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年画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原始宗教祭祀,是绘画中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我们先民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对自然的认识与心灵幻想相结合的产物。戏曲、年画共同孕育于高度发展的汉唐化之中,形成于宋代繁华的都市生活里,最终,在明清,由于它们相互影响、不断对话,共同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2.
远去的年画     
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画盛行,尤其在农村,年画是新年的主题,也是生活贫富的象征,它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据说还能驱凶迎祥。所以,每值岁末,年画市场火爆,家家户户忙着买年画,谁家里年画贴得多就很有面子,人们形容家贫常这样说:"家里穷得连张年画也贴不起",年画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可见一斑。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  相似文献   

3.
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 ,这里的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 ,并由绣像图像演变而来 ,至明代成为一民间艺术流派。桃花坞年画的特点是构图对称丰满 ,刻线工秀 ,色彩绚丽 ,画中人物质朴大方 ,散发着浓郁的水乡气息。在民间画坛 ,桃花坞年画也称“姑苏版”。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在天津西二十公里处 ,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帧年间 ,从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 ,最为风行。在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 ,都绘制年画 ,素有“家家刻木板 ,人人绘丹青”之誉。这里年画多取材于旧戏剧 ,美女胖娃娃等 ,构图丰满 ,线条工整 ,色彩鲜艳 ,人物的头…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的发展、绘画的功能的变化,宋代人物画的表现题材逐渐增多,除表现宗教人物、宫廷生活外增加了对广大平民生活的表现力度。绘画从陵墓、宫观、殿堂、寺院进入私邸、商号、酒楼,便于张挂的卷轴画逐渐取代大型壁画,绘画的风格及表现技法也因题材的扩展而丰富起来。作为宋代人物画题材之一的风俗画也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直接影响了元明清插图画和年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木版年画有悠久的历史,在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据考证,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传统年画的鼻祖,有民俗文化活化石之称,但社会经济、印刷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审美取向的变化影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抢救性的发掘和整理的基础上,木版年画这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才能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福建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年画的代表,产地众多,品种也极为丰富。本文介绍了福建木版年画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并根据现存的漳州、泉州、福鼎年画,总结出福建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福建木版年画的丰富性与福建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相一致;它与福建民间其他艺术门类的共生关系是其图式独特性与传承稳定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木刻年画     
陈帅 《少儿美术》2020,(4):44-45
教材分析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增添节日气氛,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冲击和科技的发展,现在城市家庭中很少会有张贴年画的风俗,导致现代人对年画充满陌生感。随着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它将变换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形式,以符合当代人审美标准的方式,逐渐形成新的年画情趣和现代年画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艺术,也是一种手工业,它的发展与武强县的自然环境、区域文化、移民的迁入、人际关系的促进以及年画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产于湖南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的滩头木版年画,在中华大文化和湖湘民俗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在30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小品年画、农村年画、阳刚年画等特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年画有着最广泛和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对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培养人民的高尚情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本文追溯了年画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其生存土壤、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而阐述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湖南滩头木版年画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传统木版年画一样正经历发展的低潮.造成滩头木版年画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年画选题和风格守旧、成本和价格上涨、规格和形制落伍等.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中常见的方式有调查整理并出版资料、建立博物馆、成立年画社和研究所、将年画的制作引入大中小学课堂等.滩头木版年画的保护和传承中首先要完成的是年画由农村画向城市画、传统画向现代画的转型,要注意题材的创新、技艺的精湛、规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宋代科举改革是随着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加深而展开的,它集中围绕考试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两大方向进行。在内容上确立策论的主导地位,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使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融合。宋代科举改革对儒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儒学化和儒学的义理化,并使理学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实现了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使儒学全面复兴。  相似文献   

13.
木板年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是我国新春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更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木板年画生存步步维艰,出现了传承断代的危险。如何保护它,使它重新焕发生机,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求新求变,谋求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年遍地开花的寻常物,现如今连种子都枯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的艺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由过去的普通窗花装饰,发展到当今的刊头尾花、插画、服装印染、商标、包装等许多设计行业。可以说是一张看似普通的纸艺,它却与几千年的华夏文化根脉相连,是我国传统多民族文化结晶,怎能不说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即每逢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家家户户一定要做的事就是贴年画,后辈们不再知道"年画"对于曾经的先辈们有什么意思,民艺不只是年画在消逝,在此我也同样为其他的民艺呐喊"抢救民艺,一天也不能耽误!  相似文献   

15.
滩头年画是湖南传统手工艺资源的代表,应用当代设计价值理念对它的产生、发展、作品及年画从业者进行审读,从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伦理价值、知识价值的角度审视以滩头年画为代表的湖南传统手工艺,探寻其承传和创新之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起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内容以描绘民间岁时生活为主。在这些传统年画中,有的还生动反映了天津的妈祖信俗。拴娃娃、妈祖神像以及皇会、花会等题材年画,既展现了天津的地方民俗,又传播了妈祖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年画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1):100-105
近十年来,学界对年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学者从年画的历史起源、雏形、兴盛、繁荣、衰落、题材、产地、功能、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梳理了年画的发展历史,充分挖掘了年画的价值功能,对年画的发展前景做了构想,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钟馗形象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图像符号,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钟馗原型出自上古傩仪,钟馗传说的形成是在汉魏之际,随着唐宋时代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生动化、世俗化,钟馗这一形象彻底完成了从原型到传说的转变,并随着宋代民俗文化的兴盛与宋代艺术的繁荣而更加丰富多彩。钟馗画应各种民俗节令活动而产生,在民间年画、宗教绘画、文人绘画中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形象体系,有些形象还依靠粉本的流传使其延续和传承变得更为稳定。元代以后,文人在对钟馗形象的关照中有了强烈的代入感,钟馗开始以失意文人的身份深入人心。明代文物画的文人化,是钟馗画文人化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中世纪大学和中国宋代的书院,对文化教育的发展都起过积极的作用。它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颇有相似之处。在教学内容上,中世纪大学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宋代书院则有鲜明的理学色彩;在教学方法上,它们都以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为主;在教育制度上,欧洲中世纪大学和宋代书院都具有自治性、开放性和制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不知是不是古老的东西都终归难以逃脱岁月的颠覆,也难以逃脱时代的筛选,使得原本牢固的地位也渐渐变得动摇易碎。在古城苏州的市井阡陌中,桃花坞年画正安静地感怀着曾经的盛世,现在的沉默和未来的不定。它有过辉煌。在所有关于年画的文献资料中,无一例外地充分肯定了年画的艺术价值,并称,苏州桃花坞是江南最大的民间年画生产中心。它与北方的天津杨柳青齐名,被誉之为“南桃北柳”,是中国传统民族工艺的奇葩。桃花坞年画在人们的宠爱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慢慢积淀了一个民族对于过年,对于民间艺术,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如果说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年节文化,而年画则是这套年节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那么桃花坞年画无疑是个引人注目的感叹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