,没有任何生物存在;“不死”是指这海水的浮力大,人在海里不用担心会被淹死。“死海不死”一点也没说错,而且饶有兴味。像这种对同一个描述对象既肯定又否定,看似自相矛盾,其实合情合理,从而使语言风趣幽默、耐人寻味的修辞方法,就称为“矛盾”修辞格、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巧用“矛盾”格的范例,撷例赏析,以供借鉴。①……照例的是提着他的两条小鱼,登上岸来向我笑了笑,并且说:“我是为钓,不是为鱼.”(《钓胜于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