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人未必都认识丁香,却可能都知道一两句丁香诗.远的,是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近的,有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相似文献   

2.
高培存 《现代语文》2014,(9):124-125
一、在丁香的忧愁中去读 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丁香花纤小玲珑、清香幽雅,有着天生的忧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经成为高洁、美丽、愁怨的象征。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  相似文献   

3.
当四周寂静得如同漆黑的原野,当内心寂寞得所有所有的美丽的哀怨都涌上心头,打开录音机,听首美丽的歌。歌如船。载着我飘向很远很远。给我,给我一片蓝天,我要为它抹上白云;给我,给我一片草原,我要为它放牧羊群;给我一片大漠,我要为它插上永远的红柳树;给我一片净土,让我为它撒下绿色的春天。  相似文献   

4.
梅媛 《四川教育》2020,(6):49-49
思辨力是指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对语言、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不同的文体中确立思辨点,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的节奏张弛有度,教学内容灵动高效。一、以教材编排的视角研读文本。《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作者是宗璞。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富含哲理意蕴的散文。全文围绕丁香结展开。作者从晴日里丁香花的美写到雨中丁香花的美,由雨中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结,并由此引发人生思考:生命需要丁香如雪,也需要丁香结做伴。以此表达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5.
正世上有许多的结,有绳结、有心结、有喜乐结,有烦恼结……而宗璞的《丁香结》写的却是花结。看到《丁香结》这个题目时,我与宗璞一样,都冒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是丁香结呢?文章开篇就交代了写作对象——丁香。第一段概括写了城里的丁香,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丁香花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有的宅院中探出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丁香结》是现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写了每逢春来处处可见优雅、芬芳的丁香花,作者由丁香花的美联想到“丁香结”名称的由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丁香结年年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也是一件去了一件又来,永远解不完。作为一篇散文,本文的语文要素很多,通过一篇文章解决所有的语文要素既不现实也无必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单元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教学这篇文章,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动词运用、比喻修辞和行文脉络上。  相似文献   

7.
滴水莲花真是好养,翠绿的叶子顶着水珠,渐渐高过我的头顶,将我盖住了。想我刚搬它来时病病怏怏,一副凄婉哀怨的样子,两年的工夫竟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了。我本是火命,又生的丑陋,没有艳福可享,栽花花死的,但这贱命的草儿却摆哪儿也能生长,与谁也能为伍的,它不厌我这秃顶,日日为我遮阴,真是一盆好花了。但它为花并不开花,只是长叶,我就不为赏花只为看叶吧。其实,我想,它之所以长得茂盛,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我油光的秃顶就在它的叶下,人说不长草的山是富矿山,我这头顶上的一片领地也早落光了叶子,风化了植被,被这几年的沙尘沙漠化了,现在…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在想,如果真有一天,时空把我扔出生命的轨迹,岁月只留给我一片孤寂与无奈,我还能延续我的旅程、实现我对生命的承诺吗?这样的想法有些荒唐,但很真实,它只缘于一首歌——齐豫的《哭泣的骆驼》。每次当那有些缥缈的歌声从远处传来的时候,我总觉得听见了骆驼的声音,不是哀怨的哭泣,而是那清脆的驼铃声——大漠中行人心中跳跃的音符,最美的歌谣。在我的心中,骆驼不会哭,即使在它最寂寞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它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漫漫黄沙,早已爱上了这样一片金黄色的空旷和辽阔。它的心中蕴含着一种从容,流露着一份坦荡,保留着一种如水般的平…  相似文献   

9.
<正>钻戒曾经有过一个钻戒,只是现在已不戴在我手上。钻戒上好像还镶着几粒细巧的蓝宝石,在钻石的闪烁中偶尔掠过幽深的一瞥,像哀怨的女人的眼光。那钻戒和我的手指和谐得如一对美满的伴侣。可我觉得那种贵气不是我内心的光芒—戴着它,我心慌手笨,麻花辫都编不像样。我像收藏一枚藏书票似的收起了它,直到它终于从我身边走失,走成了我生命里的一个句号。我并不富有,但我并没有因为钻戒的走失在意得捶胸顿足,因为送钻  相似文献   

