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汪玉清 《学语文》2009,(1):9-10
若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就得向45分钟要质量。如何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存的“少、慢、差、费”教学现象呢?必须真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切不可在教读中面面俱到,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作为从事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一个“支点”,“撬起整个课堂”呢?两年多来.我一直在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中的这个“点”,以这个点来带动和激活整个课堂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固然告诉了我们支点的巨大威力,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这个点难以寻觅,不可能唾手而得。寻找这个支点,绝非易事。基于学生视界,就是我们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一个研究性课堂的支点,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燃点,一个提升课堂品质的沸点。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改革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支点,在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努力研究“童话课堂”;与“人教小语论坛”接触,我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语文教学观念也发生了“革命”。这成为我人生又一个新的转折点;当选特级教师和河北名师后我懂得“荣誉是一种责任”,“为教师服务”是我前行的新目标,也是自我成长的又一个新支点。  相似文献   

4.
一线的教师,朴实的课堂,小小的三尺讲台,是我们教书育人的地方。何谓“教书育人”,关于理论,我们的认识与教育专家们相比显得过于肤浅;如何“教书育人”,关于实践,我想我们的体会却是深刻的。记得,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而今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也需要支点,不是去实现那不可能实现的假设,而是用它来构筑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去实践教书育人。笔者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认为实现教书育人有三大支点。支点一:坚持以情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享有“力学之父”美誉的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这句话意思说只要找到一个支点,利用足够长的杠杆就可以翘起整个地球。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如果也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点,教育的前景不是更乐观吗?给学生以学习的支点,归根结底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前总书记江泽民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大峪中学师生的课堂实践探索活动就是寻找支点的过程,是开窍、“点捻儿”的过程。
  长久以来,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解题能力强的教师,学生成绩不一定高”,也就是说教师的个人解题能力与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是线性正比关系。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才是改造学习的过程,师生正是通过改造学习的过程,得以再造自身。  相似文献   

7.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的话也同样适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把学生学习中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起来,其评价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当然,课堂评价不当,必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那么。能撬动学生积极有效的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的工具为何物?课堂口头评价这一语言工具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9.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要撬起地球,除了杠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支点”,如果没有“支点”,是不可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那么,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呢?  相似文献   

10.
优质教育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亚里士多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如果要给优质教育找个支点的话,我认为“三个发展”事关根本,足可擎起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吧,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讲究统筹兼顾,讲究宏观把握与微观渗透。要成功高效地完成这个系统工程,技巧与方法便是那个可贵的支点,有了它便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的高考复习中,我便是应用“反刍式教学法”来作为指导高考复习的支点的。  相似文献   

12.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为了说明他的杠杆原理而作的比方。新课程改革则明确求教师改变某些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果我们试着把学生看作这个“地球”,那么能撬动这个“地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支点”就是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善于给学生一个“支点”,学生就会撬起自己心目中的“地球”。这个“支点”是什么呢?就是“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它把语文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把合作探究的课堂让给了学生,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学生自己做主”。  相似文献   

14.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6,(11):10-11
“吴新春”这个名字在遂宁市家喻户晓、在四川乃至全国教育界初为人知还是2003初,她作为来自基层的教师、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同人代会上有过精彩的发言,提交过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议案。一时间,国内权威媒体争相报道,不唯“洛阳纸贵”,更使斯人闻名。有人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足吴新春的人生支点。支点之于人的确重要,每个人都试图在寻找一个支点,他们习惯的说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橇动地球”。采访吴新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迪:人生的支点就是每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专注程度。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的伟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句话的含义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数学教学的支点在哪里?如何确定数学教学的支点?它基于什么理念之上?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以“弦切角”一课为例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正确的切入点,就像撬起地球的支点一样,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开课之初,学生的思想比较松懈,注意力尚不够集中,如果我们的课堂导人方法巧妙而又恰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从而让学生愉快地走进课堂,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这是一个科学巨匠的豪言壮语,"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撬起整个课堂"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8.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一个地球。”这是一位科学巨人告诉我们的。 “给我们一种黏合剂,能把敬沙凝聚成坚石。”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一位特级教师在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名师所以成为名师,是他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名师。”这句话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发展过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师发展主体性的支点在哪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名的古希腊学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推动整个地球。”毫无疑问,以中国听力残障儿童的巨大数量,将聋儿康复工作比做地球并没有过分夸大。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整个聋儿康复工作的水平,需要一个有力的支点。问题在于,什么是我们最佳的支点?曾经或正在致力于聋儿康复工作的人们,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