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本刊驻黑龙江大庆小记者天宁报道这天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班的李某和王某因一点小事越吵越凶,各不相让。李某说不过王某,就动手打了王某一下,王某一气之下就还手,就这样闹了起来。后来在同学的劝解下,这事才慢慢平息了。可下午上学的时候,李某的姥姥却带着李某到了学校,气呼呼地站在教室门口找老师评理。不大一会儿,王某从外边进来了。李某指着王某大声喊:“姥姥,就是她骂我,又打我!”李某的姥姥居然气势汹汹地走到王某面前,二话不说就打了王某一个耳光。王某哭着跑到教务处给家长打电话。不到五分钟,王某的妈妈就和学校的书记赶到教室。王…  相似文献   

2.
正事例:王某从小父母离婚,他跟随父亲生活。家在农村,父亲望子成龙,带着孩子到县城租房一边打工一边供儿子上学。父亲对他疼爱有加,但由于工作很忙,经常早出晚归,只好以"金钱"来表达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每当考试进步了,在家表现好了,在校得到老师表扬了……都奖励他几块钱。自从迷上电脑游戏以后,王某变得越来越自私、冷漠、孤僻。在校他从不让自己吃亏,别人不小心弄了点墨水在他衣服上,他一定要别人赔;同  相似文献   

3.
前日偶然浏览一家网站新闻中心,惊见一则社会新闻:《XX省XX小学两名小学生迟到受批评喝农药自杀》.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名小学生上学迟到了,班主任便不让他进教室.于是,小男孩就到校外玩了一天,这下班主任更火了,第二天,就更不让小男孩进教室了,小男孩又出去玩了一天.  相似文献   

4.
王某与杨某是某校二年级同班学生(二人同是教师子女,王某的父亲数月前由该校调出).这天是同组值日,王某是值日组长,下课后他带领其他组员开始打扫教室,地扫了一半,可还不见杨某的面.王某猜想,杨某可能在其父的办公室,于是和其他同学一齐前去寻找杨某来做值日.果然,他们在杨老师的办公室找到了杨某,就要求杨某回教室做值日.杨某说:我爸爸不让去.为此,王某与杨某争吵起来.杨某的父亲闻讯赶来,不问青红皂白,一句话也不说就从王某的背后朝他的右脸颊打了两记耳光.王某还没有反应,就被打昏在地,失去知觉.等众老师赶来才唤醒王某,只见他两眼呆滞,右脸颊至耳部、眼角红肿,手印清晰可见.过了好长时间,主某才突然哭出声来.其他老师把他送回家.王某的父亲下班到家看到儿子右脸部凸起,眼睛肿成一条缝,哭成泪人,向儿子询问经过,可儿子无论被怎样问就是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中。校园暴力时常发生,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下面以一个真实的事例来说明。某中学初三学生王某。家长是劳教人员。王某从小养成不良习惯,喜欢打架斗殴。有一天王某与同学张某发生口角,便对张某拳打脚踢。张某立即逃往办公室。向老师求助。老师及时制止了王某的行为。但在老师向张某渊查事情缘巾期问,王某乘老师不衙。拿起办公桌上的圆规。刺向张某。致使张某头破血流。当时围观的学生很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事后由于王某家庭的特殊情况.学校只能让其拿出部分医疗费。革草处理。王某继续上学。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问,王某又与同学李某发生口角,  相似文献   

6.
学生于某离开学校十多年了,虽说同在一个县城,却几乎没有见过他。前几天偶然遇到,几句寒暄之后,他便抛过来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老师,那一次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我听了这话,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见我一脸迷茫,就讲述了一段往事。王某读初二那年夏天,天气特别热。一天下午在上学的路上,王某遇到  相似文献   

7.
木旺     
杨汉光 《湖南教育》2005,(17):43-43
木旺很野。小时候,他在小便时便爱往小伙伴们身上淋。上学后,木旺恶习不改,掏出小鸡鸡又向同学淋去,大家都不喜欢他。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要木旺,上课了,他还在走廊里张望,不知道该进哪个教室。教六年级的王老师见木旺可怜,就跟校长说:“让我到一年级去教那个尿注子吧。”校长求之不得,立刻把王老师换到一年级去当班主任。木旺这才能够走进教室。照理,木旺这回该改邪归正了。谁知这小东西不但不改,还把尿射到女同学的衣袋里去了。王老师说了木旺几次,见不起作用,就决定以邪攻邪。此后,王老师每天小便时就接下一小杯,趁木旺不注意,倒进他的衣…  相似文献   

8.
张鹏 《山东教育》2004,(35):17-17
前几天排座时,因为肖冰没有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又特别差,我就暂且把他安排在最后面的一个角落里。第二天下午自习,我一走进教室,发现肖冰的座位是空的。正在纳闷,突然,一个陌生的学生推门进来对我说:“老师,肖冰不愿上学了,他让我替他把桌子带回家……”我一下愣在那里,心里非常不是滋味。这学生连招呼也不打,就搬桌子走人了,真没礼貌。  相似文献   

