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教版《语》七年级上册选入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巨《昆虫记》中的一篇章《绿色蝈蝈》,课是从由原编译的《昆虫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一书节选来的,译黄亚治。我没见过法原,但以法布尔的学术态度推断,原应当是相当科学严谨的。我在备课中,对照1997年版的《昆虫的故事》编译本,却发现教材选入的译多处让人费解,现择其中三处就教予方家。  相似文献   

2.
梁维力 《现代语文》2006,(10):32-32
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第五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是《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我在初中时代就已经对这篇章提出了质疑,现在过了九年左右时间,这篇章还在充当着教材。我认为这篇章的几处逻辑矛盾使得议论应当具备的逻辑性、辨证性在此中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许敏  康娟 《四川教育》2006,(7):39-40
本单元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贯穿教材始终,包括《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以及《语园地》。  相似文献   

4.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11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王安石以平实的文字,抒写了真挚而强烈的思乡之情。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师生对诗中的几处内容提出疑问。为此,笔者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这几处疑点进行了辨析,供同行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语教学之友》2004年第10期毛兆荣先生的《高语第三册错误拾遗》一中指出,高中《语》第三册教材中存在四处错误。笔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错误还不止这些。现补充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家,他有多篇散文作为定篇编人现行中小学教材,有《春》《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按惯例,文学作品编入教材,编者通常会作精心的加工润色。教学之暇,我拿原著①跟教材⑦作了一次细致的比照,发现《春》的改动最多——六七百字的短文竟有18处改动(文字13处,标点5处),这让笔者深感意外。因此,笔者在参阅各种版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现作如下辨析。  相似文献   

7.
现在使用的人教社版高中《语》教材(包括《语读本》,对一些字词按“旧读”注音,这就存在一个与现行规范标准相抵触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二:  相似文献   

8.
胡桓 《小学语文》2007,(12):4-6
初知梁衡,缘于中学时读的课文《晋祠》。后来,了解到他的文章竞有六十多篇次被选人语文教材或教学阅读用书,其中,《跨越百年的美丽》被多个版本小语、中语、师范教材的编者纳入“彀”中。梁衡,与语文教材竞有如此的缘分!  相似文献   

9.
许多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学生专升本的要求,选择的语教材往往是自考的《大学语》的教材,或是成人高考的《大学语》,也有的院校用的是其他版本的《大学语》,各类《大学语》内容大同小异。一般按照体可分五个部分:议论、记叙、说明、诗词曲赋、小说。本教材特别注重了知识的归纳整理,凝结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化”等现代教育思  相似文献   

10.
《情真意切释猜嫌》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中“人情与世态”专题的一篇例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语》九年级上册有李清照《武陵春》一词,配有插图。该图有儿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从上海开始,几家出版社将小学语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一删除,而代之以时代感鲜明的当今人物事迹,此举引发了国内有关人士的密切关注。在价值多元的时代里,语学科的功能是什么?究竟应该以什么标准和原则来选取小学语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为语教材的传统篇目,然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人教版2001年第1版)对其中几个词语的处理似乎未尽完善,现提出来加以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论语·侍坐章》是《论语》中篇幅较长且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篇语录体散文,被选入多种版本语文教材.由于《论语》中对话向来简短含蓄,所以《侍坐章》中也有不少地方语简意丰,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争议.现选取一些地方作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5.
董水龙 《师道》2004,(10):27-28
第一次读到《斑羚飞渡》是在2001年的《小小说选刊》上。后来这篇小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看中,做适当技术处理后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语》七年级(下)册。因为上课和听课的需要。笔又多次研读了这篇颇能煽情的章。但读的次数越多,越让笔觉得此不宜入选初中语教材,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教材,对"完聚"一语的解释亦为:"完,修葺,指修城.聚,聚集,指聚集百姓."通过翻检《左传》的用例和分析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笔者认为"完聚"的解释应以"坚固城郭,聚集粮食"为佳,而非如教材上所言.  相似文献   

17.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教材,对“完聚”一语的解释亦为:“完,修葺,指修城。聚,聚集,指聚集百姓。”通过翻检《左传》的用例和分析文章的上下文语境,笔者认为“完聚”的解释应以“坚固城郭,聚集粮食”为佳,而非如教材上所言。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笔杞人忧天,惊悉入选小学语教材30多年的经典范《狼牙山五壮士》(以下简称《壮士》)在一些新版的教材中被正式删除或调整的信息之后,总觉得对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祥之兆。  相似文献   

19.
《古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对诸葛亮《出师表》中“崩殂”的注释称:旧称皇帝死为“崩”或“殂”。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语》课本(试用本)对“崩殂”的注释也采用此说。笔认为此注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