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推行民主办学的方针,开展生活教育和.乡村社会建设与改造运动。学校成为国内进步青年云集之地。在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晓庄学校党团组织团结进步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斗争,晓庄学校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的温床”和中共南京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
192 7年在北伐军向南京发起总攻的炮声中 ,陶行知在劳山脚下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他为晓庄师范制订了办学方针、建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并努力把教育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8年晓庄党支部成立以后,相继开展了驱逐国家主义派、发展武装力量等活动,并成功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游行活动,扩大了晓庄党支部的影响力,成为了南京地区最好的学校党支部。中共在晓庄的活动也是陶行知最终成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陈德全 《生活教育》2012,(14):32-34
冯玉祥与陶行知是同乡兼好友。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冯玉祥一直很赞同。1927年3月,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后,冯玉祥曾给予大力支持,慷慨捐赠晓庄师范办学,先后计有三千元。冯玉祥也曾多次到晓庄参观访问。由于冯、蒋一度不和,冯玉祥对晓庄的关心,以及与陶行知的友谊,  相似文献   

5.
蒋超群 《生活教育》2014,(19):30-34
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仅仅培养从事乡村教育的教师,而是通过晓庄师范培养乡村改造家,进而改造中国的乡村社会,最终建立一个民主自治的现代化的中国乡村。陶行知的乡村改造目标与国民党政府的集权,一党训政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是南京国民党政府最终查封晓庄,通缉陶行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许臻 《生活教育》2016,(5):26-27
杨效春是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信奉"少中"以社会的活动创造少年中国的宗旨。他把教育看做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并终身致力于教育活动。他追随陶行知共同创办晓庄试验师范学校,他认为晓庄师范是师生同甘苦共生活的家园,晓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刻地影响着他后来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3月15日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开始了中国近代“生活教育”理论的试验,也是乡村教育运动的发端。本文对1927—1930年4月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生活,与国内外教育界的交流等方面的主要事件作了简要的概述并附注释。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与陶行知是一生的同志与挚友。他随同陶行知创建了晓庄师范,并以晓庄师范作为自己办学的榜样和砥砺,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晚年多次来到晓庄,鼓励晓庄的师生铭记陶行知,继承陶行知的事业。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33年由陶行知主编、陆静山编的《晓庄歌曲集》中各曲调的分析研究,试图考证陶行知几首填词歌曲的曲调来源及特点,顺带勘正其中的记谱错误,再洞悉其它创作歌曲的艺术风格和功用意义,力求分析词、曲的创作手法和词曲结合之技巧。再结合他人关于陶行知的研究成果,通过作品的分析论证以便管窥陶行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是在农村,中国教育的改造应从农村开始。于是在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神策门外的农村小庄山地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艰苦的办学条件,不仅体现了陶行知艰苦创业的精神,更表现出了他独到的教育思想理念。时至今日,陶行知独到的教育思想理念,仍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暨生活教育运动80周年,2007年3月14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了"陶行知与当代教育"高层论坛,来自国内14个省市以及新加坡的陶研学者共80余人,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思想以及陶行知的信仰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透过晓庄学校在目的共享、责任共担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可以发现,陶行知强调的“学校是共同生活场所”的观念,体现的是一种“共同体”学校观。陶行知之所以强调学校应当成为共同生活的场所,与其“生活教育观”以及“社会即学校观”紧密关联。这也使其学校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共同生活”这一学校共同体构建的途径,也提醒我们从“学校与社会关系”这一更宽广的视角考虑学校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史中,师范教育家屈指可数,陶行知是其中的一位.陶行知是教育学家,也是第一流的师范教育家.陶行知同其所创建的晓庄学校在我国师范教育史上均享有特殊的地位.对晓庄办学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还可以为实现"川流不息的师范教育现代化"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4.
晓庄学校被封闭后,陶行知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他匿居上海创办了《师范生》和《儿童生活》杂志。为了避免进一步的迫害,他不得不用笔名发表文章。从生活教育论的形成过程,对李一之、盛震叔生平资料,以及陶行知1931年关于中国及中国教育出路思考的发展过程等多方面的仔细辨析,可以确定在《师范生》中署名“李一之”的三篇文章:《生活教育论发凡》(创刊号)、《通讯·答复》(创刊号)、《贫穷与教育》(第2期,1931年5月15日)是陶行知先生所写。  相似文献   

15.
孙铭勋跟随陶行知从事生活教育运动屡试屡验、屡屡创造而又屡遭厄运,长达三十四年。孙铭勋是中国幼稚园最早的男性园丁。最初他入晓庄学习,同时从事幼稚教育。后随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又赴南宁,继续从事幼稚师范教育。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特别是幼稚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已经成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创业的视角审视陶行知的一生,他并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创业者",是一个不为金钱奋斗的"创业家"。早期的宗教影响,中国传统知识人的淑世救国情怀和教育科研者的实践理性是促使陶行知成为教育创业垦拓者的主要因素。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是陶行知典型的四次教育创业活动,它们彰显了陶行知宽容博爱、不断创新、勇于担当的"双家"精神,其教育创业的励志事迹和启人深思的"双家"精神对当今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教益。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教育思想进教师教育课程,是指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核心教育思想作为课程或专题列入教师培训理论学习内容.《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网络课程是基于任务驱动设计,按认识陶行知、阅读陶行知、学习陶行知等活动形式设计,学员按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交流讨论、完成作业,系统地认识和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一旦进入教师教育课程,校长教师都会自觉主动地接受陶行知,并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带进学校,带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