10.
最后的蜻蜓     
满地落叶,残破的,完整的,一片一片躺在我脚边,它们都曾存活过整个夏季,都曾脸上挂着炫耀的神色。他们的生命,是值得炫耀的,但那都只是“曾经”。远远的一群人,围成一圈,又散开,接着看见一个小小的昆虫挣扎着飞起,又坠落。薄薄的翅膀打断太阳的光线,变成一个亮点。当我伸手扣它时,它一动不动。它看得见我,但它不躲闪,任由我把它捏起,只是颤抖了一下它薄薄的翅,那阵微弱的颤抖触到我的手心。  相似文献   

11.
正钻戒曾经有过一个钻戒,只是现在已不戴在我手上。钻戒上好像还镶着几粒细巧的蓝宝石,在钻石的闪烁中偶尔掠过幽深的一瞥,像哀怨的女人的眼光。那钻戒和我的手指和谐得如一对美满的伴侣。可我觉得那种贵气不是我内心的光芒—戴着它,我心慌手笨,麻花辫都编不像样。我像收藏一枚藏书票似的收起了它,直到它终于从我身边走失,走成了我生命里的一个句号。我并不富有,但我并没有因为钻戒的走失在意得捶胸顿足,因为送钻  相似文献   

12.
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在《我只是想送个盒饭》中被演绎得凄婉哀怨、荡气回肠。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母亲的形象也由黯淡无光到光芒四射。  相似文献   

13.
种子的故事     
一粒种子沉睡在泥土中, 这一天,它终于醒来了, 但是, 他看到的只是一片漆黑。  相似文献   

14.
柳丁     
在寝室的阳台上,有一棵植物。它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不流泪,不伤悲。它不属于谁,只属于它自己,属于它足下那片小小的土地。虽然,我现在拥有它——算不上拥有,只是它接纳了我。要知道,我只是用货币换来了它的使用价值,它真正的“价值”还掌握在它自己手中……它不喝水或者喝少量  相似文献   

15.
看起来美国就是一个偌大的农村,没有高耸的烟囱,没有一片片的工厂,然而这无妨它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因为它有的只是世界上最大也最为有效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微小说     
那片树叶文/车顺秋有一片树叶,偶然飘落入一个湖中,荡开了一片一片的涟漪。随着时间的流逝,树叶沉入了湖底,湖面又平静如初。很久以后,湖淡忘了树叶,以为那只是生活的一个小插曲。却不知道,树叶早已住进了它的心中。(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高三〈16〉班)  相似文献   

17.
水塘的呼唤     
四月初的一个夜晚,在离我家不远的池塘中开始奏出一种尖厉、颤抖的乐曲。乐曲声甜润,含有一丝淡淡的哀怨,它持续了整个夏天,直至太阳或者土地把池塘中的水全部吸干。成百上千只青蛙,这些小小的歌唱家,你不知它们藏身在何处。它们从冬日的昏睡中苏醒,脱离塘底沉积的淤泥,它们还能恢复那借以相互致意、相互交谈的细小而又清脆的嗓音吗?或者它们的复苏、逃离滑腻的塘底只是为了用奇异的乐曲来翻搅  相似文献   

18.
它是一棵树,只是一棵树,粗不过碗口.但它很庆幸老天还算仁慈,给了它结实的体格,让它独自伫立在这片田地中,没有在任何一场风暴中夭折。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思想复杂,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观点大多认为这是一篇讽刺之作。而笔者认为这是一首婉转动人、哀怨缠绵的恋歌。笔者从作品的剪裁、作品本身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作品所选择的材料、诗人自身的写作动机和诗人自身对此诗的分类四个方面,论述了笔者的观点:诗人只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又不拘泥于历史,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出李、杨婉转动人、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长恨歌》之所以能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它从哪儿漂泊而来,亦不知它叫什么.之前从未见过它,只是在一个星期前的一场雨后,我们打开窗来透透气,偶然间发现了它.那时它还在窗台底下,似乎是刚刚才探出头来,露着顶部的几片嫩嫩的叶子.它们嫩得微微泛红,可爱至极,给人一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觉.尽管它只是一株普通的攀缘植物,却确实带给了我们一种久违的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