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师:(投影显示)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同学们,这是黄老师读《阿房宫赋》读到最后剩下的几个句子。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想一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师:(诵读投影显示的文字)最好填的,我觉得是宫中之女可谓……宫中之宝可谓……  相似文献   

2.
(一)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相似文献   

3.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2),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4)。川壅而溃,伤人  相似文献   

4.
文言趣读     
农夫耕田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用什么方法)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方法)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没过多少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道也。”农夫曰:“非耕之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据《浑然子》改写)  相似文献   

5.
格言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德)贝多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美)爱因斯坦格言~~  相似文献   

6.
正"方寸之地"是一个使用频率不高的成语,指心。它是一个典故性成语,语出《列子·仲尼篇》:"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也记载:"(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使用这个成语时一定要注意典故义,切不可望文生义。但是报刊上误用的例子却比比皆是:(1)方寸之地展现时间之大美(《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7.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 “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竟月,同饮至,曰: “试尝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 忘其故,死矣。……臭 (xiù)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相似文献   

8.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曰: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  相似文献   

9.
朱子语录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咎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  相似文献   

10.
任庄公钓鱼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①,五十以为饵②,蹲乎会稽③,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④,期年不得鱼⑤。已而大鱼食之⑥,牵巨钩没而下⑦,惊扬而奋鳍⑧,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⑨,惮赫千里⑩。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庄子·外物》)【注释】:①公子:先秦时诸侯的儿子称公子。任:国名,春秋战国时的小国,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钩:钓鱼钩。缁(z墿):黑丝钓…  相似文献   

11.
采绿与相思 在《诗经》中描写人采取某种绿色的植物,成为表达相思之情的固定套式。不管是采卷耳、采薇菜,还是采葑莱、采蓝草,都是相思的前奏曲,暗示出一种强烈、深沉而缠绵的思念之情。试看下列例证: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周南·卷耳》)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慑惙。……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召南·草虫》) 爰采唐矣,洙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 (《鄘风·桑中》)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 彼汾一曲,言采其(艹卖);彼其之子,美如玉。…… (《魏风·汾沮洳》)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詹。(《小雅·采绿》)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采薇》)  相似文献   

12.
品悟经典     
<正>[原文]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鲜(2),而好犯上者,鲜(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3)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4),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有若,字子有。(2)弟:即"悌"(tì),敬重兄长。(3)鲜:少。(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  相似文献   

13.
彼此彼此     
1、较年岁一人新育女,有以二岁儿来作媒者。其人忿然曰:吾女一岁,渠(他)儿二岁,相差倍矣;若吾女二十,渠(他)儿四十矣,安能许此老婿?妻闻之曰:谬矣!吾女今虽一岁,明年则与之(他)等  相似文献   

14.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  相似文献   

15.
孟子之平陆①,谓其大夫②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③,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赢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相似文献   

16.
记孙觌事     
靖康之难,钦宗幸②虏营。虏人欲得某文③。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卤妇饷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④也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选摘自《古文鉴赏》)【注释】①孙觌(d!):徽宗末年侍御史。②幸:指皇帝出行至某地。…  相似文献   

17.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论语辩柳宗元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弟子所记,信乎?”曰(A):“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  相似文献   

19.
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反义语素中义类相关语素构成的双音复合词。在实际使用中,它只偏用其中一个语类的意义,另一个“连类而及”的语素仅起陪衬作用而无义。例如:①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也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③是芙渠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李渔《芙渠》)④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陌上桑》)  相似文献   

20.
“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宋范温其人也。”接着,作者引了《永乐大典》范温论“韵”的一段话: 定观请余发其端,乃告之曰:“有余意之谓韵。”定观曰:“余得之矣。益尝闻之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宛转,声外之音,其是之谓矣。”(第四册第一三六一至一三六二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