9.
我为求学时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而感到欣慰。也许是因为自己当了15年小学教师的缘故吧,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时,非常想见见我的启蒙老师———王自玉。于是,我特意去给他拜了年。王老师与我同村,所以自小就很熟识。王老师不是那种特别伟大而又学识渊博的人,他的一生极其平凡。王老师只上过完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吧),但他又做了小学教师。我刚上学那会儿,正好是他教我们班的课,他总是和蔼可亲的样子。王老师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体育及其他课程。当时的教室远不像如今的教室这样宽敞、明亮,而是一间只能遮风挡雨的土坯房子。室…  相似文献   

10.
乌鸦太郎     
《乌鸦太郎》是我看过的一本日语图画书。一个农村孩子,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沉默寡言,独来独往。没人注意他,他也就安然躲在教室的  相似文献   

11.
“王老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蜡烛!”王老师一位读师专的学生动情地说:“他帮我们补过衣服,理过头发……”王天义是息烽县流长乡龙泉村麻坪教学点的老师。这里群山连绵,道路崎岖坎坷,离最近的龙井小学有三公里。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息烽县教育局曾几次在此开设教学点,都以失败告终。1986年,正在搞缝纫工作的王天义知情后。主动挑起这副担子。没有教室,他就把教室设在自己家里,从此开始了他艰苦的教学历程。人们纷纷议论:“王天义是个瘸子,妻子又有癫痫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怎么教得好孩子呢?”没想到,他以常人所难以想象的毅力干出了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一、事件 今年笔者接触了一个很特别的男孩子王某,他有着双重的性格,聪明、好动、热心,但是学习积极性差,不写家庭作业,就连课堂作业也完成不了.一段时间内,破坏纪律,欺负同学,更令笔者震惊的是:连续几天趁教师不在教室时,他将别的男生拖到教室后面去,强迫亲吻.笔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决定去进行一次家访.  相似文献   

13.
陪读妈妈     
武学新 《宁夏教育》2010,(7):156-156
在我们学校,每天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陪着她的儿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还和儿子一起听老师上课,一起做游戏、一起走在去厕所的路上,只是到了厕所的时候,母亲去了女厕,儿子去了男厕。儿子方便之后,等母亲出来,这母子俩又一起回教室。她是他的母亲.也成了他的同学、伙伴。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  相似文献   

14.
一口袋的吻     
迪比上学啦!上学第一天,迪比就学会和同学们排好队走进教室,学会了把大衣挂在衣钩上,当老师点名的时候.还学会了回答到。这一天,迪比和同学们一起堆沙堡、唱歌谣,还给  相似文献   

15.
上学     
上学人物:外星宝宝,蓝鼠,红鼠,绿鼠,黄鼠,白鼠和黑鼠场景:在教室(新学期开始了。外星宝宝和蓝鼠一起去上学。在教室里,他遇到了许多新朋友。)蓝鼠:这是我的朋友,外星宝宝。他来自火星。向他介绍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河北教育》2011,(11):48-48
这些年我做的最多的一种梦,就是回到校园。小学的教室,中学的宿舍,同学的身影,老师的笑脸,都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香甜无比,梦意盎然.有一次,竟然在梦中笑出声来:妻子问:“做了什么美梦,笑得这样开心?”我答:“上学,又一次上学,”几十年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7.
儿子写道:“优生像兔子一样跑进教室,差生像乌龟一样爬进教室;下课铃声响起时,优生像乌龟一样爬出教室,差生像兔子一样跑出教室。”“我的天,还有三年哪”去年九月,我的11岁儿子上初中。儿子骑车上学,身子很夸张地左摇右晃。天不亮摇向学校,去上早自习;天黑定从学校晃回。突然的变化,弄得他妈妈既心疼又头疼:心疼他的身体,头疼他的学习。我的儿子在整个小学时代一直是所谓的差生。“孩子本来就挑不动一百斤”,他妈妈说,“现在又凭空加上了重量,他不是要累得趴在地上吗?”我却对此一直持乐观态度。我相信教育本意是“唤醒…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当今社会上关注比较多的"在家上学"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孩子长达十年在家上学,已通过高考迈入重点大学的事例(这里面有成功,也有遗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给更多做此选择的家长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9.
闹闹在学校     
上学头几天,闹闹都是以很骄傲的姿态回到家里的。他在学校里的情形究竟昨样,这是每一位大人都极为关注的事。因此,只要他一回家,大家就迫不及待地问这问那,但小家伙却像大领导似的。一说起上学的事情就直皱眉头,根本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唉,好辛苦啊,光排队就排了1个小时哩。”其实呢,据他妈妈观察,对上学这件事,他是又新鲜、又激动、又充满期待的。去学校前,书包背上背下地折腾;书包里的几本书拿进拿出地忙;从学校回来呢,像个饿死鬼,破天荒吃了两大碗饭;除了老师上课的内容说不出来,学校里其他的事情都说得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20.
<正>《父爱之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其中“父爱”是本文的灵魂,“舟”是本文的线索。吴冠中以父亲送他考学乘坐的小渔船为线索,叙述了父亲摇船送他上学、带他看庙会、雨雪天背他上学、凑钱为他缴学费、船上为他缝补棉被等难忘的事例,表达了他对浓浓父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篇散文选取了作者童年时的独特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