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叙事在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与组合以产生一个有意义的陈述。人类是通过叙事来理解与表达意义的,研究者必须通过研究特定的叙事来理解人类行为与现象,这是叙事之所以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它首先要符合特定的研究规范,所以我们不能把叙事研究理解成"通过叙事来研究",叙事研究应该是"对叙事进行研究"。根据海登·怀特对叙事结构的分析,在对叙事进行分析时研究者至少有四方面内容可以探究。  相似文献   

2.
历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教育叙事的首要原则是"教育性"。具有双重学科属性的教育史学,其叙事研究也兼有教育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特点。教育史叙事的"真实性原则"体现在"生活真实"、"逻辑真实"以及"情感真实"三大层面;其"教育性原则"体现在"教育性的历史"和"历史的教育性"两大层面。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历史的"真实"叙事得以被重新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叙事"有言语成品和言语过程两种含义,相应地"叙事研究"就有"对叙事研究"和"通过叙事研究"两层意蕴。教育技术领域讨论的叙事研究大都是"通过叙事研究",在讨论中要明确这种研究方法的背景以避免对叙事研究的矮化和泛化,同时应加强对叙事进行研究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4.
疾病是人类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削弱人的身体,还可以摧垮人的意志,使人产生悲观、厌世之情。人类自生命伊始就一直在与疾病对抗,作为一种痛苦的生命体验,疾病自然也成了文学叙事的母题之一。晚清以降,古老的中国封建政体积弊重重、病入膏肓,曾经的中华健儿也被讥讽为"东亚病夫",于是"国衰民弱"成为现代有识之士挥之不去的隐忧。在"五四"启蒙思潮中以"反传统"为主调的现代小说纷纷把"疾病"作为叙事的基本手段,鲁迅笔下的"癞疮疤"、郁达夫书写的"结核病"、老舍小说中的"脏病"、张爱玲都市女性的"精神变态",凡此等等,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可谓是一个"病区群像"。疾病叙事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事策略和高远旨趣。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总是在听故事中长大,人长大后又给自己的小孩讲故事;就人类整体而言,“叙事”是人类早期的话语形式,“叙事”尤其是诗歌叙事、寓言叙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谈论世界的优先采用的方式。人类历史上广泛使用的神话、史诗、民间故事、叙事诗、占卜与科学事件等等莫不以“叙事”为基本的形式。“叙事”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研究开始追求“抽象”和“概括”,这导致了近代学术研究包括教育研究对传统“叙事”方式的集体遗忘和集体轻慢,“叙事”只被保留在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叙事"范畴及"叙事"之"叙"都有相关的同义词构成的同义词群,内容侧重各有不同,如"序事"之于"叙事","序"、"绪"之于"叙"等,这些词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叙事"内涵,也扩大了"叙事"的外延。在中国古代"叙事"范畴的历史发展中,"叙事"首先作为表达方式出现,后来演变成文类,清代刘熙载正式提出"叙事之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大学叙事与院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叙事是院校发展经验的真实表达,具有真实性、具体性和经验性三个特征。院校研究中的问题、思路甚至研究方法与成果都必须在研究者获得真实的在场经验之后才能产生,也只有建立在"本土经验"基础之上的院校研究方案才更具信度和魅力。叙事研究回到现场的策略和对现场文本与研究文本的分析对院校研究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大学叙事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叙事研究方法应当成为院校研究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任何小说(文学)叙事都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反映,李渔小说鲜明的叙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因果叙事"的结构框架,"大团圆"的结构方式,以及强烈的叙事干预和对故事的操纵等叙事策略.李渔的这种叙事模式的成因,大抵有四:首先,是史传文学对李渔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李渔对历史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学重大事件真实性的消解,另一方面,是对史传叙事中议论和叙事人称的认同,其小说中大量的议论笔墨显示出史学意识对作家的渗透和影响.其次,李渔的短篇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也和源远流长的史学叙事在总体上所采取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有着同样的心理认同与主体态势.这种全知的视角,正与以说教为旨归的拟话本小说创作心态相契合,同时也是李渔身上优越的文人地位的潜意识的体现.复次,李渔的小说叙事也深受说话、戏曲、园林等艺术及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为李渔叙事模式中那种空间化的叙事结构趋向,使小说的形象构成呈现于共时态的不同空间环境之中,从而使小说的空间布局突破了线性的简单发展脉络,而出现了更为多重的网式结构,这在传统小说的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理论转向.尤其是在叙述体式上,它的多层次叙事拉开了作家与叙事人的距离,造成叙事角色的变化,对于近现代叙事文学体制生成有着重要的引发与启示意义.仅就这一点而言,李渔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9.
从电影文体创立至今,"经典叙事"就一直占据着电影创作的主流地位.随着电影实践家对影视语言的不断探索,我们意识到这种封闭式的"经典叙事"在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文章从电影接受美学、符号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对经典叙事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经典叙事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并结合现代以及后现代叙事方法阐释说明开放式结局对经典叙事模式是相容的并且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有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学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所统一而形成了市场叙事,市场叙事的叙事意识与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意识保持着一致。任何一种文学叙事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逃离意识形态化,问题在于,怎样追求文学叙事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在市场化年代的文学情境中,认识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就是找到个体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体生命态度与人类总体自由的融合点。意识形态叙事本来不一定与历史叙事、精神叙事、人性叙事分离,文学叙事是历史活动与历史精神的同时叙事,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也应该是历史与精神一体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11.
试论虚构性叙事与非虚构性叙事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是与人类一起产生的,所有社会、所有集团,都有自己的叙事作品. "叙事"又称"叙述",也就是"讲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和记忆.由叙述所产生的生成物,即叙事作品也就种类繁多,数目巨大.法国著名学者罗兰·巴特说:"世界上叙事作品之多,不计其数;种类浩繁,题材各异……叙事遍布于神话、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璃窗、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存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1]也就是说,叙事是国际性的,它跨越历史、跨越文化,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教育领域备受青睐,相关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先后就教育叙事研究的来源和现状﹑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以及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成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不足和趋势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叙事以传述事件为主,经验成为传述的内容。叙事作为人类研究生活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功能,并应用于不同领域。在“范式转换”中叙事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形成叙事探究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叙事探究将参与者与研究者结合,把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教育经验中,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盛可以的小说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别出心裁地将底层叙事、女性叙事和身体叙事融合在一起。她的写作自觉疏远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泛滥的"私人化写作"和"美女写作",既不向商业文化低头,也不向主流群体靠近,拥有不俗的品格,但在叙事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叙事艺术对于文学的重要性,最突出地反映在小说中,"离开了叙述,‘情节和行为'就算不成一个‘作品'".①作为叙事艺术的小说,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叙事,意味也大不相同.因而阅读小说,不仅要关注故事,即"写了什么",更要关注其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叙事,即"怎么来写".  相似文献   

