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平衡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增设此演示实验——放电条件下从两个方向开始进行反应N2(g) 3H2(g)→←2NH3(g),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只与条件有关,而与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2.
一组有关化学平衡的演示实验彭实(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用品0.1M的K2CrO4溶液,0.1M的K2Cr2O7溶液,1M硝酸溶液,1M的KOH溶液,三个培养皿.实验步骤最好在投影仪上做这个演示实验.1.取两个培养皿,向其中一...  相似文献   

3.
判断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是化学平衡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难点.在吕·查德里原理的基础上,将Qp、Kp和△G的关系转化为Qc、Kc和△G的关系,用"等量抵消法"判断压强改变化学平衡的方向,可使问题简单化,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4.
现行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通过课本“图14.44机翼模型的实验”来理解机翼受压不同的原理的。该实验不能直接观察到“机翼”受压的情况,只是通过“机翼”向上翘起来悟出“机翼”上表面(曲面)受到的压强小于下表面(平面)受到的压强的原理。对于悟性好的学生可以达到目的,对于悟性差的学生就不中了。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化学平衡等效问题呢?对于化学平衡等效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化学平衡的过程等效:二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等效。在解决化学平衡等效的相关问题时,我们需要借助物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化学平衡过程作等效处理,即对化学平衡过程进行拆分和叠加。一、化学平衡问题中有关等效过程的假设在影响某个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条件中,主要讨论温度、浓度和压强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对于过程的讨论当然就显得复杂。为了使问题简单明了,我们常对这些条件作单一讨论,最后叠加,其结果与综合分析是等效的。过程等效中需要…  相似文献   

6.
浮力原理的演示实验封承显,柴正康,闻祥,赵若斌(北京教育学院物理系)一、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产生于上下底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由于下底面所受向上的压强大于上底面所受的向下的压强,故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二、特点及用途1.“浮...  相似文献   

7.
在验证玻—马定律的实验中,我们通常是采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通过拉、压活塞以改变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来进行实验的。该实验的缺陷是:(1)由于活塞与器壁间不是完全密合,所以导致漏气,从而不能满足定律所要求的“一定质量的气体”这一前提条件。当所加压强越大时,漏气也越严重,实验偏差也越大,常常导致实验失败。(2)在活塞与器壁间涂加润滑油,这虽能略为减少漏气,但却又增大了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力。当所加的压力不是很大时(约10N左右),摩擦力的影响也就无法忽略。(3)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变化范…  相似文献   

8.
大气压强虽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它在初中化学解题中同样应用广泛。此类题目中所涉及的原理是:由于温度变化或化学反应的发生使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产生明显变化,从而产生压强差。本文尝试从这一原理出发,梳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以求解题之快速和高效。  相似文献   

9.
《化学平衡》知识是理论内容中较难掌握的一个知识块,如果将其与实验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学生会更为感到为难,本文分析几道有关《化学平衡》的实验试题,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5买验3—4铝与酸、碱的反应 【提示与准备】 (1)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铝制品。(2)写出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还原剂。铝与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反应原理相同吗?(3)铝片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为什么可以不打磨去掉表面的氧化膜?(4)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速率较快的是哪种?产生氢气量较多的是哪种?等体积的镁和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量较多的是哪种?(镁的密度:1.738g/cm^3,铝的密度:2.70g/cm^3)  相似文献   

11.
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个平衡理论体系,它包括“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等。其中化学平衡是这一平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既使学生对“溶解平衡”理论加深理解,又为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理论奠定了基础。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例如,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做好这部分演示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阿基米德定律和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改进浙江省建德市杨村桥中学程年训初中《自然科学》阿基米德定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内容历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就这两个实验的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这两个实验的改进,仅供参考。一、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实验传统的方法是用...  相似文献   

13.
大气压强测定实验方法的探讨朱帜,梁子明,李云波(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讷河四中)意大利科学家托利拆利首次用大气压强支持一定高度水银柱的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托利拆利实验,这个实验,一直在教学中普遍被采用。在教学中为了使演示更直观...  相似文献   

14.
高二化学甲种本P85实验[3—5]是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唯一实验。 该实验难度较大,现象不够明显,各有关刊物已进行过多次探讨,高二化学教师参考书P152也具体介绍:加热分解干燥的Pb(NO_3)_2、经冰盐混和物冷凝制液态N_2O_4并熔封在安瓶中备用。本方案固然很好,但操作复杂,一般学校也难于办到。  相似文献   

15.
在“电场”一章中,不同版本的教材都安排了“探究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有的教材还在其后简单介绍了库仑的扭秤实验,但限于学生的基础,对扭秤实验只是简单地介绍装置(老的版本如“高中物理读本”1993人教版还简单介绍了实验原理),然后就说根据库仑的精确实验表明: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教材中,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采用充有NO2,气体的试管分别置于冷、热水中进行,这样做实验现象可见度低。为此,建议对本实验采用如下演示仪进行。  相似文献   

17.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此实验很易成功。但压缩混合气体时 ,颜色变化不易观察 ,无法证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经典实验缺乏说服力。笔者运用上海教育科研所最新研制的D I S 系统 ,将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实验结果数字化 ,用气体物质的量变化造成气体压力变化的曲线在电脑显示屏上直观地表现出来 ,具有灵敏度好 ,成功率高的优点 ,又具有通过网络进行远距离输送交流的特点 ,通过对比实验 ,更具有说服力。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 )①M8螺杆 ②针筒 1 ③针筒 2④力传感器 ⑤数据采集器 ⑥电脑图 11 温…  相似文献   

18.
实验三、酶催化作用的活性  【实验原理】活细胞中含有H2O2分解酶。温度过高或酸碱性过强,导致酶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酶的催化作用。【实验目的】(1)明确探究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原理,学会有关实验动作技能。(2)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的温度或酸碱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变化,使学生领会温度和pH值是影响酶作用活性的重要因素。【实验用具】编号试管、大小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药品或试剂】稀释唾液(两倍)、1%淀粉液、碘液、5%NaOH和5%HCl、冰块、本氏试剂。【实验步骤】温…  相似文献   

19.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验过程的气压变化,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进而求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变化"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自制液体压强传递演示实验器杨泗华(江苏省赣榆县班庄中学222132)初中物理第一册中是用压强计测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的演示实验,总结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此演示实验需多次转动金属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