16.
当代小说的"大学叙事"一直绵延不绝,并呈现出规律性的演进态势。"十七年"小说的"大学叙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体化文学秩序的规约。大学生在党的教育指引下,走上革命的星光大道,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范型。1980年代接续五四时代的"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等启蒙话语重新复活,"大学叙事"则更多地体现着理想主义和叛逆色彩,呼唤理想、自由,表达着新时期重启现代性工程的急切。当消费主义和世俗化成为时代潮流之后,"大学叙事"书写和表达了大学里教授道德失范、家园失守的精神图景,体现着1990年代以来中国时代的症候。  相似文献   

17.
历史叙事模式的定型及其对小说叙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春秋>、<左传>到<史记>,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渐已定型,并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在中国叙事传统中,其结构方式、时间模式、视角形态成为小说叙事的元模式.  相似文献   

18.
叙事以传述事件为主,经验成为传述的内容。叙事作为人类研究生活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功能。并应用于不同领域。在“范式转换”中叙事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形成叙事探究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叙事探究将参与者与研究者结合,把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教育经验中,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叙事"是人类组织知识,积累并传播经验,以达成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当人在经历过的事件中体会到了意义、发现了经验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要把这件带有意义(经验)的事情叙述出来。人类叙事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更古老。在文字发明前,人们就已"结绳记事"。人类叙事的形式也特别丰富,口耳相传、文字记载、电影表达、舞台再现、网络讲述……可以说,人类的文化发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叙事"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叙事学的"叙事"包括叙述方式和实际所讲述的东西两个基本范畴.贺州客家围屋用空间结构手段来立体地记录和理解贺州客家人的文化,围屋作为一种视觉表达方式实质上是贺州客家人在自然与人文、怀旧与崇新、传承与变迁等多层面上进行的一种文学叙述,围屋不仅成为贺州客家人的自我意识表征,而且还成为了贺州客家族群历史的记忆,是贺州客家人对自身文化进行表达和表述的一种社会叙事"文本",同时也为叙事学提供了一种族群历史记忆的叙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